有探馬把這個訊息稟報給了劉備,劉備「聞而惡之」,這不正是打到了我的七寸上了嗎?我要的就是速戰速決啊,這麼耗著,我耗不起啊。
這時候,法正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按照他對劉璋的了解,他斷定劉璋「終不能用,無可憂者」。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法正對劉璋的性格可謂瞭如指掌,果不其然,劉璋對其部下說:「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只聽說過打擊敵人來保護百姓的,還沒聽說過驚動百姓來躲避敵人的。
劉璋不僅沒有採納鄭度的正確建議,反而將其罷了官。
從重用張松,到罷免鄭度,不辨賢愚的劉璋把他政治上的所託非人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人不失敗不垮台簡直天理不容啊。
這件事也從側面襯托出法正的慮事之明和知人之深,我們也不能不感嘆,法正棄璋投備,確實是他人生中最明智,最重要的一次選擇。
法正依靠自己對劉璋的了解,立下了一大功。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公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鳳雛死於落鳳坡。如此巧合,似乎是說,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規劃好的。而龐統之死雖然是劉備的一大損失,但無形中,對法正來說,也是一大好事。他也躍居為劉備這次西征的第一謀士。
臥龍鳳雛,這是劉備此前的左膀右臂。龐統敢於冒險,恰恰與諸葛亮的謹慎成為鮮明的對比和互補。
諸葛一生為謹慎。從西川之戰就可以看出,龐統為劉備獻的則都是險計,即有風險的計策。如劉璋下令要楊懷、高沛二人監住劉備時,龐統獻「上中下」三計,他把
「選精兵偷襲成都」稱為上計,而把逃跑稱為下計,這與「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見龐統善走「險棋」。
那麼,龐統一死,是不是劉備手下就剩下了諸葛亮獨撐危局呢?劉備當時也有這種擔心,所以趕快到荊州搬起了救兵,讓諸葛亮迅速領人馬前來接應。
這一切,都源於法正還沒來得及施展拳腳。而他隨後也很好的填補了龐統留下的空缺。諸葛亮飾演著陽春白雪的角色,而法正則把下里巴人的活計都接了過去。
誰也不會想到,法正此後竟然躍居劉備手下的第一紅人,紅透了半邊天,甚至排在了諸葛亮的前頭。
龐統陣亡,劉備急忙從荊州搬來救兵。諸葛亮分兵張飛,從陸路進攻巴西、德陽,趙雲從水路進攻江陽、犍為。成都已經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劉璋政權也四面楚歌,危在旦夕了!
眼看勝負已定,為了促使劉璋早日投降,法正決定寫一封勸降書,讓自己這個以前的老闆乖乖投降算了,省得大家費事,反正你們也不行了。
這封信實質上是一則內容嚴峻而遣詞委婉的勸降書。
法正(44) 鄙視
再說說,什麼是所謂的 一餐之德,睚眥之怨 獲得這個指責的並不只是法正乙個人。早在 史記?范雎傳 裡便有記載,范雎在秦國拜相之後,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可見,有恩必償,有仇必報,古已有之。法正與范雎在經歷上也確實頗有相似之處,都曾經鬱鬱不得志,兩人都算是書生謀國,法正雖然沒有實實在在地拜相,但以...
法正(37) 劉備
不僅幫著劉備打江山,看到主子身邊沒了女人,法正又當起了媒婆,張羅著給劉備再找個老婆。你說,這樣的馬仔,劉備能不喜歡嗎?劉備的老婆見於史書者4人 甘夫人 昭烈皇后 糜夫人 孫夫人 吳夫人 穆皇后 可能劉備還有別的老婆,就如 三國志 中記載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為妄。先主數喪嫡室...
法正(35) 曹操
許靖和許劭都以品評人物出名,時間一長人們對他們品評人物的行為本身也產生了興趣,於是兩人索性在家鄉汝南辦起了乙個固定的品評 論壇 每月評價一位當世人物,號稱 汝南月旦評 對於汝南月旦評的具體內容,史書上沒有太多記述,但是汝南月旦評在當時品評人物界的地位,因為 月旦評 這個成語的廣為流傳而得以體現。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