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對抗抑鬱症的一劑「良藥」。大多數醫生、家人朋友們,都會勸抑鬱症患者多運動,增加生活的活力。而這裡所指的運動,大部分都是有氧運動、或者強度較低的運動,比如:慢跑、散步、拉伸等。而對於高強度的力量訓練、無氧訓練等,許多人則是持懷疑態度。一方面,抑鬱症患者本身身體狀態不佳,力量訓練可能對他們來說負擔過重;另一方面,有氧運動相對於力量訓練是一種更簡單、更容易開始的運動,它比力量訓練更容易學習,也似乎更安全。
但結果真的是這樣嗎?力量訓練有沒有可能對於改善我們的情緒是有幫助的呢?
答案是有幫助的。
力量訓練通常是指強度較大、次數較低的針對肌肉力量的訓練。它一般需要借助專業的重量器械,比如啞鈴、槓鈴、壺鈴等,所以它又稱阻力訓練。臥推、深蹲、啞鈴彎舉等無氧運動,是比較常見的力量訓練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抑鬱症患者開始把**方向從單純的藥物、心理**轉向健身、力量訓練等高強度運動。人們對於阻力訓練對於改善情緒的效果越來越感興趣。
一項於2023年6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psychiatry)上的研究分析了33例針對力量訓練對抑鬱症影響的效果試驗。33名受試者都是經過臨床診斷的抑鬱症患者,並且在試驗期間,他們持續進行力量訓練。結果表示,阻力訓練顯著減輕了參與者的抑鬱症症狀。
有乙個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發現是:無論參與者是否通過力量訓練獲得了身體上的強化,他們的情緒都得到了改善。這意味著情緒的改善有可能並不取決於你進行的運動次數或者訓練的強度。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些情緒改善可能並不**於鍛鍊,而是來自運動給人們帶來的成就感、價值感和自信心。」
雖然其它的體育運動,比如慢跑,也會增強人們的意義感和自信心。但是研究人員認為,力量訓練相比其他形式的鍛鍊,可能會產生更明顯、更好的抗抑鬱效果。他們說:「如果與力量增長和肌肉生長相關的生理變化能與抑鬱症的神經生物學產生相互作用,那麼它對抑鬱症的影響就可能與單獨的有氧訓練不同,甚至更大。」
阻力訓練並不僅僅有抗抑鬱的效果,研究還表明,它可以減輕人們的焦慮症狀。在2023年發表在《運動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戈登(gordon)和他的同事對16項研究進行了另一項薈萃分析,共涉及992名參與者。這次研究的結論是:阻力訓練有顯著改善健康參與者以及有身體或精神疾病的參與者的焦慮症狀。
上述兩項研究的始作俑者馬修·赫林(matthew herring)表示:「來自動物和人類研究的證據都表明,阻力訓練可以通過作用於與抑鬱症相同的神經生物學系統,尤其是神經遞質、神經營養和生長因子,來改善焦慮和抑鬱。」當然,在這一方面,我們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和鞏固這個結論。
像其他運動一樣,力量訓練會誘導一種稱為bdnf的蛋白質(即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釋放到大腦的海馬區。海馬體除了一些基本功能外,還負責調節情緒。沮喪的人海馬體會收縮至正常體積的25%。 bdnf的釋放觸發了海馬中新的腦細胞的生長,使其恢復到正常大小,並改善了細胞之間的溝通。這就是為什麼鍛鍊後感覺整個人「煥然一新」的生理學原理。
儘管任何程度的體力消耗都會引起bdnf反應,但是對力量訓練進行研究,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減輕抑鬱感、焦慮感的選擇。
如果您不熟悉力量訓練,但想看看它是否會增強您的心情,我建議你以一些基本的輕度的力量訓練方式進行漸進式嘗試,比如:半蹲、弓步蹲以及平板支撐。這些訓練可以增強你的核心肌肉,讓你擁有更好的體態,同時又不需要負重,強度也較低。研究表明,良好的體態可以有效改善你的情緒。
在進行力量訓練的時候,切記點到為止、量力而行,不要因為過度追求成果而傷害了自己。
神經元與大腦
這裡我們學習神經網路的一本概念,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編寫一些程式來實現聽 看 觸覺等這些人類的實踐。但是我們如果要用機器模擬人 人工智慧,那麼我們不是要製作無數個程式。但是一會發現,我們這些反應都是大腦的識別處理演算法的出的結果,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大腦的學習演算法,那麼我們就可以只用乙個演算法,...
平和性格與力量性格
生活越久,發覺周圍交識的一些人讓自己的內心不得安寧,充滿失望。生活就是這樣,面對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物,生活需要有智慧型。我正在摸索這種智慧型。穆林三 這個人比較奇怪,以前喜歡發洩表現慾,內心又充滿了自卑特性。有小聰明,卻沒有大的智慧型,甚至工作到現在需要什麼,都不明確,以至於他越走越迷茫,越過越不明...
最強大腦與最強團隊
江蘇衛視 最強大腦 進入第三季,節目精彩紛呈。台上選手表現出來的非凡技藝,平凡如我只能瞠目結舌,外加頂禮膜拜。所謂的 最強大腦 肯定有天賦因素,有幾人能依靠刻苦練習戰勝 菲神 呢。生而不平等,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現在還不能準確量化這種差距,但是也不能否認這種差距的存在。在各種炫酷的能力中,有一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