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好的操作平台應該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處理影象,好的機器視覺軟體應該能夠很容易的在一系列的案例中應用,好的相機和鏡頭應該是擁有最小的畸變和足夠的解析度。但是,好的機器視覺照明應該有什麼特點呢?在影象的分析處理中,光源的角色又是什麼呢?
判斷機器視覺的照明的好壞,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光源需要做到的!顯然光源應該不僅僅是使檢測部件能夠被攝像頭「看見」。有時候,乙個完整的機器視覺系統無法支援工作,但是僅僅優化一下光源就可以使系統正常工作。
對比度:對比度對機器視覺來說非常重要。機器視覺應用的照明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需要被觀察的特徵與需要被忽略的影象特徵之間產生最大的對比度,從而易於特徵的區分。對比度定義為在特徵與其周圍的區域之間有足夠的灰度量區別。好的照明應該能夠保證需要檢測的特徵突出於其他背景。
亮度:當選擇兩種光源的時候,最佳的選擇是選擇更亮的那個。當光源不夠亮時,可能有三種不好的情況會出現。第一,相機的訊雜比不夠;由於光源的亮度不夠,影象的對比度必然不夠,在影象上出現雜訊的可能性也隨即增大。其次,光源的亮度不夠,必然要加大光圈,從而減小了景深。另外,當光源的亮度不夠的時候,自然光等隨機光對系統的影響會最大。
魯棒性:另乙個測試好光源的方法是看光源是否對部件的位置敏感度最小。當光源放置在攝像頭視野的不同區域或不同角度時,結果影象應該不會隨之變化。方向性很強的光源,增大了對高亮區域的鏡面反射發生的可能性,這不利於後面的特徵提取。在很多情況下,好的光源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與其在實驗室中的有相同的效果。
好的光源需要能夠使你需要尋找的特徵非常明顯,除了是攝像頭能夠拍攝到部件外,好的光源應該能夠產生最大的對比度、亮度足夠且對部件的位置變化不敏感。光源選擇好了,剩下來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機器視覺應用關心的是反射光(除非使用背光)。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光澤及顏色決定了光在物體表面如何反射。機器視覺應用的光源控制的訣竅歸結到一點就是如何控制光源反射。如何能夠控制好光源的反射,那麼獲得的影象就可以控制了。因此,在機器視覺應用中,當光源入射到給定物體表面的時候,明白光源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控制好光源及其反映。
光源可**:當光源入射到物體表面的時候,光源的反映是可以**的。光源可能被吸收或被反射。光可能被完全吸收(黑金屬材料,表面難以照亮)或者被部分吸收(造成了顏色的變化及亮度的不同)。不被吸收的光就會被反射,入射光的角度等於反射光的角度,這個科學的定律大大簡化了機器視覺光源,因為理想的效果可以通過控制光源而實現。
物體表面:如果光源按照可**的方式傳播,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機器視覺的光源設計如此的棘手呢?使機器視覺照明複雜化的是物體表面的變化造成的。如果所有物體表面是相同的,在解決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沒有必要採用不同的光源技術了。但由於物體表面的不同,因此需要觀察視野中的物體表面,並分析光源入射的反映。
控制反射:本文前面提到了,如果反射光可以控制,影象就可以控制了。這點再怎麼強度也不為過。因此在涉及機器視覺應用的光源設計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控制好**的光源反射到透鏡及反射的程度。機器視覺的光源設計就是對反射的研究。在視覺應用中,當觀測乙個物體以決定需要什麼樣的光源的時候,首先需要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如何才能讓物體顯現?」「我如何才能應用光源使必須的光反射到鏡頭中以獲得物體外表?」
影響反射效果的因素有:光源的位置,物體表面的紋理,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及光源的均勻性。
光源的位置:既然光源按照入射角反射,因此光源的位置對獲取高對比度的影象很重要。光源的目標是要達到使感興趣的特徵與其周圍的背景對光源的反射不同。**光源如何在物體表面反射就可以決定出光源的位置。
表面紋理:物體表面可能高度反射(鏡面反射)或者高度漫反射。決定物體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的主要因素是物體表面的光滑度。乙個漫反射的表面,如一張不光滑的紙張,有著複雜的表面角度,用顯微鏡**的時候顯得很明亮,這是由於物體表面角度的變化而造成了光源照射到物體表面而被分散開了。而一張光滑的的紙張有光滑的表面而減小了物體表面的角度。光源照射到光源的表面並按照入射角反射。表面形狀:乙個球形表面反射光源的方式與平面物體不近相同。物體表面的形狀越複雜,其表面的光源變化也隨之而複雜。對應乙個拋光的鏡面表面,光源需要在不同的角度照射。從不同角度照射可以減小光影。
光源均勻性:不均勻的光會造成不均勻的反射。均勻關係到三個方面。第一,對於視野,在攝像頭視野範圍部分應該是均勻的。簡單的說,影象中暗的區域就是缺少反射光,而亮點就是此處反射太強了。不均勻的光會使視野範圍內部分區域的光比其他區域多。從而造成物體表面反射不均勻(假設物體表面的對光的反射是相同的)。
均勻的光源會補償物體表面的角度變化,即使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不同,光源在各部分的反射也是均勻的。
光源技術的應用:光源技術是設計光源的幾何及位置以使影象有對比度。光源會使那些感興趣的並需要機器視覺分析的區域更加突出。通過選擇光源技術,應該關心物體是如何被照明及光源是如何反射及散射的。下面是六種照明技術:通用照明,背光,同軸(共軸),連續漫反射,暗域及結構光。
一般目的的照明:通用照明一般採用環狀或點狀照明。環燈是一種常用的通用照明方式,其很容易安裝在鏡頭上,可給漫反射表面提供足夠的照明。
背光照明:背光照明是將光源放置在相對於攝像頭的物體的背面。這種照明方式與別的照明方式有 很大不同因為影象分析的不是發水光而是入射光。背光照明產生了很強的對比度。應用背光技術時候,物體表面特徵可能會丟失。例如,可以應用背光技術測量硬幣的直徑,但是卻無法判斷硬幣的正反面。
同軸照明:同軸照明是與攝像頭的軸向有相同的方向的光照射到物體的表面。同軸照明使用一種特殊的半反射鏡面反射光源到攝像頭的透鏡軸方向。半反射鏡麵只讓從物體表面反射垂直於透鏡的光源通過。
同軸照明技術對於實現扁平物體且有鏡面特徵的表面的均勻照明很有用。此外此技術還可以實現使表面角度變化部分高亮,因為不垂直於攝像頭鏡頭的表面反射的光不會進入鏡頭,從而造成表面較暗。
連續漫反射照明:連續漫反射照明應用於物體表面的反射性或者表面有複雜的角度。連續漫反射照明應用半球形的均勻照明,以減小影子及鏡面反射。這種照明方式對於完全組裝的電路板照明非常有用。這種光源可以達到170立體角範圍的均勻照明。
暗域照明:暗域照明是相對於物體表面提供低角度照明。使用相機拍攝鏡子使其在其視野內,如果在視野內能看見光源就認為亮域照明,相反的在視野中看不到光源就是暗域照明。因此光源是亮域照明還是暗域照明與光源的位置有關。
典型的,暗域照明應用於對表面部分有突起的部分的照明或表面紋理變化的照明。
結構光:結構光是一種投影在物體表面的有一定幾何形狀的光(如線形、圓形、正方形)。典型的結構光涉及雷射或光纖。結構光可以用來測量相機到光源的距離。
多軸照明:在許多應用中,為了使視野下不同的特徵表現不同的對比度,需要多重照明技術。
選擇光源:,一旦選擇了照明技術,接下來就是選擇何種光源的問題了。光源應該照明形狀的需要,需要有足夠的均勻度,且穩定性能要好。在機器視覺應用中選擇光源應該考慮下面的有關光源的特性:
光譜特徵:光源的顏色及測量物體表面的顏色決定了反射到攝像頭的光能的大小及波長。白光或某種特殊的光譜在提取其他顏色的特徵資訊時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因素。當分析多顏色特徵的時候,選擇光源的時候,色溫是乙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例如,滷燈更多表現為黃色,相比氙燈顯現藍色。
效率:有些光源效率很高,相對於能量的消耗,其散發出更加多的光能,例如螢光燈。而鎢燈,產生相當多的熱量,能量消耗也很大。效率不高的光源產生區域性過熱,浪費很多。一般,光源的溫度越高,其壽命就會縮短,其消耗的能量就相對較高。
壽命特性:光源一般需要持續多小時的使用。乙個壽命為1000小時的光源,在兩班運轉的情況下,只能持續乙個星期左右。更換光源燈泡的維護就必須了。led光源是比較流行的光源,其可以連續工作很長時間,大約可以連續操作100,100小時。對多數光源,隨著光源的老化,光源釋放的能量會減少,根據光源型別的不同,光能減小可能速度比較慢,也可能很快很明顯。光能輸出的變化可能也影響著光譜特性。當光源的老化速度影響到影象處理結果的時候就可以注意光源的變化了。
費用:許多光源需要在視覺系統的使用過程中更換。如果光源很昂貴,在機器視覺的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增大後期費用。另外,光源應該在市場上較容易購買。
什麼樣的程式才算好?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一件事 一定要將自己的程式寫好 但是,大學兩年的時光過去了,靜下心來再想這個問題時才發現自己追求的東西沒有錯,但是,誰又能說自己寫的程式就是最好的呢?沒有,所謂的好程式那只是一種追求,根本沒有什麼乙個明確的定義,所以不要一味的去追求所謂的號程式 在平時的生活中,將自己的工作做好,寫出...
什麼樣的生活才算生活
前幾天看網路上有篇高薪白領寫的文章,說的是他每月薪水2萬,稅後大概1萬6 7千吧,雖然每天累的像條狗,本來還自覺很不錯的,可是有天和寫字樓裡掃衛生的大嫂聊天,才知自己的淺薄。原來,人家大嫂家裡光拆遷就分2 3套房,因為在家呆的太無聊才出來打掃個衛生,也藉機接觸一下社會,免得生活乏味。唉,看了這篇文章...
什麼樣的生活才算是有質量的生活
前幾天看網路上有篇高薪白領寫的文章,說的是他每月薪水2萬,稅後大概1萬6 7千吧,雖然每天累的像條狗,本來還自覺很不錯的,可是有天和寫字樓裡掃衛生的大嫂聊天,才知自己的淺薄。原來,人家大嫂家裡光拆遷就分2 3套房,因為在家呆的太無聊才出來打掃個衛生,也藉機接觸一下社會,免得生活乏味。唉,看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