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三層裝置,同時基於二層裝置工作
當資料報進到路由器時,首先檢視的是二層報頭(檢視的是目標mac)
目標mac分為三種:廣播,組播,單播
廣播位址
解封裝到三層報頭
組播位址
每乙個組播位址均存在自己的mac位址,基於目標mac就可以判斷本地是否需要解封裝,若本地加入改組則解包,否則直接對丟棄
單播位址
目標mac位址為路由器接收到該流量的介面的mac位址–解封裝
目標mac不是本地路由器的mac位址–丟棄
二層解封裝完成後,檢視3層報頭;預設路由器僅檢視目標ip位址
目標ip分為三種情況:廣播,組播,單播
廣播:解封裝到四層
組播:若路由器加入了改組,解封裝,如沒有則丟棄
單播:目標ip位址為路由器,繼續解封裝;目標ip位址為其他裝置,路由器將查詢本地的路由表–tcam表
交換機的cam表為二進位製表 ,tcam表由1,0,x構成,x標識主機位資料交換的方式–路由方式
原始包交換:先查詢本地端tcam表,再檢視本地的arp表,來確定目標或者嚇一跳的mac位址----前提網路環境為乙太網環境
快速交換:一次路由多次交換 基於資料流的第乙個包進行tcam和arp表查詢,之後將該通過過程-源目ip位址,進出介面,新的二層封裝記錄到快取中,生成乙個cache表;該資料的第二個表將基於cache表直接**
特快交換:最早由cisco提出:cef技術,無需路由直接**:路由器將本地的路由表和arp表直接轉化為二進位制的列表;之後將兩個**整合形成**規則
擴充套件問題:當乙個資料訪問邊界路由器時,應該怎麼做?
當內網訪問外網時,先路由在nat位址轉換
當外網訪問內網時,先nat位址轉化在路由網路區分型別
點到點:在乙個網段內只能存在兩個物理介面
bma:廣播型多路訪問技術,在乙個ma網路中,同時存在廣播洪範機制
nbma:非廣播型多路訪問技術,在乙個ma網路中不支援洪範機制,只能使用為廣播來進行廣播或組播行為
ma:多路訪問技術,在乙個網段內物理節點數量不做限制
幀中繼不具備廣播的能力
二層交換機的作用
1.提供埠密度 ,用於更多節點的互聯
2.對電流訊號進行識別再**,理論上可以無限延長傳輸距離
3.完全沒有衝突,實現所有節點間同時的資料首發
4.二層單播
二層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資料幀進入交換機後,交換機先檢視資料幀中的源mac位址,基於該mac的進入介面記錄到本地的mac位址表–cam表
標準cam表 mac+介面編號 雜湊運算
支援vlan基礎的cam mac+介面編號+vlan id 雜湊演算法
雜湊演算法==hash 雜湊函式演算法
三層交換機工作原理
當乙個資料報進入三層交換機,
a.先檢視源mac位址,生成cam表,
b.再看目標mac位址
1)廣播:洪氾,同時解封
2)組播:洪氾或者基於組**,若該裝置處於改組則解封裝,否則丟棄
3)單播:目標mac為位址ip則直接解封裝,目標mac為其它裝置基於cam表**
c.解封裝後檢視目標ip位址;此時行為和路由器的行為是一樣的
雜湊演算法特點
1.不等長輸入,等長輸出
2.雪崩效應
3.不可逆向運算
路由器和二 三層交換機工作原理
路由器 不同網段 網路號,廣播域 之間通訊進行 的裝置,路由器依靠路 由表進行資料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3層裝置 同時基於二層工作 當資料報進入路由器時,路由器 先檢視資料報中的目標mac位址 1 廣播 解封裝到3層 2 組播 每乙個組播位址均存在自己的mac位址 基於目標mac就可以 判斷本地是否需...
交換機工作原理
減小字型 增大字型 一 概述 1993年,區域網交換裝置出現,1994年,國內掀起了交換網路技術的熱潮。其實,交換技術是乙個具有簡化 低價 高效能和高階口密集特點的交換產品,體現了橋接技術的複雜交換技術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操作。與橋接器一樣,交換機按每乙個包中的mac位址相對簡單地決策資訊 而這...
交換機工作原理
交換機 交換機工作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即 資料鏈路層 交換機內部的cpu會在每個埠成功連線時,通過將mac位址和埠對應,形成一張mac表。在今後的通訊中,發往該mac位址的資料報將僅送往其對應的埠,而不是所有的埠 因此,交換機可用於劃分資料鏈路層廣播,即衝突域 但它不能劃分網路層廣播,即廣播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