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由器工作原理
2、資料交換方式
3、網路型別區分
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3層裝置;當資料報進入路由器時,路由器先檢視資料報中的目標mac位址;
1.廣播:解封裝到3層
2、組播:每乙個組播位址均存在自己的mac位址;基於目標mac就可以判斷本地是否。需要解封裝;若本地加入了該組將解包,否則直接丟棄
3、單播:目標mac為路由器接收到該流量的介面mac位址–解封裝
目標mac不是本地路由器的mac位址—丟棄
二層解封裝完成後,檢視3層報頭;預設路由器僅檢視目標ip位址;
目的ip:
1、廣播:解封裝
2、組播:若路由器加入了該組,解封;若沒有加入,丟棄
3、單播:目標ip位址為路由器,繼續解封
目標ip位址為其他裝置,路由器將查詢本地的路由表—tcam
與交換機區別的cam表是二進位制**,tcam由1、0、x構成x標識主機位
路由器的資料交換機方式。
1、原始包交換一先查詢本地的tcam表,再檢視本地的arp表來確定目標或者下一跳的mac位址-前提網路環境為乙太網(需要查詢兩張表)。
2、快速交換—一次路由多次交換
基於資料流的第乙個包進行tcam和arp表查詢;
之後將該通過過程一源目ip 位址、進出介面、新的二層封裝記錄到快取中;生成乙個cache列表;該資料量的第二個包將基於快取直接**。
3、特快交換
最早由cisco提出; cef技術無需路由直接**。
路由器將本地的路由表和arp直接轉換為二進位制的列表;之後將兩個**整合形成**規則;
路由表一fib **資訊資料庫----已經解決完路由遞迴的
arp—adi 鄰居關係表
網路型別:
1、點到點-----在一網段內只能存在兩個物理介面
兩台路由間通過串線相連通過ppp協議或hdlc封裝,中間物理上不允許再連線其他裝置,是點到點。
2、bma --廣播型多路訪問網路 在一乙個ma網路中,同時存在廣播洪氾機制
如圖,兩個乙太網的介面相連路由器中間允許加入路由器、電腦等物理節點不做限制所以是乙個bma網路。
3、nbma – 非廣播型多路訪問網路在- 個ma中不支援洪氾機制,只能使用偽廣
播來進行廣播或組播行為。
如果, 路由器間通過串線相連在幀中繼的交換機上,它允許連線上多個裝置,但中間的幀中繼裝置不具備洪範功能,只能通過偽廣播一對一的傳送資訊。
ma:多路訪問,在乙個網段內物理節點數量不做限制
二層交換機的作用:
1、提供埠密度,用於更多節點的互聯
集線器(hub)也可以實現
2、對電流資訊進行識別在**;故理論上可以無限延長傳輸距離
3、完全沒有衝突;實現所有節點間的同時資料收發
4、二層單播
二層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資料幀進入交換機後,交換機先檢視資料幀中的源mac位址,基於該mac的進入介面記錄
到本地的mac位址表- -cam 表
標準cam=mac+ 介面編號–然後進行雜湊運算
3層交換機工作原理:
二層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功能集合裝置;公升當乙個資料報進入3層交換機後;
1、先檢視源mac位址,生成cam
2、再檢視目標mac位址
1)廣播
洪氾同時解封裝
2)組播
洪氾或者基於組**若該裝置處於該組同時解封
3)單播目標mac 為本地,直接解封目標mac為其他裝置基於cam表**
3、解封裝後,檢視目標ip位址;此時行為將和路由器一致
交換機與路由器
交換機與路由器 交換機是構建區域網不可或缺的集線裝置,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1 連線裝置 所謂區域網路,簡單來說就是若干計算機的集合。這些計算機是借助於交換機相互連線在一起的。交換機擁有數量眾多的埠,它的主要功能是連線計算機伺服器,網路印表機,網路攝像頭等終端裝置,並且實現與其他交換機,無線接入點,路由...
交換機和路由器
交換機 二層 資料鏈路層 交換機,基於埠mac對映表,傳送資料 資料傳送端發動資料 源mac位址 目的mac位址 資料 交換機將源mac位址及對應埠記錄到對映表中,並查詢對映表是否存在目的mac位址與埠的對映 如果存在,就直接根據對映 到目的端 如果不存在,需要向除源埠以外的埠 泛洪 並根據回應確定...
交換機vs路由器
近距離接觸交換機 交換機的英文名稱之為 switch 它是集線器 hub 的公升級換代產品,從外觀上來看,它與集線器基本上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帶有多個埠的長方體。交換機是按照通訊兩端傳輸資訊的需要,用人工或裝置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資訊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終端上的技術統稱。1 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交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