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少新技術正在輔助我們對抗疫情。剛剛商用不久的5g臨危受命,在醫療、防控、教育、**等方面的應用受到了廣泛關注。一方面可以說是成績斐然,防疫一線處處有5g的身影,另一方面也還有一些遺憾,危難下才發現5g似乎來得有點晚。整體而言,這對於5g這一項全新的通訊技術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在疫情的聚光燈下,大家更廣泛、直觀的感受與認識到了不一樣的5g,這對社會共識的形成,推進5g的長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疫情前:誤解與分歧
長期停留在概念階段
大部分人聽過5g概念與故事,但並不了解其潛在能力與價值。「把5g講清楚」一直以來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大量的專業術語、通訊原理甚至讓許多業內人士都看得一知半解。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一直在以一種線性思維感受和理解5g,認為其就是比4g更快的一款**。甚至還有「5g無用論」的提出,認為5g並不是真實需求,高成本並不能帶來高回報。
可以說,質疑的聲音一直沒有中斷過,主要分為需求與成本兩大類問題。在盡量避免涉及晦澀難懂的移動通訊技術原理的前提下,簡要、通俗的回應一下大部分人的質疑或者說是困惑。
質疑一:「5g究竟是不是社會的真實需求」。
有人認為,4g已經夠快了,不需要5g。事實上,移動通訊技術的優越性並不是由頻率來唯一決定的。除了頻率帶來的超寬頻以外,在一系列核心通訊協議的高效優化下,5g還具有海量連線、高可靠、低時延等「硬核」能力。在未來,對於5g的通訊需求,或只有兩成來自於消費端,另外八成主要來自於生產端。換句話說,5g最革命性的意義或在於為各行各業提供統
一、可靠與高效的生產網路,而不僅僅在於消費娛樂。
質疑二:「5g是否成本太高並不值得推廣」。
有人認為,5g無法做到有效覆蓋。這源於對5g高頻率的誤解。高速率與其高頻率是直接相關的,這一點沒有錯。但有人通過簡單的換算,提出單個5g基站只能覆蓋乙個籃球場,從而推導到5g的建設,質疑建網的可行性,這並不準確。事實上,5g技術可以以低、中、高不同的頻段進行部署,須根據具體場景進行差異化建設,如自動駕駛、機械人等行業場景下超寬頻並不是核心的場景需求,其可以通過2/3/4g低頻資源的重耕來進行廣泛覆蓋,而同時,其5g時延與可靠性指標依然奏效。
有人認為,5g投入如此之大一定很貴。每一代移動通訊技術公升級時都會遭受類似的質疑。由於高頻熱點的增設以及核心網路的改造,5g的投入成本確實不可避免的要遠高於4g。但事實上,運營商在進行建設部署以及商業模式的選擇上,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並不是都向消費者收取。在建設部署方面,網路覆蓋從泛在向精準轉型,按需覆蓋有望成為第一原則;在商業模式方面,除流量的場景化經營之外,面向b端的物聯網連線、網路切片有望帶來規模的行業增量貢獻,從而加快成本**。
疫情中:迎來高光時刻
處處可見的5g身影
5g+vr+機械人技術助力遠端會議、探視等工作,實現了醫療行業的深度革命。通過核心區域性區域的優先部署,5g實現了醫療行業的大範圍改造。5g+遠端醫療系統快速的在全國範圍內鋪開,大城市、大醫院專家資源瞬間通過系統鋪向全國特別是疫情高發地區,讓疫情期間密集的遠端診斷分析、集中討論能夠順利進行。在特定高危場景,5g+vr視像傳輸系統為重症監護室所提供了「非接觸式」遠端探視,5g+智慧型機械人所承擔護理、派送與清潔消毒等工作,有效的降低了一線醫務人員交叉感染風險。
上述三類典型的5g應用,在疫情期間發揮著重大的支撐作用。此時,人們已經不去質疑5g究竟有沒有用,**是否比4g要貴,而更多的是遺憾的覺得,5g要是早一點到來就好了。隨著網路的逐步完善,5g與各垂直行業的深度整合遠不止於此。「基礎應用+x」的模式將繼續在工業、交通、教育、旅遊等行業進行快速複製,從而形成龐大的5g行業應用矩陣,推動眾多新業態的形成。
疫情後:期待與共識
從技術推動到需求拉動
此次疫情來勢洶洶,在對經濟社會產生影響的同時,也將帶來一系列的變革。對於5g來說,短期內肯定也在供需兩側以及產業鏈等方面存在問題,給網路建設、使用者增長以及產業鏈條帶來階段性的衝擊。但從中長期的角度,此次5g+基礎應用對行業的改造能力展示,極大的促進了社會各界對5g發展共識的達成。在前四代移動通訊技術普及的過程中,參與方主要為傳統運營商、裝置商、手機廠家以及網際網路企業等,而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興起,5g+新一代資訊科技創新動力將下沉至經濟社會與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疫情之下,社會受到重創,亟須找到新的恢復與增長方式,5g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投入其中,依然任重而道遠。但相信5g的價值在磨難之後將愈發凸顯,主要有以下五大驅動力:
「宅經濟」:催生場景革命
行業共識:加速應用創新
融合技術:尋求連線賦能
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離不開5g「連線」的賦能。本次疫情中,不少新技術在輔助我們對抗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也有一些未能及時響應的地方,我國當前產業網際網路的應用實踐仍有較大提公升空間。比如,許多前期的分析與傳染的判斷,並沒有非常及時的在大資料與智慧型演算法的支援下得到準確的判斷,決策還存在一定的經驗主義;基於雲端的ai醫療影像識別系統早已得到了很好的實驗資料,但是仍未得到很好的普及,臨床應用上仍較多的依賴於人工等等;而這些領域,原本都可以在科技的幫助下,有著較大的效率提公升。事實上,相關數字技術在4g甚至是3g時代已經存在,同時也在我國網際網路+的戰略下推廣多年,但仍未實現規模化的場景落地,為什麼?因為沒有像5g這樣的技術為它賦能。有這麼一種說法,如果以人體作為模擬,雲計算、大資料以及ai分別類似於大腦的計算、記憶儲存以及計算區域,那麼5g網路就是類似於遍布全身的末梢神經,是實現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互動的關鍵一環。疫情期間,各級多項政策檔案提出鼓勵加強數字技術在產業數位化、智慧型化生活、數位化治理等方面的應用推廣,其產業化能力離不開5g網路的有效支撐。
「新基建」:齊驅三駕馬車
供需互動:建設、商用提速
上述消費、行業、技術與經濟等方面的需求,將提公升電信運營商加速建網的信心。與前面四代移動通訊技術不同,從2g、3g到4g,我國主要採取「跟隨」策略,利用後發優勢,取得了較高的建設效率。但到了5g時期,我們躍公升到領跑階段,很多方面不再有學習物件,而是需要引領技術方向。5g網路建設與運營與4g時期又有較大差異,場景複雜、對技術要求更高。因此,前期三大電信運營商鑑於對其經營業績的考慮,更多的傾向於相對保守的建網策略。疫情過後,這樣的情況將發生改變。雖然說,短期內,5g建設程序可能將受到上游零件**商影響有所延遲,但這並不是決定5g建設與商用的主要因素。相反,此次疫情所催生出來的新生需求,所形成的社會與行業的共識,使得運營商的5g商業模式更加清晰,消費側場景化的流量運營、生產側物聯終端連線以及專用切片網路均能為運營商在流量見頂的困難下,提供新的收入**。同時,密集出台的政策鼓勵與扶持,包括基站資源、室內頻率方面的共建共享政策、電費方面的補貼政策等,將進一步降低其建網成本。需求與成本雙雙利好的情況下,將在較大程度上打消運營商建網的疑慮,進而驅動5g建設程序的提速。
突然性的疫情,打亂了經濟社會執行的節奏,也幫助我們打破了固有思維的束縛。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中,網路連線正在快速的從封閉走向開放。2023年,是5g應用爆發的機遇之年。在新的週期中,「社會共識」甚至比「技術進步」更為關鍵,相信在全新的消費公升級、行業轉型、技術整合與經濟發展的共同訴求下,中國5g發展能夠從分歧走向共識,促使整個社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end--
疫情下蘋果的「危」與「機」 或縮小5G落後差距
劃重點 1.2019 年,在蘋果的 200 大核心 商中,大陸 香港地區佔到 40 家,首次超過日本,與美國並列第二位,僅次於中國台灣。2.富士康曾向 部門提出申請,希望允許它在 2 月 3 日復工,不過由於當時防疫形勢嚴峻,沒有得到批准。3.對於第二財季業績,蘋果預期的範圍相當寬泛。受疫情帶來的不...
5G時代下的Massive MIMO關鍵技術
5g時代,基站的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新的裝置aau。5g之所以出現了aau,其實是因為5g引入了massive mimo這個技術。5g相比於4g 速度最高可達10gbit s,比4g快100倍,而且延遲低於1ms,4g為30 70ms。那5g為什麼能夠這麼快呢?它是怎樣在一秒鐘的時間裡傳輸10...
刷臉支付 5G時代下的新型支付模式
在這個人工智慧的高科技時代,得益於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它為我們提供了最便捷的支付交易方式 刷臉支付。眾所周知,刷臉支付自誕生以來,就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今天的刷臉支付市場意味著乙個新的視窗和新的機遇。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接下來讓小白從幾個方面帶大家去了解。一 如何定義刷臉支付?首先要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