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的效應 德西效應

2021-10-02 04:52:39 字數 959 閱讀 6506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實驗,他隨即抽調一些學生去單獨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抽調的全部學生在解題時都沒有獎勵;進入第二階段,所有實驗組的學生每完成乙個難題後,就得到1美元的獎勵,而無獎勵組的學生仍像原來那樣解題;第三階段,在每個學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休息時間,研究人員觀察學生是否仍在做題,以此作為判斷學生對解題興趣的指標。

實驗證明:當乙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結果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內在的吸引力。這就是所謂的「德西效應」。

「德西效應」給教師以極大的啟迪——當學生尚沒有形成自發內在學習動機時,教師從外界給以激勵刺激,以推動學生的學習活動,這種獎勵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學習活動本身已經使學生感到很有興趣,此時再給學生獎勵不僅顯得多此一舉,還有可能適得其反。一味獎勵會使學生把獎勵看成學習的目的,導致學習目標的轉移,而只專注於當前的名次和獎賞物。

因此,作為教師,要特別注意正確使用獎勵的方法而不濫用獎勵,要避免「德西效應」。

看這則趣聞軼事:一位老人在乙個小鄉村裡休養,但附近卻住著一些十分頑皮的孩子,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喧嘩的吵鬧聲使老人無法好好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乙個辦法——他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告訴他們誰叫的聲音越大,誰得到的獎勵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據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獎勵。到孩子們已經習慣於獲取獎勵的時候,老人開始逐漸減少所給的獎勵,最後無論孩子們怎麼吵,老人一分錢也不給。

結果,孩子們認為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認為「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了。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老人的算計很簡單,就是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快樂地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美分玩」,而他操縱著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當有一天滿足不了孩子的願望了,自然就有辦法對付這些頑皮的孩子了。

因此,作為專案管理者,表揚要準確、及時,講求方法技巧

學生群體中獎勵制度的馬太效應

摘要 在學校教育中,馬太效應 主要表現為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各方面都可以得到特殊的關照,而成績一般的學生則默默無聞,很難有出頭之日。這種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現象,會對教育工作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學會辯證地看待 馬太效應 防止其在教育教學中的負面效應和隱性影響,最終達到 強者更強,弱者變...

內溫的整體優先效應實驗 首因效應

重定向自優先效應 首因效應 primacy effect 也叫優先效應 superiority effect 首次效應 第一印象作用 先入為主效應 編輯 什麼是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它們反映了人際交往中主體資訊出現的次序對印象形成所產生的影響,是指的是在資訊呈...

色彩的心理效應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發生的直接影響。心理學家對此曾做過許多實驗。他們發現,在紅色環境中,人的脈搏會加快,血壓有所公升高,情緒興奮衝動。而處在藍色環境中,脈搏會減緩,情緒也較沉靜。有的科學家發現,顏色能影響腦電波,腦電波對紅色反應是警覺,對藍色的反應是放鬆。自19世紀中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