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出海,進軍還是潰逃?

2021-09-19 18:36:52 字數 3866 閱讀 4128

中國技術出海向來是大眾喜聞樂道的話題,但在國內無人零售退潮的大背景下,這次出海在多數人眼中更像是一次潰逃,是創業公司們掙扎求生而講述的又乙個故事。

那麼,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這還得從無人零售的爆紅說起。

o2o創業者們的新戰場

今天幾乎已經沒有人再提o2o的概念,但短短幾年前,它也曾是資本競相追逐的香餑餑,絲毫不亞於後來的共享經濟和無人零售。

2023年前後,得益於4g網路頻寬提速,連線線上線下的o2o新模式開始走俏。除了**和外賣,打車、家政、美容等任何一種線下服務都可以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的方式,隨時隨地與使用者連線,其中也包括零售。隨著各路玩家和資本同時入場,o2o領域迅速掀起熱潮,這股熱潮在2023年前後到達頂峰,又在2023年急速衰落。

從o2o賽道退出後,這些玩家亟需尋找新的風口,以繼續書寫他們的故事。恰好這時,地球另一邊的美國,亞馬遜宣布推出革命性的線下實體商店amazon go。amazon go無人值守、即拿即走的特點充滿想象空間,無人便利店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了創業者們書寫故事的最佳載體。所以某種程度而言,無人零售的爆紅可以看做o2o泡沫破滅的產物。

繽果盒子的創始人陳子林便是一位從o2o領域轉戰無人零售市場的創業者。2023年11月,陳子林在廣東中山建立了o2o水果品牌——繽果水果,並於2023年7月底完成了由盈信資本領投的pre-a輪千萬級融資。

「我們的融資能力並不算強,資金也只夠用於去跑通模式,其實當時已經可以做到平均每單的履約成本在5元以內,並且實現盈虧平衡。但是競爭對手跑得更快,我們的模式很難從三線城市突圍出去。」陳子林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為了降低配送成本,陳子林開始在小區樓下設立自提櫃,並嘗試在自提櫃裡放入零食售賣,這是繽果盒子的最初形態。但繽果盒子真正成型是在amazon go發布之後,藉著amazon go的熱度,繽果盒子順利斬獲了超過1億元的a輪融資,不僅活了下來,而且因緣際會成為了無人零售風口的引爆者。

然而大多數從o2o領域退出的公司都缺少技術背景,他們只能採用rfid方案來達到類似amazon go的購物體驗。「他們想學amazon go,但只學了皮沒學到裡子,結果就是既沒辦法解決商家的痛點,也無法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雲拿科技聯合創始人張一玫說道。

rfid方案短板明顯,玩家們都心知肚明。繽果盒子a輪融資後陳子林就曾在採訪中表示,rfid方案只是過渡,公司正在積極研發基於計算機視覺的2.0方案。不過對於他來說,技術並不是首要的,當務之急是先在年底前鋪五千家店搶占市場。

繽果盒子的另一位創始人馮新宇則與陳子林意見相反,在他看來,提公升內功要比規模擴張迫切得多。理念上的差異最終促使馮新宇選擇退出,離開繽果盒子後他在廣州另起爐灶成立了逗號智慧型,潛心鑽研基於計算機視覺的門店改造方案。

資本進場,無人零售漸漸失控

今天回過頭來看,陳子林和馮新宇的理念之爭其實可以看作無人零售市場競爭的乙個縮影——到底該先佔位還是先打磨技術?

這個問題與其說是個人選擇,倒不如說是企業基因使然。對於從o2o市場轉戰過來的玩家而言,要在短期內實現技術突破顯然不現實,所以它們很自然地選擇了搶占市場。這個選擇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隨著資本入場,越多越多企業被裹挾著身不由己地走向了極端。

據艾瑞諮詢統計,僅截至2023年底,無人零售市場吸引的投資總額就超過了40億元人民幣,風頭甚至蓋過了共享單車。

在資本紅利的吸引下,大大小小的玩家如同過江之鯽般湧入,迅速將市場競爭推向了白熱化。各家企業為了跑馬圈地,紛紛開始盲目擴張。而到了開放式無人貨架這種模式出現,原本旨在技術公升級的無人零售徹底淪為了一場點位之爭。

無人貨架企業對點位的篩選標準一降再降,只要公司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進去就鋪貨櫃。入局者們從一線城市打到二線城市,再打到三四線城市……直至雪崩來臨。

2023年初,「gogo小超」宣布停止運營,成為國內第一家倒閉的無人貨架企業。沒過多久,猩便利宣布裁去60%的bd人員;七隻考拉停止貨架業務;果小美融資擱淺,工資發放困難;小閃科技申請破產清算……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隨著這些企業乙個個倒下,原本潛心於技術研發的企業也一併被唱衰。

對於外界的唱衰之聲,張一玫不以為意。她認為,這些倒下的創業公司並不是真正的新零售企業,而是一些學皮不學骨的模仿者。「他們的倒下對行業反而是好事。」

yi tunnel創始人吳一黎的看法與張一玫一致。他表示,「行業熱的時候,擅長營銷和吹牛的公司混得風生水起,專注於技術的硬實力公司反而不吃香;現在行業冷靜下來,我們的價值就慢慢凸顯出來了」。

但不得不承認,整個行業承受的巨大質疑,使得每乙個玩家的生存處境都變得更加艱難。資本退潮要求企業們增強自我造血能力,以謀求生存。這或許也是驅動無人零售企業出海的一大重要原因。

然而,海外市場就真的是遍地**嗎?在國內難以落地的無人便利店,到了國外就能煥發生機?

無人零售出海,進軍還是潰逃?

對於無人便利店在國內市場的窘境,吳一黎並不諱言。他坦承,無人便利店在國內落地確實不多,背後的原因很複雜。

無人便利店本質上還是一家店,要先解決開店的問題,再來考慮無人化。從這個角度來說,無人便利店其實是超前於市場的。

吳一黎表示,目前國內便利店市場還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我們人均擁有的便利店數量和日本、美國甚至東南亞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便利店企業優先考慮的事情是增加門店數量,而後才會慢慢過渡到無人便利店。

當然,從節約人力成本、緩解用工壓力方面來說,海外市場的需求也更加強烈。和中國相比,海外市場人口更少,人口老齡化也更為嚴重,人力成本高漲。

事實也很好地佐證了這一點。吳一黎介紹,迄今為止yi tunnel已經在全球7個國家和地區落地,並服務了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光是無人便利店方案,yi tunnel就服務了3家海外世界500強企業,包括中東最大的電信運營商etisalat、南韓第三大跨國企業sk集團,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可口可樂。

退潮之後才知道誰是真的熱愛

在所有無人零售企業中,yi tunnel或許是最早瞄準海外市場的一家。早在2023年行業還非常火爆的時候,它就定下了出海的戰略。

「我們參展了2023年1月份的nrf大會,當時全場提供計算機視覺相關技術的公司只有我們一家」,吳一黎對雷鋒網說道。

而在與海外市場的接軌方面,yi tunnel也確實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吳一黎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軟體學院,主要學習圖形學和大資料方向,是清華大學計算機軟體學院通過高考招收的第一批學生。大

三、大四期間,他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從事的也是圖形學和計算機視覺相關的工作。

大學畢業後,吳一黎在oracle和ibm工作了八年。在ibm工作的四年裡,他主要負責中國區電子商務企業級軟體的銷售,並佔據了中國市場70%以上的份額。

2023年,吳一黎整好30歲,他希望給自己乙個機會去搏一把,看能不能做些更有價值的事情。一番兜兜轉轉之後,他想到將自己最擅長的兩件事——計算機視覺和企業級零售軟體結合到一起,做一套無人店的解決方案。

為了表明破釜沉舟的決心,2023年底吳一黎賣掉了北京的房子,找來很多清華大學的校友,一起成立了yi tunnel。

紮實的專業背景加上起步時間較早,使得yi tunnel在技術上建立起了一定的領先優勢。多年的跨國企業工作經驗,則讓它在對接海外企業時無論在語言還是思維方式上都沒有障礙。吳一黎認為,這是yi tunnel能夠在海外市場率先開啟局面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2023年yi tunnel的戰略仍然是服務海外大型客戶。「我們還是會朝著一家全球化企業的方向去發展,這個策略是不會變的」。

無人零售何必無人

現在斷言無人零售的出海之路能否成功還為時尚早。

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yi tunnel能否在海外市場破局,也不管無人店這種形式最終能否被市場認可,它的嘗試都充滿意義。

yi tunnel在產品形態上並不執著於無人店,它打造的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但其中每乙個部分都可以自成體系。

「比如我們做了無人店,就可以快速推出ai自販機、ai結算臺、貨架監控、**鏈**等等,它其實都是無人店的一部分。等我們做了無人店,再去賦能零售行業時,相比其他解決方案就相當於降維打擊。」吳一黎對雷鋒網說道。

電商浪潮過後,無人零售會引領新零售的爆發嗎

網上購物,擔保交易 曾經 電商 像乙個傳說在中國颳起了一陣狂風 所有人都迎著風口等風來 好像慢一步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但是隨著人工智慧 物聯網的發展 電商 慢慢走向了平穩期 新零售 正在以一種全新模式 為實體經濟扳回敗局 無人零售 更像一支異軍在搶奪市場眼球 如果說電商發明的是一種 躺著購 的消費模式...

無人零售,幸福松鼠茶飲智慧型化的新零售未來

新式 零食 茶飲品牌幸福松鼠的跨界之舉 隨著網際網路流量紅利的減少,線上運營的成本在不斷增加,線下經濟再次成為資本新的關注點。品牌紛紛向實體下沉,諸如三隻松鼠 良品鋪子 百葉草這樣的零食行業,在與茶飲的結合中衍生了許多新生產品。700億的市場規模,消費市場年增長率高達16 在體驗消費時代,在客群年輕...

趣拿洞察 AI驅動無人零售的未來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 湖畔大學教育長的曾鳴,給過這樣的乙個論斷 未來無人售貨機會變成在特定場景下百公尺內觸達使用者的mini超市,利用智慧型硬體 iot的優勢與使用者互動,完成一次雲 端的重構。無人零售誕生的最初,是成本問題倒逼行業提效降本。趨勢 網際網路新使用者增長率已降至6 2019.7 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