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的本質 保險公司網際網路平台建設系列

2021-09-19 18:30:37 字數 4408 閱讀 1408

以下是數位化轉型的分享線路圖,您現在所在的位置為序號的分享:生態圈建設中,最關鍵的一部分,載體之平台建設。

以下是正文:

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綜述

(已分享),

顛覆式創新:左右平台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主要力量

先說結論:平台的本質是網路協同和資料智慧型。網路協同這個詞,我第一次接觸是特斯拉創始人艾倫馬斯克的在介紹paypal前身時的一篇採訪,大約是2023年前後。資料智慧型這個詞來自阿里的曾鳴教授,推薦大家搜尋《曾鳴智慧型商業二十講》學習一下。前者演繹了過去網際網路二十年的真相,後者代表著未來趨勢。

前一篇在顛覆式創新中,分享了平台的核,是流。平台存在的價值是促進人、物、資訊、服務甚至位元的流動,通過各種各樣的產品手段、運營手段、技術手段加快流動速度。今天在平台本質一篇的分享中,主要分享網路協同和資料智慧型兩個方面。

理解網路協同,必須先理解網路效應。什麼是網路效應?通過乙個簡單的計算來說明。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部**,它形成的連線數量為0,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當接入網路的**數量達到2部的時候,兩部**之間可以形成1個連線,第一次產生價值,這個價值就是促進人類實現遠端的即時溝通,徹底消滅了物理空間中距離的約束。當接入的**數量為3時,形成的連線是3個,當接入**數量為4時,形成的連線數量為6個,接入**數量為5的時候,連線數量達到了10個...依次類推,這是乙個只有雙向連線的簡單排列組合的問題。

如上圖,其中m=2。我們可以輕易的得出結論,接入**數量越多,即n越大,形成的連線數量越多,而且成級數級增長,同時,它的網路的價值也呈現級數級增大。

如上圖,其中m=n。也就是說,n越大,形成的連線數量越多,從而網路的價值會成級數級增長。必須說明的是,網路效應是以色列經濟學家奧茲·夏伊在《網路產業經濟學》中提出的。

網路協同是指依託網路開展協同,從事創造和創新的活動。我們把網路效應下的協同活動,統稱為網路協同效應,簡稱網路協同。

從社會網路到**網路,再從**網路到網際網路網路,再到移動網際網路網路,最後到萬物網際網路絡,這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史詩般的程序,也是網路發展程序的必然趨勢。如果從網路協同的角度講,未來的趨勢是什麼?那就是:分布式的萬物網際網路絡,你可以說是物聯網,英文縮寫叫「iot」。這一點很重要,萬物互聯的趨勢,對以後做平台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網路協同對平台建設而言,要從兩個方面思考:是否能形成網路協同、基礎協同角色。把這兩個方面都想明白了,再開始構建自己的平台。

1、是否能形成網路協同。

在2023年前後,艾倫·馬斯克在分享他之所以認為paypal(合併後的公司,馬斯克之前的支付公司名稱並不是paypal)會很有價值時,說:「因為我發現它能形成網路(協同)效應,所以應該非常具有價值」。在平台建設過程中,思考是否存在網路協同效應,是平台產品設計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網路協同是平台護城河最堅實的部分,沒有網路協同效應,僅僅依靠資本催生的規模效應,在網際網路時代是很容易被超越甚至顛覆的。我們身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滴滴打車。滴滴是通過資本+資料智慧型催生的超過百億美金的企業,但是在滴滴的系統中,我們無法找到協同效應,因此滴滴開始了社交化探索,經常出事的順風車就是「陌生服務匹配」中生硬的新增「社交網路」導致的悲劇。

網路協同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為什麼我們常說社交網路,但很少有人說打車網路,這也是原因之一。

2、基礎協同角色是誰。

(1)需求規模:越基礎越好。

基礎角色決定了你所構建網路滿足的需求規模。大企業構建平台,在基礎角色選擇上,必須滿足人類社會中,最基礎的大規模需要。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了乙個較小的市場,網路效應再好,也不會有太大的價值。同時在選擇連線的角色時,也要盡量避開batj、***等這類企業的核心。防止徒勞,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角色型別數量:越少越好。

平台設計之初,最基礎的角色型別的數量越少越好。一般1~2為宜,建議不應該超過3個,超過這個數,會導致服務資源過度分散。那些從零開始就定位連線一切,或者連自己連線的基礎角色都講不清楚的平台,是很難成功的。主要是沒有基礎角色,就不可能有使用者場景,沒有場景也無法展開平台的設計。

基礎角色邊界界定,主要是為了形成雙邊網路效應。

(3)角色擴充套件:要有多元協同角色。

在網路協同這個方向上捲入更多的人,產生更豐富的互動,將帶來更大的社交體驗和價值。因此在滿足基礎角色的連線,初步形成雙邊網路協同效應之後,平台應該以最快的速度,引入更多的角色服務基礎角色,擴大網路效應,從雙邊網路效應發展到多邊網路效應。

(4)角色型別:角色不一定是人。

期初的網路協同,都離不開人,但基於人的大範圍的基礎需求,已經被batj***等這類企業覆蓋的差不多了。稍微研究阿里的人都會發現,這幾年阿里開始下沉,出現從線上到線下,從c端服務到b端的趨勢,基本的服務過程基本走以下路線:

人 (已完成)---> 企業(now)---> 服務(now) ---> 物 ---> 場景 ---> 其它...

什麼意思,連線了所有人之後,開始連線所有企業,所有服務,等物理世界所有視覺化的內容連線完備以後,開始連線不可見的內容,如場景,如我們講到的連線api等等(乙個連線技術和場景的平台,即它連線的基礎角色是技術公司的api、人的各種需求場景,即:api和場景。後面會有篇章進行詳細講解)。

(5)關鍵角色:重視樞紐節點。

yy李學凌說,網際網路社群成功的乙個關鍵經驗是「頭羊策略」,什麼意思呢?公司資源有限,無法服務好所有的使用者,只能有所選擇和捨棄。如果把社群比作草地,社群所有使用者就是乙個個養在草地上的羊。企業在資源設計的時候,重點是滿足乙個個羊群中頭羊的需求,只要頭羊在,其它羊就不會流失,這就是社群運營中的頭羊策略。

在網際網路中,這乙隻隻羊,都是網路節點,節點的連線數量越多,節點的作用和價值就越大(羊群越大越值錢)。社群的頭羊,就是所謂比較大的節點,也稱之為樞紐節點。丟失樞紐節點會導致網路連線的中斷,因此要高度重視樞紐節點。我們看到的明星、大v、版主等等都是乙個個樞紐節點。

什麼是資料智慧型?是指通過利用演算法挖掘海量資料價值,並服務於物理世界的過程。資料智慧型是對一類技術路徑的統稱。拆開來講就是:資料和智慧型。資料的過程是將物理世界「做」成計算機可理解的結構化資料,然後儲存。智慧型的過程是通過模型,演算法和產品,輸出乙個結果服務於物理世界。

網際網路平台上所呈現的是數位化資訊的快速流動與大規模社會化協作的結果。網際網路將資訊顆粒度拆分到了極小狀態(位元),從而促進資訊之間可以快速交換,精準匹配。資料智慧型就是從資料記錄到商業應用的全過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現在資料化的兩個比較重要的趨勢是知識圖譜和區塊鏈技術在資料世界的使用。前者是利用知識圖譜技術豐富使用者畫像,後者可能對當前資料中心化模型的一種顛覆,但都還未找到具體落地的場景。

另外乙個重要的部分,是曾鳴教授說的活資料。大致意思要把資料活用、用活,和之前分享平台的核是流的概念是一致的。大多數傳統金融企業,囤積了萬億級優質資料,但都是「死」資料,就是因為沒有活用。

模型化、演算法化。乙個人在某個場景下會怎麼決策,工程師們會想盡辦法,要把他抽象成乙個模型,然後要找到一套數學的方法,讓它能夠收斂,用模型去優化他的決策。這個過程同時包括模型化和演算法化。

程式化。當決策方式得以計算並收斂到乙個結果後,下乙個關鍵步驟是要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式,把收斂的結果寫下來,並在系統中查詢符合規則的服務或商品,推薦到使用者,這個計算機可理解的實現過程,就是程式化。

算力化。這一過程並不包含在整個流程中,但始終貫穿了整個流程。每乙個環節都離不開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簡稱算力。什麼意思呢?人體運動要消耗能量,所以我們還要吃飯。計算機計算消耗的就是算力。算力決定反饋速度,也從根本上決定了使用者體驗。

商業應用案例

網路協同和資料智慧型,滿足其中一項就可以在當前這個時代做出10億美金級別的企業,滿足兩項就是百億美金起步。

總結

1、平台的本質是網路協同和資料智慧型。

2、網路協同是壁壘。

3、資料是原料。

保險公司網際網路平台的戰略定位 網際網路平台建設系列

以下是數位化轉型的分享線路圖,您現在所在的位置為序號的分享 生態圈建設中,最關鍵的一部分,載體之平台建設。上一講,我基於企業優勢資源,提出了基於一核三環構建平台的思路,後續會主要是圍繞前篇所提到的一核三環四個大的場景,分析企業需要構建哪些能力。但在能力建設規劃之初,平台最關鍵的一步是要有 清晰的平台...

網際網路開放平台介紹

網際網路開放平台介紹 kezunhai gmail.com 隨著2005年網際網路巨頭google推出開放平台以來,開放平台就如雨後春筍,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所謂開放平台,就是首先提供乙個基本的服務,然後通過開放自身的介面,使得第三方開發者得以通過運用和組裝其介面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務介面產生新的應用,並...

網際網路開放平台(1)

現在各網際網路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開放平台供使用者創造自己的應用,網際網路的開放技術欣欣向榮,自己總結如下 1.開放平台 top 依賴 強大的電子商務資料,將 內部業務資料作為api開放出去,同時將外部isv的應用引入進來。目前top的三條主線 top訪問 open.taobao.com isv後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