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墓,是中國目前唯一由官方發掘的帝王陵寢,除此之外的皇陵,全部都是被盜挖後由國家進行的搶救性發掘。
但定陵的發掘是考古界的一大悲劇,也是造成後來國家不輕易發掘皇陵的主要原因。
2023年,在郭沫若等人的強烈建議下,考古學家開始對定陵進行發掘,雖然定陵地宮一共出土3000多件珍貴文物,但由於缺乏相關技術和經驗,當地宮被開啟後,隨著與氧氣的突然接觸,大量的有機材質文物瞬間氧化毀壞,比如絲織品袍服這類文物。
其實這種結果當時有很多人都預料到了,並且站出來極力反對,但為什麼還要堅持發掘?其中主要原因不難分析,一是利益驅動,帝王陵寢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旅遊文化資源,自然會激起開發興趣;二是有話語權的人摻雜了私心,表面上是出於對歷史文物的研究保護,實際很可能存有急於見到文物的好奇心;再有就是想獲得發掘後的成就感,順便「建功立業」。
哪怕得到了預料之中的教訓,但在2023年,郭沫若等人又再次提出發掘明成祖朱棣的長陵,被***一句「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直接否決。
說句題外話,現在的人總以「鐵骨錚錚」來諷刺郭沫若,可人性的複雜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的,尤其那時處在中國最敏感的時期,他做出的許多事都不能輕易下定論。但在這件事上,我覺得他應該是有私心的。
言歸正傳。雖然絲織品文物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但定陵**土的金石類文物,如瓷器、金器,隨便拎出來一件都是國寶級的,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在萬曆皇帝屍體頭側發現的
金絲蟠龍翼善冠
。這件金絲蟠龍翼善冠,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唯一一件皇帝金冠,翼善冠分為「前屋」、「後山」和「折角」三個部分,「前屋」是扣在腦袋上的部分,「後山」就是後面高出來的部分,「折角」就是倆小翅膀。
此冠由極細的金絲編織而成,頂部有兩條蟠龍交匯,蟠龍就是傳說中蟄伏在地而未**的龍,一般建築的柱子、梁上的龍都是蟠龍。
解釋一下「翼善」。很多影視劇中,**如果闖了禍,就會害怕的說到類似「我這頂烏紗帽保不住了」這種話,「烏紗帽」就是下圖中古代**所戴的帽子,左右各有乙個「翅膀」,據說是為了防止**交頭接耳用的……
而「翼善冠」是明朝皇室成員戴的帽子,它與「烏紗帽」的區別在於「折角」向上,「善」通「繕」,有整理、修繕的意思,把折角(翼)整理上去,所以叫做「翼善」。
現在拍攝的很多明朝題材的電視劇集或紀錄片,都會以這件金絲蟠龍翼善冠作為模版,來設計皇帝的服裝,其實這是錯誤的。其實金絲蟠龍翼善冠這玩意兒就是個陪葬品,據考證,明朝皇帝的翼善冠也多為烏紗編織的。
因為目前僅發掘了定陵一座陵墓,這種金絲冠到底是萬曆皇帝的專用,還是其他十二陵內也有此物,就不得而知了。
看了《萬曆十五年》
這三天主要把 萬曆十五年 給從頭看了一遍。那本書是和張偉明一起去甜水園買得二十多本書之一,挑書時只是選一些有框架性的重要名聲,可反覆咀嚼翻看的書。買回後,一時看不下去,幾年內一直做擺設,搬家時為之所累。但一直覺得很值,因為擺放在家裡容易看到的地方,這樣給空虛築了乙個底限,任何時候不會無事可做到抓狂。...
萬曆十五年 讀書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 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而我們...
《萬曆十五年》段落摘抄
1.大凡高度的概括,總帶有想象的成分。2.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內創業的祖先不斷地勞作,自奉儉約,積銖累寸,首先鞏固自己耕地的所有權,然後獲得別人耕地的抵押權,由此而逐步上公升為地主。這一過程常常需要幾代的時間。經濟條件初步具備,子孫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3.因為所謂 自己 不過是一種觀念,不能作為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