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成像原理詳解

2021-09-14 00:29:18 字數 2004 閱讀 9833

[email protected]

當一束與

凸透鏡的主軸平行的光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會被凸透鏡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乙個凸透鏡的兩側各有乙個焦點。

理論上只有處於鏡頭焦點距離的景物是成像清晰的,而在焦點前後,光線開始聚焦和擴散,成像變的模糊,成像點形成乙個擴大的圓:瀰散圓(circle of confusion),而人眼的分辨能力有限,只有當瀰散圓直徑大到一定程度,我們才感覺到模糊,比如圖 1的草地看起來中間一段都是清晰的,通俗的說,這一段「看起來清晰」的距離就是景深(depth of field)。

圖 1 草地上看起來清晰的一段距離就是「景深」

在焦點前後各有乙個容許瀰散圓,這兩個瀰散圓之間的距離稱為焦深,對應在被拍攝點處即為景深,換言之,被攝物體前後景深距離內,呈現在成像平面上的影像模糊度都在容許瀰散圓的限定範圍內。小孔成像模型示意圖如圖 2所示。

圖 2 透鏡與小孔成像模型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鏡頭的焦距、光圈值、拍攝距離。光圈是相機鏡頭中可以改變中間孔大小的機械裝置,如圖 4所示。其對於相機成像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控制進光量和景深。光圈對景深的影響如圖 3所示。

圖 3光圈對景深的影響

圖 4相機光圈示意圖

控制其他條件不變,三者對景深的影響總結如下: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適合做背景虛化效果,如人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對景深也有影響,通常焦距越大,景深越小,如長焦鏡頭的景深比較小,而廣角鏡頭的景深都比較大。

拍攝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對焦:就是改變鏡頭(光學中心)到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像距。用於調整成像的虛實,達到使影像清晰的目的,變焦時可以看到鏡頭伸長或縮小。

變焦:改變鏡頭的焦距,可以讓不同遠近的物體,聚焦到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鏡頭焦距的改變,是通過鏡頭內部鏡片的變動來實現,其光學中心到底片的距離不變,因此鏡頭不會伸長或縮短。

在計算機視覺應用中,由於拍攝景深的限制,對空間中不同物距景物清晰取樣前需要進行對焦操作,而對焦過程將稍微改變鏡頭到成像平面的距離,使得相機內參發生變化[1

]。之前說光圈可以控制進光量,快門也可以,光圈從空間上限制進光面積來控制進光量,而快門則是從**時間上來控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快門擋在鏡頭或底片前,平時處於關閉狀態,成像時快門開啟一段時間再關閉,完成成像,這個快門開啟的時間就是快門時間,通常以1/n秒為單位。快門除了可以控制進光量從而影響****,還可以製造一些特別的拍照效果,快門時間太長會導致影象太亮,即過曝;快門時間太短會導致影象太暗,即欠曝。對slam應用來講,在保證影象質量的前提下,**時間盡量短是一件好事,可以減少

rolling shutter

造成的「果凍效應」和感測器因時間不同步帶來的誤差。

reference:

[1]   周佳立, 賈祿帥, and 武敏, "適用於動態對焦的高精度靈活標定方法,"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 vol. 29, pp. 481-491, 2016.

相機成像原理

相機成像原理分為透鏡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原理。現代相機有很多分類,且分類標準不統一。在這裡簡單分類為可更換鏡頭相機和不可更換鏡頭相機兩種。對於可更換鏡頭而言。例如單反,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鏡頭只是整個系統的乙個部件,他的作用是獲得我們想要的成像效果,但是鏡頭並不是成像的必要部件,把鏡頭取下,依然可以獲得...

相機成像原理 數位相機的工作原理

數位相機也被稱為數字相機。數位相機可以說是更廣義的電子影像處理技術中的一類,其光學成像系統和常規的照相機並無差別,然而影像記錄的方式卻完全不同。常規相機使用的是化學光感材料,而數位相機使用的是一組光電耦合器件 ccd 由於ccd輸出的是模擬訊號,因此需要使用乙個adc 模數轉換器 器件來進行數位化處...

記錄相機成像原理

相機成像由 世界座標系 一般是真實存在物體的中心為原點 到相機座標系 以光軸為z軸 到成像座標系 2d平面,由相機座標系透視變換所得 到畫素座標系 2d 由三維世界座標系轉換到相機座標系稱之為剛體變換 是乙個平移加旋轉的過程,因此變換矩陣為正交矩陣,即aat i,使用的旋轉和平移係數屬於相機外參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