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跳前端過程中的思考

2021-09-12 11:08:06 字數 1571 閱讀 7928

跳槽前端,目前在複習準備,所以先叫起跳吧,想把過程中對職業規劃、技術學習的思考記錄下來。

要有職業規劃,具體到崗位。這樣才會有清晰的發展目標,才能更專注,不會被無關事物消耗精力。職場心態從給老闆打工轉變為提高個人能力。
2023年本科畢業進入現在公司,目前為止工作兩年。當初覺得職業規劃模糊且遙遠,應該先工作1-2年積累經驗,才能作出合適的職業規劃。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是錯的,或者說在畢業前,在專業裡的四年,自己沒能縱觀整個行業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所以只能用工作的時間來摸索,而其他人早已明確目標,踏上行程。

以自己為例,團隊做的產品、使用的技術略雜且不太合群。老產品沒人就得去學年代已久的技術,響應客戶新需求;新產品搭載公司內部新技術,就得快速上手把產品做出來;後台人手不夠,就得去了解、支援;團隊沒測試,就得學習自動化測試把kpi拉上去……基本屬於哪缺補哪,不斷學新東西、做專案、做完就忘,再學新東西、做專案、再忘,無限迴圈中。這種毫無意義的忙碌會讓自己產生錯覺:一直在學習,忙碌充實且厲害。然而回頭看這兩年,看自己的簡歷,除了各種型別的專案,什麼都沒剩下,時間稍久的專案甚至都不記得框架和實現。最致命的,是只有專案的堆積,個人從中的提公升與沉澱少之又少,把自己活成了苦力。

起跳之初,焦慮、急切、慌張。自己技術太渣,荒廢了兩年,跳不出去,留下來又學不到東西。經過前輩提點,才想通學不到東西與工作環境無關,是自己的職業規劃沒做好,漫無目的的忙於雜七雜八的工作內容,耗盡了時間、精力和熱情。

如果當初能明確自己走前端,想明白個人與工作的關係,與前端無關的活少接或不接(不要擔心這些活你不做就沒人做了,真的出現也應該是招聘更專業的人),工作之餘把做過的每個前端專案背後的技術、原理搞懂弄透,思考並優化專案中的不足,總結沉澱輸出,這才是技術人員的職場標準模式。技術人員的利器唯技術能力爾。如果走技術路線卻還在迷茫的,可以去招聘**上看看現在行業內的崗位及崗位職責,對技術能力的要求等,來明確自己的發展道路。

現在想明白不算晚,從頭開始,迅速成長。

分清兩種狀態:**搬運和軟體開發。做專案是為了有所學、學有用,走出舒適區,多關注技術社群,多接觸大牛,多面試(這點看個人)。
這次起跳過程中,梳理了前端知識框架,重新過了遍js、css、react等語言技術的基礎和原理。或許是有了專案經驗,再過知識點時,理解更深入了(感覺打通了任督二脈(。ì _ í。))。發現之前的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沉醉在比同事厲害的迷之優越感中,其實前端基礎渣的不行。曾經看了遍閉包覺得自己超厲害,現在回頭看,宛如智障。閉包、原型鏈、作用域鏈等是前端再基礎不過的東西,應該爛熟於心,寫的每句**在底層是如何作用的心裡都該清楚。出了問題,不是上來就debug,而是過一遍**就能大概看出問題在哪。所以會用、能做出專案和懂它的基本原理是完全不同的層次。

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學習方式錯了,或者說壓根沒有學習的意識,急於完成專案,有些功利了。很久前就發現自己的學習模式是要先搭建整體框架,每個模組先串起來,然後往區域性不斷填充知識細節。其實做前端是一樣的,要知道前端涉及哪些模組,每個模組的角色、功能是什麼,是如何演變的,為什麼要這樣演變。當心裡有了這個框架,深入知識細節時,才能懂為什麼結果是這樣的,自然而然就會了,即便以後細節記不住,也可以根據思路推導出。

這也意味著,技術部落格該從流水式轉變為總結、思考、探索、創新了。

前端路漫漫,給自己加油。

在學習前端過程中的小分享

使用vs code時的一些小分享 工作區快捷鍵 win快捷鍵 作用 ctrl shift p f1 顯示命令版 ctrl b 顯示 隱藏側邊欄 ctrl 建立多個編輯器 ctrl 將介面放大 縮小 ctrl j 顯示 隱藏控制台 方向鍵 在單個字母間移動游標 ctrl 在單詞間移動游標 fn 在整行...

新手在學習web前端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境

一 入門web前端時的一些困境 1 因一些基礎演算法 資料結構理論不紮實導致一些程式設計思維難於理解。比如原型鏈,如果清楚資料結構中煉表結構,那麼這個東西不難理解,再比如雜湊值,懂得資料結構中雜湊表,雜湊值也就迎刃而解。2 計算機體系結構 作業系統理論 網路理論不紮實導致到後期一些東西難於理解。比如...

蛻變過程中的思考

創造力 批判能力 第一次創造出來的想法,多半是不成熟的,欠考慮,如果貿然的拿去和別人講,會受到諸多的挑戰,導致想法夭折,自信心受挫。其實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好,那就是對第一次的創造充分的打磨,主要方式?自己owner的系統,可能有多塊組成,作為owner要對風險情況全權負責,因為你是owner,出現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