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第乙個十年中,中國哲學界所開展的乙個重要討論,就是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討論。這一討論是以一種看似假問題討論的形式出現的,其中所涉及的有意義的問題,實際上並不是有沒有「中國哲學」,而是中國有沒有西方「philosophy」意義上的「哲學」,能不能採用西方哲學的研究正規化研究中國哲學,以及如何更好地借鑑西方哲學來研究中國哲學等問題。這些問題對於研究中國哲學當然十分重要。
此次討論在中國哲學界是相當大的,有很多學者參與其中,並發表了許多文章。
提出中國哲學合法性的學者認為,「哲學」並不是漢語裡邊古已有之的。在十九世紀之前,漢語裡邊根本就沒有「哲學」這樣乙個詞。「哲學」一詞,是十九世紀的時候,日本學者為了找到與英語的「philosophy」相對應的詞,而創造出來的。它所表達的是西方「philosophy」這樣的一門學問。因此,中國原本沒有「哲學」這樣的乙個詞,也沒有」哲學「這樣的一門學問。那麼,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實際上來看,今天就成為了乙個大問題。提出問題的學者是這樣看的。
其他的不少的學者,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他們認為,這樣的乙個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實際上是乙個假問題。因為,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哲學」這樣的乙個詞,但是,並不意味著中國古代沒有哲學這樣的學問。
所以,這樣的乙個討論。可以說,是一種看似假問題討論的形式出現的。但是,如果仔細的反思這樣一場討論。就會發現,在這個假問題的背後,實際上還是涉及了有意義的問題。這個有意義的問題,實際上並不是有沒有中國哲學的問題,而是中國有沒有西方「philosophy」意義上的哲學,能不能採用西方哲學的研究正規化研究中國哲學,以及如何更好地借鑑西方哲學來研究中國哲學等問題。這些問題,對於研究中國哲學來說當然是十分重要的。
在哲學與中國哲學的關係問題上,有四個問題需要說明:
1.中文的「哲學」一詞從何而來?
2.「哲學」一詞如何在中國扎根?
3.「中國哲學」一詞如何得以成立?
4.中國有自己的「哲學」的根據何在?
上邊的四個問題,是相關聯的,乙個接著乙個。通過這四個問題,咱們來看看「哲學與中國哲學的關係」。
前文已經說過了,在十九世紀以前,漢語中是沒有「哲學」這樣的乙個詞的。「哲學」這個漢語詞彙在漢語**現,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
19世紀下半葉,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學傳播者西周(1829——1897)將漢字「哲」與「學」二字聯成的「哲學」一詞,用來表述源於古代希臘的西方哲學學說,即「philosophy」。
中國晚清外交家兼學者黃遵憲,將這一詞由日本介紹到中國來。
這就是,中文的「哲學」一詞從何而來。
二、「哲學」一詞如何在中國扎根?
19、20世紀之交,「哲學」一詞傳入中國學術界後。受到張之洞、張百熙等晚清重臣的反對,而嚴復、王國維等著名學者則力主接納。
張之洞當時任湖廣總督,主持湖北湖南政務,總督府設在武昌;張百熙當時任管學大臣,管學大臣所管之學是京師大學堂。他們二人,在晚清統治集團中都是開明人士。可以說,都是主張革新的,都是主張改革的。特別是張之洞,對於推動長江中游地區的現代化運動貢獻尤大,開創了湖北的近代工業,建立了湖北新軍,在湖北修建了一大批新式學堂。可是,他們反對引入「哲學」這樣的乙個詞。
和他們不同的是嚴復、王國維這些著名的學者,則力主接納「哲學」一詞。正是由於嚴復、王國維們的努力,才使得「哲學」在中國學術界產生了深刻影響,扎下根來。
嚴復是晚清大哲學家,他用中國的「理學」來理解「哲學」。他對此有過說明:「理學,其西文字名,謂之出形氣學,與格物諸形氣學為對,故亦翻神學、智學、愛智學。日本人謂之哲學。」(《穆勒名學》部首按語)他在這裡就認為,所謂「哲學」,也就是中國的「理學」;「出形氣學」,也就是今天的形上學;「格物諸形氣學」,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物理學等自然學科。
王國維是清末民初的大學者,他在2023年發表《哲學辨惑》一文,批評張之洞等人反對使用「哲學」概念的主張,力主在中國使用「哲學」概念。王國維首先直接對張之洞、張百熙提出批評。他說:「甚矣名之不可以不正也!觀去歲南皮尚書(即張之洞)之陳學務折,及管學大臣張尚書(即張百熙)之複奏摺:一虞哲學之有流弊,一以名學易哲學,於是海內之士頗有以哲學為詬病者。夫哲學者,猶中國所謂『理學』云爾。艾儒略《西學凡》有『費祿瑣非亞』之語,而未譯其義。『哲學』之語實自日本始。日本稱自然科學曰『理學』,故不譯『費祿瑣非亞』曰『理學』,而譯曰『哲學』。我國人士駭於其名,而不察其實,遂以哲學為詬病,則名之不正之過也。」(《王國維哲學美學**輯佚》,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第3頁)(艾儒略是明清之際來華的傳教士,他在《西學凡》裡邊就已經有了「哲學」這樣的概念,而當時他用的是英語的「費祿瑣非亞」,而沒有像十九世紀西周那樣,把它譯為「哲學」這樣的概念。)
王國維還進一步把「哲學」概念中國化,認為「哲學為中國固有之學」,是中國本來就有的。他說:「今之慾廢哲學者,實坐不知哲學為中國固有之學故。今姑舍諸子不論,獨就六經與宋儒之說言之。……周子《太極》之說,張子《正蒙》之論,邵子之《皇極經世》,皆深入哲學之問題。此豈獨宋儒之說為然,六經亦有之。《易》之『太極』,《書》之『降衷』,《禮》之『中庸』,自說者言之,謂之非虛非寂,得乎?今欲廢哲學,則六經及宋學皆在所當廢。(《王國維哲學美學**輯佚》,第5頁)(坐:因為。周子:周敦頤。《太極》是周敦頤的哲學名篇《太極圖說》。張子:張載。《正蒙》是張載的代表作。邵子:邵雍。《皇極經世》是邵雍的代表作。衷:善。《尚書》裡有「唯皇上帝降衷於下民」)他認為,必須要接納「哲學」這樣的乙個詞,這樣的乙個概念。
王國維的結論是:『余非欲使人人為哲學家,又非欲使人人研究哲學,但專門教育中,哲學一科必與諸學科並立,而欲養成教育家,則此科尤為要。』」(《王國維哲學美學**輯佚》,第6頁)王國維主張,在中國的學校裡邊設立哲學專業的教育。
經過嚴復、王國維們的努力,「哲學」一詞有乙個外來的東西,最後,在中國開始扎根了。
三、「中國哲學」一詞如何得以成立?
進入20世紀第二個十年後,中國學術界逐漸接受並廣泛使用「哲學」一詞,並用以表述中外古今的哲學學說,使「哲學」一詞不再侷限於表述源於古代希臘的西方哲學學說,這就有了「中國哲學」一詞。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哲學」一詞開始溶入中國人的實際生活之中,轉化成為中國文化的現實活動,從而得以成立。當時有兩個文化現象對「中國哲學」的成立影響很大:
一是中國現代大學中的中國哲學門的設立;
二是中國學者寫出了第一批名為研究「中國哲學」的著作。
來看一下,第乙個文化現象。
辛亥革命後,中國現代大學中開始設立中國哲學門。2023年,國立北京大學設立中國哲學門,這是中國現代大學最早的哲學系。2023年,北大中國哲學門開始招收學生。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就是北京大學中國哲學門的第二屆學生。在中國哲學史上,馮友蘭先生是第一位經過現代大學哲學系訓練出來的著名哲學家。2023年,私立武昌中華大學設立中國哲學門,這是長江流域最早出現的哲學系。後來成為著名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的惲代英是中華大學中國哲學門的第一屆學生。在中共的早期領袖人物當中,惲代英是一位受過專門哲學訓練的人物。《惲代英文集》裡面就保留了,他讀中華大學中國哲學門的時候,所寫的一些哲學**。
中國哲學門的設立毫無疑問,對於「中國哲學」這樣的乙個概念,這樣的乙個詞的成立,是影響很大的,因為進入了實際生活。
接下來,咱們再來看看第二個文化現象。
2023年,謝無量著《中國哲學史》由中華書局出版。2023年,胡適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的影響是極大的,她在2023年五四運動前的幾周內出版,第一版很快售罄,然後不斷翻印;《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對於當時新文化運動的新思想的發展,影響甚大,成為胡適的名著。2023年,梁漱溟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書裡所說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既包括了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又包括了印度文化、印度哲學。2023年,鐘泰著《中國哲學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現代大學哲學系的中國哲學門的設立,以及一批關於「中國哲學」的著作的出版,使得「中國哲學」這樣乙個詞,真正地進入了中國的學術界,也進入了中國人的現實生活。所以,這樣乙個詞由此得以成立。
四、中國有自己的「哲學」的根據何在?
對於大多數哲學家來說,都把哲學看作是愛智慧型、求智慧型的學問。「philosophy」一詞,意即愛智慧型。
所謂智慧型,它不是知識,不是科學,不是技能,不是某種可以學會、背熟、運用的現成的東西,而是理解和希望,是人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自己與世界聯絡的思想框架,是人們進行文化創造的想像力和批判力。智慧型同知識相比,可以說更難獲得、更加寶貴。
所以愛智慧型,也就成了大多數哲學家所追求的東西。
那麼,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當然也重視智慧型,也追求智慧型。對於中國人來說,同樣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對智慧型的熱愛和追求,因此也存在著有關愛智慧型、求智慧型的學問。儘管我們的先人沒有把這種學問命名為「哲學」,但並不能由此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這種學問。
舉乙個例子:
早在春秋晚期,老子就自覺區分了對知識的追求和對智慧型的追求。在老子看來,人們的認識活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為學」,另一種是「為道」。「為學」是對知識的追求,「為道」則是對智慧型的追求。他認為這兩種追求是不同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四十八章)。為學是知識的不斷增加,為道是知識的不斷減少。知識減少了,你獲得了什麼?獲得了智慧型。
所以,愛智慧型、求智慧型,是咱們中國古已有之的事情,老子就自覺提出了這樣的乙個問題。
再舉乙個例子:
中國古代的「哲」字,即含有智慧型之意。因此,古代就有「哲人」的說法,所謂「哲人」也就是有智慧型之人。《禮記﹒檀弓上》記有孔子逝世前所歌:「泰山其頽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這裡的「哲人」,就是指孔子自己。
近百年來,人們以漢字的「哲學」一詞來翻譯「philosophy」一詞,也正是在於「哲」字的古意中含有智慧型之意。西周這樣的乙個日本學者,第一次把「哲」和「學」,中國的兩個漢字連在一起的時候,實際上也就考慮到了「哲」字的古意。由此可見,中國與西方一樣有自己的「哲學」。
因此,「哲學」一詞雖然晚近才在中國出現,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自己的哲學發生發展的實際程序。既然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都是對智慧型的追求,都面臨相類似的哲學問題,因此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並不是不可交流、不可會通的。在中國哲學的研究中,可以運用西方哲學作為參照系,對中國哲學自身的問題加以揭示和闡釋。中國哲學並不會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合法性。這就是回答。
當然,我們還要看到,由於中國的歷史條件和文化傳統不同於西方,中國人關於愛智慧型、求智慧型的學問也存在著自己的特殊性。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相比,又有著自己的提問方式和思想特點。這是尤其需要注意把握的。
中國哲學(一)
儒家 道家 相對於道教,道家哲學順乎自然,道教卻逆乎自然,老莊認為萬物有生有死,人對於死,順應自然,道教卻追求長生術 佛學 相對於佛教 都不是宗教。中國人不重視宗教,卻從小習哲學 三字經 中國人對宗教的態度也很有中國的哲學味道,辦喪事,道佛齊上陣,為了省錢,十字架也可行。想清末,西方傳教士如態度謙卑...
哲學與宗教
哲學,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喜歡它,更別說宗教 我這裡說的是宗教,而不與迷信相關連,同時迷信也不要與信昂相聯絡,這是不同的概念與不同的觀念 記得 和合學 上有說過 當一切的問題追根到底,就是哲學問題,當哲學問題再深究就是宗教問題。這或許我們無法想象,其實生活中有著不少關於這方面的事情。我相信大家去玩過的...
中國部落格的寫作哲學
以前我曾經翻譯過很多國外關於部落格的寫作技巧的文章,那些經驗和技巧大多都是技術性的,類似乙個部落格教程,比較易於操作。當乙個部落格擁有較多讀者的時候,應該考慮一下寫作的高階技巧,講求更高層次的寫作經驗。高階的部落格技巧到底是什麼呢?我不想照搬西方的那些理論,我想有一點自己的思考,就是按照東方的哲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