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一)

2021-09-08 21:03:15 字數 1011 閱讀 8656

儒家、道家(相對於道教,道家哲學順乎自然,道教卻逆乎自然,老莊認為萬物有生有死,人對於死,順應自然,道教卻追求長生術)、佛學(相對於佛教),都不是宗教。

中國人不重視宗教,卻從小習哲學(《三字經》)。中國人對宗教的態度也很有中國的哲學味道,辦喪事,道佛齊上陣,為了省錢,十字架也可行。想清末,西方傳教士如態度謙卑點,何以激起義和團變。

宗教能助人得到超越現實的更**值,哲學也可以,而且這條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為通過哲學達到更**值,人不需要繞圈子,經由祈禱和儀式。

出世--釋老師說,人生就是苦難的根源;柏老師說,身體就是靈魂的監獄。乙個聖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須拋棄社會,甚至拋棄生命。唯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後的解脫。

入世--只談道德價值,對於超越道德的價值覺得無從談起,也不願**。

入世者認為出世過於理想化,不切實際,因而消極。

出世者認為入世過於實際,過於膚淺,像乙個走錯路的人,起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起得越遠。

但中國哲學的追求兩者的綜合,宋時道學說:「不離日用常行內,直到先天未畫前。」,它既講求實際,又不膚淺。所謂「內聖外王」。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中國自古是農業國家,農業為國之本。農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無法挪動,所以「仁者靜」。根據經濟的特徵,我們發展出家族制度,強調「君臣、父子、昆弟、夫婦、朋友」,而儒家,強調的就是一種理想的家族制度。而「知者樂水」,講的就是商業化的希臘,他們發展出的是城邦文化。

而中國人一直厚古薄今,實是因為遠古的環境是中國農業政治的**時期,因為那時地廣人稀,國之強弱,在於人之多少,不在地之寬廣,國主不施仁政,老子換個地方紮營,所以國君都需要重視以施仁政圈民。等到後來人多地少了,土地就是農民的枷鎖嘍,自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民眾任人宰割已。

周朝前期,禮崩樂壞之前,吏與師不分,即學乃家學、官學,各種**世襲相傳。週末,天子失權,官吏散落民間,以傳授知識為生,興起百家:

儒家者流,出於樂士

墨家者流,出於遊俠

道家者流,出於隱者

名家者流,出於辯者

陰陽家流,出於方士

法家者流,法術之士。

哲學與中國哲學

在21世紀第乙個十年中,中國哲學界所開展的乙個重要討論,就是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討論。這一討論是以一種看似假問題討論的形式出現的,其中所涉及的有意義的問題,實際上並不是有沒有 中國哲學 而是中國有沒有西方 philosophy 意義上的 哲學 能不能採用西方哲學的研究正規化研究中國哲學,以及如何更好地...

中國部落格的寫作哲學

以前我曾經翻譯過很多國外關於部落格的寫作技巧的文章,那些經驗和技巧大多都是技術性的,類似乙個部落格教程,比較易於操作。當乙個部落格擁有較多讀者的時候,應該考慮一下寫作的高階技巧,講求更高層次的寫作經驗。高階的部落格技巧到底是什麼呢?我不想照搬西方的那些理論,我想有一點自己的思考,就是按照東方的哲學思...

功夫熊貓,中國式的哲學和西方式的搞笑

功夫熊貓上映以來,收到無數人的追捧,謀也不例外,從網上下了個盜版看了看,確實相當不錯,裡充滿了中國是的哲學和西方式的搞笑。裡面時時透露出的中國道家哲學相信讓很多土生土長的導演也要汗顏,很難相信這樣一部充滿文化氣息的 會是一群老外寫的。對於無的見解,對於道的產生,人物的編排,不能不說人家是下了很大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