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技術的一定知道缺陷跟蹤系統(bug系統),更不用說做測試的了,不過普遍都認為這系統是用來記錄bug的,其實在google內部,這套系統是產品/專案圍繞的核心。google buganizer擴充套件了型別,包含的不僅僅是缺陷,還有功能需求、流程、客戶問題等,今天就來介紹下圍繞這個系統是如何將產品所有人員聯絡在一起。
這個就不說了此處略過,只要是缺陷,都會登記到系統裡,無法重現的bug也必須登記,對應的開發進行了修復,匹配上changelist(cl),這個cl進了哪個release,驗證是否通過,主要是乙個測試和開發溝通的過程。
同時開發自己也可以給自己開bug,比如他在實現某個功能過程中進行了單元測試,冒煙測試發現的bug都可以登記到系統中。
2. feature request
功能需求通常一些公司的做法都是從需求文件開始的,不過在google,卻是首先建立乙個feature bug來跟蹤,在bug中產品經理新增prd,開發新增design doc和編碼實現後的changelists,ux新增ui mock,測試新增test cases,這樣所有參與人員都通過這個bug來溝通,當然各種文件通過google doc來分享。那麼從這個bug中我們可以看到乙個功能的整個生命週期。
功能需求並不僅僅是產品裡的需要實現某項功能,還包括希望對某個功能進行自動化測試、希望提高某模組效能、希望對某部分**進行重構(不過這個一般會使用internal cleanup型別)
3. customer issue
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客戶反饋的bug,因為測試無法窮盡測試,比如某些場景、某些環境通過客戶的互動反饋登記bug。通常線上產品都可以提供乙個客戶反饋的入口,讓客戶登記問題自動提交到bug系統中。
測試人員通過對客戶反饋的分析來決定是否有遺漏的用例,補充到測試用例中。
4. internal cleanup
一般給**級別使用,比如對某部分**進行了重構,需求的變更導致資料字段的變更需要遷移,自己對某段**的優化。
5. process
一般發布時使用,在google很多產品的發布週期是weekly或bi-weekly,那麼假設在每週的周五(不同產品可能選擇的周幾不一樣)會cut到某個cl,或是從rapid中挑選乙個通過測試的release candidate(rc),
通過這個bug可以跟蹤整個發布過程,如果這個rc出現問題,指定給對應的開發,如果沒有p0/p1的bug,那麼正常發布上線。
google's buganizer
如何覆盤和優化產品流程
產品研發流程 出自ajexs 漫畫產品經理 最近加入新公司,負責新專案,總經理讓我負責跟新產品,然後流程是這樣的 運營部整理好需求,總經理過了 召集產品 研發部評審,過了 我作為產品經理,開始著手做需求分析 畫原型,做互動,原型出來,召集總經理 運營部 研發部的同事評審,調整,過了 然後到ui設計,...
案例剖析 B端產品經理如何高效優化產品流程
產品與使用者的互動離不開產品任務。尤其是b端產品,由多個任務構成。而每個任務的執行都對應著一或多條流程,流程完成的好壞與互動體驗,產品目標的完成直接相關。產品流程優化是從企業整體業務流程目標出發,對當前流程進行充分梳理和顯性化,在流程梳理清晰的基礎上發現問題並進行優化。業務流程優化工作主要由流程梳理...
信貸風控一 風控產品流程
1.註冊環節 重點關注身份偽冒風險 包括虛假身份證明和偽冒他人身份 可以通過人臉識別 身份證 手機號 銀行卡三要素驗證等註冊流程,核實申請者身份。2.登入環節 通過密碼驗證 指紋驗證 手機簡訊驗證碼等方式確認本人操作。3.更改手機號 密碼 銀行卡環節 通過密碼驗證 身份證 手機號 銀行卡三要素驗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