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考PMP 專案範圍管理

2021-09-05 06:48:21 字數 1118 閱讀 9458

專案範圍管理包括確保專案做且只做成功完成專案所需的全部工作的各過程。專案範圍過程主要包括五個部分:收集需求、定義範圍、建立工作分解結構、核實範圍和控制範圍。在專案範圍內,範圍又分為產品範圍(某項產品、服務或成果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和專案範圍(為交付具有規定特性與功能的產品、服務或成果而必須完成的工作)。

收集需求

需求是指發起人、客戶和其他干係人的已量化且記錄下來的需要與期望。需求是工作分解結構的基礎。成本、進度和質量規劃都是在這些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的。收集需求是為實現專案目標而定義並記錄干係人的需求的過程。很多組織把需求分為專案需求和產品需求。專案需求包括商業需求、專案管理需求和交付請求等。產品需求包括技術需求、安全需求和效能需求等。

下圖展示了收集需求過程的輸入、工具與技術和輸出:

定義範圍

定義範圍是制定專案和產品詳細描述的過程。專案範圍說明書包括可交付成果、假設條件和制約因素。

由於範圍的定義比較易懂,下面直接看定義範圍過程中的輸入、工具與技術和輸出:

建立工作分解結構

建立工作分解結構是把專案可交付成果和專案工作分解成較小的、更易於管理的組成部分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分解結構每下降乙個層次就意味著對專案工作更詳盡的定義。

在工作分解結構中,「工作」是指經過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如工作產品或可交付成果,而非「努力」本身。下圖展示了建立工作分解結構的輸入、工具與技術和輸出:

核實範圍

核實範圍是正式驗收專案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過程。核實範圍包括與客戶或發起人一起審查可交付成果,確保可交付成果已圓滿完成,並獲得客戶或發起人的正式驗收。

核實範圍與質量控制的不同之處在於,核實範圍主要關注可交付成果的驗收,而質量控制則主要關注可交付成果是否正確以及是否滿足質量要求。質量控制通常先於核實範圍執行,但二者也可同時進行。

下圖是本過程的輸入、工具與技術和輸出:

控制範圍

控制範圍是監督專案和產品的範圍狀態、管理範圍基準變更的過程。專案範圍的控制,必須確保所有請求的變更、推薦的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都經過實施整體變更控制過程的處理。在變更實際發生時,應採取範圍控制過程管理變更。

在很多情況下,控制範圍過程需要與其它控制過程整合在一起。下圖是控制範圍過程中的輸入、工具與技術和輸出:

跟我一起考PMP 專案成本管理

談到專案成本,很多職工都是誤把人工成本當做了專案的整個成本,其實人工成本僅僅只是專案成本支出的一部分,像材料 裝置 服務等支出,都是專案成本的一部分。專案成本管理就是要識別這些成本,並對這些成本進行估算,制定預算,然後控制成本,最終確保專案在批准的預算內完工。下面一起看看專案成本管理的過程 估算成本...

跟我一起考PMP 專案質量管理

談起專案質量,那是乙個讓很多人都頭疼的問題。明明專案規劃的很好,可是等到交付的時候,質量卻是一團糟。其實,很多人把質量和等級混淆了,質量不同於等級。質量是 一系列內在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而等級是 對用途相同但技術特性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級別分類 乙個軟體產品可以是高質量低等級的,也可能是低質量高等級的...

跟我一起考PMP 專案時間管理

專案時間管理是管理專案按時完成的過程中時間安排。在軟體工程中,專案的時間安排是按照專案的生命週期進行安排的。然而,在專案時間管理過程中,這些活動是怎麼麼安排的呢?欲知何事,請看下文 定義活動 定義活動是識別為完成專案可交付成果而需採取的具體行動的過程。活動是開展估算 編制進度計畫以及執行和監控專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