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心理學ZY決策模型

2021-09-30 12:14:58 字數 1899 閱讀 3521

部落格真是乙個很好的東西(qq日誌也算部落格吧),他能記錄生活的點滴,思想和學術問題,並能讓其他人閱讀,分享。於是腦中多次一閃而過的靈感可以燒錄下來,儲存在硬碟裡,儲存在遠端伺服器上。怕時間一久,給忘了。

記得高中的時候有2個奇怪的想法。(第乙個想法跟本部落格無關,可跳過)

第乙個是,**未來是可以實現的。假設世間萬物都遵循自然規律(一般地,科學研究都有前提假設,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的話,那後面談論的都是廢話),而現在和以前出現的情景可以當作已知引數,未來將要出現的情景當作待求解的未知數,通過自然規律(數學,物理定律等)列出方程組。求解即可**未來。

當然這個想法是很*****的,因為有很多問題。①沒有足夠的自然定律,人類認識自然還很有限,即列出的方程組有限,不足以求得所有解。②沒有考慮到概率的問題 ,即很多時候,同一種情況你有可能會做這種選擇,有可能會做那種選擇。比如我走出家門的時候,3/4的概率是先出左腳,1/4的概率是先出右腳。但是我也不悲觀,當人類發現足夠的自然規律的時候可以近似解決①問題。當深入到分子,原子或者更細的層面也可以近似解決②問題。這樣列出的方程組計算量會非常大。但是我相信計算機的不斷發展也能很好的解決計算量的問題。

【本部落格的核心】第二個問題是人的決策問題:

人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時,大部分是為了個人利益,小部分是為了公共利益,當這2個值加起來大於0,則決定做這件事,否者不做。理論聽起來是簡單的。

最近看學術期刊**,發現一些理所當然的問題它們總愛用一大堆數學公式來唬你,那我也順應順應潮流。人的行為心理學決策模型如下:

d=α*pi+β*ci

α+β=1

其中d就是決策行為(decision),pi就是個人利益(personal interest),ci就是公共利益(common interest)。α,β是相應的權值(即上面說的大部分,小部分),α+β=1是對權值歸一化。當d>0時,人就做這件事情,否則就不做。

這裡的利益可以理解為幸福指數,價值。但是像幸福指數,價值這種抽象的東西是很難量化的。但是我們如果把它簡單的量化成錢也不合適,因為錢會隨著物價**而越來越不值錢。所以利益可以近似量化為購買能力。即上面的方程可改寫為如下所示:

d≈α*個人購買能力+β*社會購買能力

α+β=1

其實方程的改寫套用了gdp(國民生產總值)的思想。大家知道gdp是衡量乙個國民生活質量的指標。但是gdp只是近似等於國民生活質量 ,而真正體現乙個國民生活質量的是這個國家人民的幸福指數,而不是生產總值。因為gdp沒有涵蓋環境汙染,閒暇時間等同樣影響國民生活質量的東西。當然,一般情況下,gdp高的國家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買到更衛生更好吃的食物,接受更好的醫療,而且gdp很好量化,不像幸福指數這麼抽象。所以gdp是國民生活質量的可量化的乙個很好的近似。同樣方程中的購買能力也是利益,幸福指數,價值這些抽象東西的可量化的近似。

基於對方程含義的理解,α可表示乙個人道德水平的高下(即對個人利益的看重程度。本來是α,β共同決定的,但α+β=1已對它們進行了歸一化,所以可以只考慮α的值)。聖人或者共產主義時,α=0,純粹的自私者或者「資本主義」下,α=1(萬惡的資本主義啊,你總有一天會被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打倒的,呵呵)。 

有一點要注意,這裡的公共利益指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的利益,而不單是指為人民服務,為他人服務。每次看到」為了xx,犧牲自己」我就覺得很荒謬。如果每個人都犧牲自己,為他人服務 ,那這個世界還有人嗎?我們要理智地提公升整個社會的利益。在我這2個方程的理論指導下,小小地坑別人一下,而讓自己很爽是正確的。因為我們關注的是整個社會的利益。

α值過大也是引起囚徒困境的原因(大家都過多地關注個人利益,而沒有公共利益的巨集觀意識)。在本理論指導下,我們要多做舉手之勞而幫別人大忙的事,同時給自己造成小小的麻煩 ,或者小小的損失,能幫別人大忙的事我們也要多做。如果大家都這樣做的話,每個人都受益,世界多美好。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到α=0是多麼美好的事情。經濟學中有」是什麼樣的和應該什麼樣的「的問題。α應該是=0的,但是實際上α是多少呢?

同大多數統計問題一樣。我這裡也假設α是服從正態分佈的。待續……

行為心理學課件 人類行為基礎

人類行為基礎 人類行為種種 本能行為 個體性 進食 性行為 獵奇 睡 眠 攻擊 社會行為 社會交往 社會角色學習 從眾行為 文化適應行為 病理性行為種種 情緒障礙 行為障礙 思維障礙 人格障礙 適應障礙 精神創傷 行為與健康 行為的定義 外顯行為,內隱行為 疾病與健康中的行為因素 初級衛生保健系統5...

設計心理學 日常操作心理學

大師解釋了產品設計的幾個原則後,接著其實就是解釋日常生活中使用者操作的心理,從深層次的角度,解釋為什麼產品設計需要依據這些原則。首先書中提出了乙個顯而易見的概念 使用者習慣自行判斷產品的功能和使用模式。這個可能是根據經驗,使用者對產品的理解不同,操作模式就會不同,設計師要做的是,盡量匹配共性的操作理...

密碼心理學

黑客破解不可避免要破解密碼,本文不從破解技術入手,而從黑客技巧入手分析密碼心理學。本文完全不涉及到具體的技術,完全是心理學 資訊學內容。本來也懶得寫,因為這是乙個很大的內容,自己想到只是一點而已,我的見解簡直是井底蛙看到的天空。不過幾個月前心血來潮寫了提綱,也就對著提綱詳細寫下來,沒有再花太多心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