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文化縱橫談

2021-08-26 14:23:08 字數 3308 閱讀 1094

粵語文化縱橫談

2023年11月17日

粵語文化縱橫談

什麼是文化?對於這個問題,學術界有多種答案。而在漢語中,「文化」一詞的「文」,本義為紋理,引申為文辭,也就是語言(例如呂叔湘先生的一本語法學著作就叫《中國文法要略》)。文化,就是「以語言教化」。當然這未必是對文化最科學的解釋,但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語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大量事實證明,語言不僅僅是「人類交際的重要工具」,而且全面地反映乙個民族在思維模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乙個民族的語言如此,作為乙個地域的方言也是如此。漢語有七大方言,它們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蘊涵深厚的文化積澱。廣東地方傳統文化通常分為三大組成部分: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據的其實就是境內三大漢語方言。粵語不僅是廣府地區人民的母語,而且是廣東和整個嶺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方言,它不僅蘊藏著廣府地區的傳統文化,而且儲存著大量在中原一帶已經消失了的傳統文化。離開了粵語,廣府乃至嶺南地區許多文化品種便不復存在。因此,在建設文化大省的過程中,應當研究和弘揚粵語文化。

從漢民族共同語的沿革談起

相傳黃帝部落的史官倉頡創制了漢字。這套漢字與西方文字的最大區別,是依據東方「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不是單純的「記錄語言的符號」,而是「脫離了語言羈絆的、能夠控制語言的文字系統」。(饒宗頤:《符號?初文與字母 ―― 漢字樹》)隨著漢字的產生,漢語便形成了與口語相輔相成的書面語。當口語交際發生障礙時,操不同方言的人便不約而同地借助於書面語。而書面語的作用一旦得到公認,人們便會想方設法為其漢字「正音」,即確定一種公認的標準讀音。這種標準讀音一經推廣,書面語便成為部落的共同語。

漢語最早的書面語和共同語稱為「雅言」。它形成於西周,以其國都王畿一帶的方言即「夏語」為基礎。春秋戰國,諸侯割據,雅言成為各諸侯國之間往來的官方語言,如果**不會說或者說不好雅言,出使時就必須帶會講標準雅言的「象胥」(翻譯)。不僅官方交往如此,當時文人講學也都使用雅言。孔子就對學生說:「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他日常使用魯語,而誦詩書和參加祭祀時則用雅言。教育的發展促進了雅言的推廣,使它逐步成為社會各界交際的共同語。

漢朝,揚雄著《方言》,將非地區性的普通詞語稱為「通語」。有的語言學者以為「通語」就是當時的民族共同語,其實它只是就詞彙方面而言,跟音系沒有關係;同時,揚雄將幾個地區內都使用的詞語也稱為「通語」。可見「通語」並非當時民族共同語的名稱,當時的民族共同語仍然是雅言。到了東漢時期,政治經濟中心由長安轉移到洛陽,朝廷和文人都以河洛雅言為標準音。為了跟長安音區別,人們稱之為「洛生詠」。

東晉至南北朝,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這一帶的漢語受游牧民族語言的衝擊而發生變化。尤其是北魏時期,孝文帝遷都洛陽,鼓勵鮮卑人學習漢語,中原漢語融入了不少鮮卑語的成分。與此同時,大批士人南遷,東晉和宋、齊、梁、陳的京師金陵(南京)成為他們的活動中心,其語言沿襲河洛雅言,稱為「士音」;當地原居民的語言稱為「庶音」或「吳音」。隋朝,南北統一,但兩地士音差異不小。開皇初年,劉臻、顏之推等八位學者有感於此,經過討論確定審音原則,由陸法言執筆,編寫出我國第一本音韻學著作 ――《切韻》。編著者宣稱「酌古沿今」,「兼包南北」,實際上以南方士音為主,酌取北方士音,因而所記述的是隋朝以前的雅言音系。與現代漢語音系對比,這一音系主要特點是:有一整套全濁塞音和全濁塞擦音;「見」組聲母均發為牙音(舌根音);「知」組聲母發為舌上音,與「端」組接近;「影」母發為喉音;有舌葉音;沒有翹舌音;有一整套鼻音韻母和塞音韻母;有平、上、去、入聲調。縱觀今天漢語七大方言,最接近《切韻》音系的是粵語,上述大多數特點,包括「見 」組聲母均發牙音,沒有翹舌音,有一整套鼻音韻母和塞音韻母,有舌葉音,有平、上、去、入聲調等,在普通話和北方各大方言中已經找不到,而在今天粵語中卻完整儲存。今天廣東封開一帶的粵語,儲存著全濁塞音及全濁塞擦音聲母;還有個別地區的粵語次方言儲存著《切韻》「知」組聲母及「影」母的發音特點。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粵語與雅言的傳承關係。

隋唐時期,政治文化中心重返長安一帶,同時以洛陽為東都。朝廷通行秦音,而河洛音也占有重要地位。不過此時的河洛音已經不是當年的「洛生詠」而融入了不少鮮卑等游牧民族語言成分,以「洛生詠」為基礎的《切韻》反而被指「多吳音」,進行多次刪改。北宋建都汴京(開封),河洛音成為標準音,陳彭年、丘雍奉旨編著《大宋重修廣韻》,作為「官韻」頒行,為了跟雅言音系區別,稱為「中原雅音」,又稱「中原正音」。與雅言對照,中原正音有以下主要變化:全濁塞音和全濁塞擦音消失;舌葉音消失;舌上音「知」組聲母與「精」組合流,發為齒音(平舌音)。在漢語七大方言中,比較接近這個音系的是客家話。客家人自稱「不忘祖宗言」,其「祖宗言」便是中原正音。

金元兩朝,黃河流域再次為北方游牧民族所統治,這一帶的漢語也就再次受游牧民族語言的衝擊而發生明顯變化,中原正音的中心也隨著漢族移民大量南遷而轉移到江南一帶。與此同時,在南宋的京城臨安(杭州)以及建康(南京)等城市,隨著市民社會的形成,出現一種「官話」。這種「官話」最初並非官方用語,而是市民語言。因當地百姓稱市民為「官」(如「看官」、「客官」等),其語言便稱為「官話」。明初建都南京,令樂韶鳳等修《洪武正韻》,才將官話定為官方用語。明成祖遷都北京,大批江淮人移居北京,官話隨之而傳到北方地區,成為漢民族共同語。當時來到中國的義大利人利瑪竇在《中國札記》中記述:「還有一種整個帝國通用的口語,被稱為官話,是民用和法庭用的官方語言。」與中原正音對照,官話的主要變化是:牙音「見」組聲母分化為兩套,開口合口字仍讀牙音(舌根音),齊齒撮口字則讀齒音(舌面音);舌上音「知」組(「娘」母除外)跟正齒音「照」組(部分)合流,變成翹舌音聲母; 「影」、「喻」兩母以及「疑」母大部分字變為零聲母;雙唇鼻音韻尾 m併入 n韻尾;塞音韻尾消失即入聲消失。

清朝,官話分成兩支:一支是以北京官話為代表的「北音」,一支是以南京官話為代表的「南音」。朝廷起初將滿語定為「國語」,後隨著漢滿文化的逐漸融合,便將吸收了不少滿語成分的北音也作為官方用語推行,在粵閩等地設立「正音書院」,正音教師卻由駐防旗人擔任,難怪當地不少漢人視北京官話為滿語而不願接受。本來,各民族語言之間互相吸收本屬正常現象,北京官話融合了不少滿語成分,並沒有改變其漢語的性質,也不影響它成為漢民族共同語的資格。因此,**初年確定國語音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確定普通話音系,都以北京音為標準。

上述可見,兩千多年來,漢民族共同語至少經歷了兩次較大的變化,形成雅言 ―― 中原正音 ―― 官話(國語、普通話)三個不同的音系。雅言作為最早的漢民族共同語,是週至南北朝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漢民族在思維模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精神的反映。它的音系在今天中原一帶已經消失,其中許多因素卻儲存於今天的粵語,這是祖先留下的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粵語儲存著雅言的大量因素,也就儲存著大量在中原一帶已經消失了的傳統文化。至今不少說粵語的人跟客家人一樣,仍然將自己的方言視為正宗的古代漢語,從上述沿革來看,並非沒有根據。粵語不僅對於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研究和弘揚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弘揚同樣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粵語音系的特點及其文化價值

提起粵語的特點,尤其是談到粵語儲存古代漢語的特點,許多人都從粵語的詞彙中舉出大量例子,諸如「頸」(脖子)、「

軟體架構縱橫談

我在成都web開發大會與中國軟體技術大會上皆以此題做了演講。在這個演講中,我提出了mmn架構的命題。mmn架構即巨集觀架構 微觀架構與奈米架構。我在演講中 了mmn架構在原則 模式與方法學的體現。我試圖提出乙個好的架構過程,將各種方法學 原則與模式糅合在這個架構體系中。然而,這個命題還很粗糙。因為我...

敏捷開發縱橫談

摘要 在it界中,敏捷 是乙個很酷的詞彙,敏捷 的相關理論可謂鋪天蓋地。敏捷 一詞實質沒有統一定義,各家有自家的說法,本教程將讓你了解 敏捷 的來龍去脈,抓住 敏捷 本質,並能在工作中實踐 敏捷 大綱 敏捷 陷阱 為什麼會有 敏捷 這個說法?極限程式設計 敏捷開發 rup敏捷開發的實質是什麼?如何才...

win8 遊戲縱橫談

win8 已經寫了7 8個不入流的小遊戲,這些都是一些簡單的2d遊戲,無論曾經風靡的遊戲,例如俄羅斯方塊,連連看,寶石迷陣的遊戲,還是打地鼠,足球這些小兒科的遊戲。通過這些乙個個鮮活遊戲小例子,我總結出了開發遊戲的幾大要素。1 在遊戲絕對座標系,他的x軸的 與普通座標系一樣,但y軸與普通座標系是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