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fiddler抓一下http的請求和響應
1、乙個典型的request:
分析上面的request:
2、request請求的部分:
請求首行(必須有):post http://localhost:8080/servlet02/login http/1.1
|-- 方法:get、post、head、delete、put、trace、options
|-- 請求 url
|-- 協議名稱/版本號
請求頭(一般來說都有):
host: localhost:8080 //要訪問的伺服器 : 伺服器名:埠號
connection: keep-alive // 保持連線,是 http/1.1 版本特有,1.0版本每次都需要建立乙個連線,1.1 是對1.0的優化
content-length: 28 // 指請求正文的長度(byte)
referer: http://localhost:8080/servlet02/login.html //指明請求由哪個路徑發起(**統計、防止盜鏈)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accept-language: zh-cn,zh;q=0.8
請求空行:分隔請求頭和請求正文的作用。因為每次請求的請求頭的數量可能不一樣,所以需要這樣空行來標識請求頭結束
請求正文:只有post請求才會有請求正文。如果是get方式,會把引數放到查詢字串去。
username=shelley&userpwd=123
乙個典型的post請求:
乙個典型的get請求:
get跟post的區別:get的引數會作為url的q uerystring提交,而post的引數會作為請求正文提交
HttpRequest的一些常用方法
httprequest在訪問的時候,經常用的幾個容易混淆的方法。從網上找到的乙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getcontextpath context路徑 getservletpath servlet路徑 getpathinfo 擴充套件路徑 getpathtranslated 擴充套件物理路徑 getr...
repo 的一些用法和理
repo的用法 zz wget 或者 curl bin repo 用repo sync 在抓去 android source code 的時候,會經常出現一些錯誤導致 repo sync 中斷,每次都要手動開始。可以用如下的命令,來自動重複 1 while ne 0 do repo sync don...
關於OpenLayers的TMS的一些理解
現在的網路地圖大多採取tms的儲存方式,是用rest介面支援的url引數 地理引數 來描述空間瓦片儲存方式,並通過url的get方法訪問到這些瓦片的。單位瓦片的跨度 span res this.tilesize.w 用分辯率乘以瓦片大小,可以得到單位瓦片的對應座標的跨度 瓦片行列號 x r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