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狀出發,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進行邏輯推理,最終得出結論。像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很難實現飛躍。要想成功的話就直接從結論起步去做,也就是說從希望的結果開始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在學習一樣東西的時候,有時候恰恰是不能按部就班,而應該先明確自己想要達到乙個什麼樣的水平,做出怎樣的東西來。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比如我在學習solidworks的時候,進步最快的學習方式是直接做乙個雷射模擬系統。
「我們研究某一課題的時候經常會想一句簡介的口號,這句口號不僅要能傳達研究的主要目的,還要是推動研究向前發展的動力。我的虛擬化現實專案的口號就是:let』s watch the nba on the court」我們作為研究生研究的方向可能不具有那麼大的自主權,這並不妨礙我們在現有的平台上去發掘真正有意義,自己想去做的事情
「施樂公司在技術上做到了「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但在商業運作上卻沒有能夠拋棄專家的思維方式,於是錯過了在個人電腦方面唾手可得的成功,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所謂的大公司大企業,如果不去仔細琢磨公司的發展和轉型,也是會被時代所淘汰的。類似的例子還有柯達,專注於膠片相機,而忽視數位相機的發展。人也是一樣,人應該順應社會的大勢,改變自身,而非沉浸於過去的成就中,過去的只是過去。
「所謂構想力也是智慧型的一種能力。舉個形象的例子,這種能力就像把沙灘上的沙子用特定的形狀、盡可能多的捧起來的能力。用手捧起沙子,就像捧起問題。沙子捧得太多,於是承受不了壓力而坍塌;捧得太少,又沒有什麼價值。擁有智慧型體力(長時間的集中精力)的人可以在不坍塌的情況下長時間的捧著,而不高明的人將沙子捧在手裡的時候就一點點往下漏,最終反而失去了所有的問題和目標。」擁有好的智慧型體力做事情往往能事半功倍。比如,高中做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沒有好的智慧型體力的人有可能把題目讀到後邊的時候,前邊的條件已經模糊了,而且在腦海中不能將所有條件聯絡到一塊,這樣勢必要重新去審一遍題目,會浪費時間。如果我們將智慧型體力形象一點說,就好比身體的肌肉一直處於緊張收縮的狀態,看看這樣的狀態能夠持續多久。
「構想力的確是研究開發的關鍵。沙子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用怎樣的形式捧起來,是一種藝術,也是科學家的審美觀。這種能力很難與言傳,有賴於名師的身教。」
智慧型體力指的是長時間連續思考乙個問題,從各個方面來思考同乙個問題而怎麼都不厭煩的能力。
「研究與**運動不同,研究不是一天十分鐘、每天堅持做就可以得出結果的。他需要長時間、專注的思考、這個專注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專注」並不是一動不動,而是指頭腦中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不是這樣,也不是那樣,為什麼不行呢?那麼是這樣吧?不對,這個也不對。那個呢?哪兒也不行……」有時候還需要邊動手、變做實驗、邊做筆記同時進行思考。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頭腦都在持續滿負荷地運轉。」
「智慧型體力不強的人,精力不集中,很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不一會就心想:剛才這個地方考慮過了吧?然後就覺得:還是休息一下吧。所以我把智慧型體力定義為:不知疲倦的力量。那麼怎樣才能保持不知疲倦的力量?」讓自己成為問題本身
金出武雄先生所說的智慧型體力說的特別好,當智慧型體力不強的時候,其表現我也是深表贊同。因為我並不是乙個能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的人,也就是說智慧型體力並不強。當學習一會之後總是容易厭倦(缺乏不知疲倦的力量),想去休息一會。
「研究的過程經常有兩種感覺:「能不能行呢?」的不安感和「啊!成功了!的成就感。體驗交織的這兩種感覺將成為智慧型體力強有力的基石。」其總的體現就是研究遭遇阻礙時的不安與迷茫。」不安感與成就感相互交織。成就感就好比是跑馬拉松過程中的能量棒,能夠快速的補充體力,繼續進行,反之得不到能量的補充會越來越累。找不到好的節奏。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放棄。
keep it ******,stupid.
「我是個做事堅持到底的人,所以要是有學生跟我哭訴說不行啊、做不下去什麼的,我一定會告訴他:「在結束之前,有時間翻來覆去想一些做不下去的理由,還不如快點去做。要是做到最後還不行,那時候說做不下去還差不多。」」
「堅持到了最後,就會明白失敗的原因。我們在做事的時候,經常是還沒完成就想「這個也做不到,那個也有問題」。而想的這些就成了前進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其實做事只要堅持到最後,就算不成功也會學到很多。有些學生做事情的時候總愛猶豫不決,總是認為這也不行,那也做不到。於是我就跟他們說:「如果有現成的解決方法,你肯定會去做。但是,解決方法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覺得不可能的方法也得試一試,這才是明智之舉啊。只要你堅持到了最後,就算沒有成功,那你也會明白為什麼失敗。」」我們作為研究生搞科研更是如此,如果你所做的東西,你很快就想出來了怎麼解決,那只能說明這個問題可能意義不大,或者這個問題早就已經有人解決了。搞科研好比披荊斬棘的開路。
「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憑空創造,一般是不可能的。思考同樣事情的人一定有很多。自己認為好的構想,很多時候別人也會想到,或者說是一定有很多。自己認為好的構想,很多時候別人也會想到,或者說是一定有人在思考著相似的事情。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構想一般來說都不是什麼正常的想法。模仿、相似,這樣不是很好嗎?最初的想法的確是相同的,但在此基礎之上新增東西、使之昇華的水平高低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據此,大部分的創造都是在模仿的基礎之上增加其附加價值的東西。」
構思就是通過重組腦海中的記憶而產生的。如果沒有良好而廣博的記憶內容做基礎,根本產生不了什麼好的構思。因此,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記憶。這裡所謂的記憶是指「經過理解的記憶」,這一點無需多言。到現在為止我所遇到的人中,可以說有所成就的,無一例外都是些記憶力超群的人。
實際上記憶力可以分成儲存能力和應用能力兩部分。無論儲存了多少,沒辦法應用出來的話其實是毫無作用的。但要是沒儲存的話,也是談不上應用的。也就是說,只有鍛鍊了這兩方面的能力才能活用記憶力。一環扣一環的推斷「什麼地方有什麼關係」是最重要的一種智力。這種智力就是善用頭腦中的知識,能夠迅速找出什麼與什麼是有聯絡的,可以看似在無關的地方一眼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絡。不過有一點很重要,記憶的時候盡可能做到理解記憶。理解基礎上記憶的東西才能正確使用。比如研究問題的時候發現,「啊,這個問題和我去年解決的問題很像」,於是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模糊的記憶會讓人覺得似像非像,沒有辦法活用於實際中。
「看到一張人臉能分辨出是誰,看到某個人感覺很漂亮,這種感覺我們把它叫做模式識別或者叫感性認識。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計算。的確,現階段計算機還不擅長這樣的計算,但究其原因是人類還不能明確解釋「感性認識的原理」,這限制了計算機在這一方面的應用。」
「據說羽生先生六歲就會下象棋。剛開始學下棋的時候想必也是一定要實際地去執子下棋,一邊記「這麼下會這樣……」,習慣了之後,就不用這樣也能很好的**結果了。」那為什麼下棋時間久了就會形成這樣的直覺呢?所謂的直覺應該也是計算的一種。
「大腦中的神經元的一些組合,如果每次都按照同一種方式對某些刺激源做出反應,那麼這些組合就會形成固定的神經迴路」像我,十分不擅長打撲克,我覺得天賦(記憶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是一部分,後天的練習也是一部分。我相對其他人可能是在第二部分差的太多。要知道玩的撲克多了之後,大腦對於玩撲克的各種技巧手段好像就會形成固定的神經迴路。因此像記牌拆牌等等有可能完全是處於下意識(直覺)的反應。
「讀·寫·算可以說是培養所有學科,或者更進一步說,是培養思考能力和記憶能力的基礎中的基礎。」既然是基礎,就要反覆地迴圈應用才能掌握,這其中是沒有捷徑的。只有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定的知識模式,才能進而更好的應用。這需要無數次的反覆刺激大腦的神經元從而形成神經迴路。但是固定的思維模式有可能會限制思維的創新。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經常接觸未知事物。例如時常去感受高新技術產品,對科技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
有人問我:練習聽力有什麼好的方法,那就是把大腦清空,靜下心來練習。
很多人在用英語和人交流或者聽收音機的時候,只要漏過了乙個詞語,神經就高度集中了。這些人的大腦是怎樣運作的呢?他們在聽對方說話時,就在腦袋裡將其翻譯成日語。但是如果碰到乙個不認識的詞語,思維就會停在那裡。這時對話已經完了。就好像「啊,那個是什麼」,在猶豫的一瞬間,對話已經進行到下乙個部分了。
為了將對方的話翻譯成英語,大腦肯定會拼命思考,這點是肯定的。但是英語和日文的語法結構是不一樣的,如果一詞一詞翻譯大腦沒有那麼快的反應速度。而且並沒有時間將語法結構調換過來。
但是做什麼樣的練習比較好呢?我們的目標是盡量不去動用翻譯這種高階能力。我們把大腦的活動水平放低乙個層次,進行英語的練習。也就是說我們在聽到「book」,「publication」這樣的英文單詞時不要立即浮現出「書本」和「出版」這樣的日文單詞。要練習到聽到乙個日文單詞不會主動去想日文裡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可以嘗試去想象具體的影象和情景)
換句話說,對於英語的學習,就要達到「我好想覺得自己明白了」那個水平,也就是把大腦的活動保持在那個水平。但是達到這個水平是比較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要是過分地降低水平的話,就可能什麼也聽不懂了。聽的只是乙個個的發音,無法將它們聯絡到一起了。
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
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不只是說說而已。題記 看了試讀的章節有些日子,看完了試讀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能和我共鳴,還有一部分觀點,自己也比較贊成,但貌似又有些抽象。我想,書不單是用來讀的,讀一本好書,就像吃肉一樣,吸收書中的營養,把營養轉換為自己的血液,直到骨髓中,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像外行一樣...
《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
這本書是在看 暗時間 時收集到的,書的副標題是科研成功之道,自己是個資訊工作者,也號稱科研工作者,雖然經常忙著一些雜活,沒有時間認真思考和做實驗。但從中找點立項 研究 演講 總結的經驗也是有益的。這本書的目錄比較有特點,竟然佔了12頁,基本上看了目錄也能了解了書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專家由於他受固有思想...
《像外行一樣思考, 像專家一樣實踐》語錄三則
成功的人會向簡單的方向邁進,而失敗的人只會擔心 變得這麼簡單了能行嗎 卻不肯邁出一步。如果僅僅拘泥於細小的部分,就不可能做出省略,結果就是沒辦法向前邁出一步,什麼時候都得不到理想的結果。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這個困難並不是核心的難點。怎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因為研究的方向與問題本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