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發生海難,一遊艇上有八名遊客等待救援,但是現在直公升飛機每次只能夠救乙個人。遊艇已壞,不停漏水。寒冷的冬天,刺骨的海水。遊客情況:
1.將軍,男,
69歲,身經百戰;
2.外科醫生,女,
41歲,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3.大學生,男,
19歲,家境貧寒,參加國際奧數獲獎;
4.大學教授,
50歲,正主持乙個科學領域的專案研究;
5.運動員,女,
23歲,奧運金牌獲得者;
6.經理人,
35歲,擅長管理,曾將一大型企業扭虧為盈;
7.小學校長,
53歲,男,勞動模範,五一獎章獲得者;
8.中學教師,女,
47歲,桃李滿天下,教學經驗豐富。
請將這八名遊客按照營救的先後順序排序。(3
分鐘的閱題時間,
1分鐘的自我觀點陳述,
15分鐘的小組討論,
1分鐘的總結陳詞)
排序需要標準:
一:對社會的貢獻。
二:自救能力。
三:年齡及性別。
小組大概的討論過程:
jl一開始就提出利用其中前三分鐘進行標準的重新確定,這是最重要的,而且也是必須的。在訂立標準的時候,其實難度不算大,在這樣的問題下,「對社會的貢獻」是我們的首選,而「自救能力」也毫無意外緊跟在後面,最後考慮的是年齡以及性別等因素。
rn提出可以將裡面的人進行分類。這也是接下來應該做的步驟。我們的討論結果是:教授和大學生屬於「科技類」,經理人歸入「經濟類」,醫生當屬「醫學類」,而「教育類」的則有校長,老師。最後,將軍和運動員併入「無人認領領域」,當作例外進行考慮。
在對社會的貢獻的大前提下,再將分類進行排序:
科技,經濟,教育,醫學,例外。(原因闡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是上層建築的基礎,發展才是硬道理;建**民,教育為先,國家要發展,還靠新一代;醫學,例外,屈後)
科技,教授和大學生。教授先救,原因:1.
他老;2.
他正主持乙個專案研究(也許是解決全球變暖的嚴峻問題),對人類有較大貢獻。而大學生雖有潛力,但他正值壯年,自救能力應該較強。
經濟,經理人。
教育,先救女教師再救男校長。原因:優秀的教師對教育的良性促進作用更來得直接些,況且是女教師,應當先救。
醫學,就救醫生。
將軍,運動員。因為拿過奧運金牌的年輕運動員,其身體素質應該會比正常人強,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方面都會比已經69
歲的將軍更有優勢,因此運動員最後才救。
綜上,排序為:教授,大學生,經理人,教師,校長,醫生,將軍,運動員。
從以上的答案我們可以發現乙個問題:
69歲的將軍,居然放在了倒數第二的位置,在倫理方面是不合邏輯的。你說他身經百戰,自救能力應該比較高似乎有些牽強,畢竟已是
69歲高齡。而對社會的貢獻方面,你是考察他過去的貢獻,還是現在抑或將來可能作出的貢獻?因此,把將軍放在第七位,純屬無奈之舉。而如果把他放在最前面,又不符合我們的第一標準,難以自圓其說。
結論:1. 小組討論沒有固定答案,面試官主要是要考察我們在討論時所展現的一種思維方式,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等各方面素質。因此,在討論前,事先必須知道目標公司是什麼型別的公司,有怎樣的文化。(我們在接到題目時一起問「面試官」這是什麼公司,可以看出公司的文化對討論時標準的確定有較大影響作用)陳述觀點時要給出相應的理由,有根有據。
2. 觀點陳述時,如果害怕自己觀點被人講完自己沒話說,那就爭取第乙個講,有意識地訓練脫稿
present
的能力。可以偶爾看稿,但要眼神交流,總結時必須提醒自己注意這一點。如果沒辦法第一陳述,則需要仔細聆聽,並記下他人一些較合理的觀點以示尊重,並在自己陳述時有意識地提及。(最好不要照搬別人的原話,雖是舊酒,但用新瓶。)
3. 討論的結果可能出現跟你之前的觀點完全不同的情況。一味追求不同逆眾人觀點的做法,有些公司也許比較欣賞,但一般來講,固執地堅持己見對自己是無益的。而當你決定追隨大隊的時候,你又不可以讓面試官覺得你特像牆變草,而需要用一些過渡性句子巧妙地與別人的觀點連線起來,藉此說明你是在衡量了自己和別人的觀點,經過縝密的思考之後才捨棄自己觀點的。
4. 自己可以寫個模板。在總結的時候可以用上。
無領導小組討論中常見的派別
是指在整個無領導小組討論過程中,考生發言次數很少,語言表達不流利,發言不積極,基本是 沉默的羔羊 的那種型別。是指那種性格較為急躁,在答題的過程中明顯想成為整個的局面的控制者,但是力度不夠,由於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弊端而不能很好的進行能力的發揮,但是卻更多的暴露了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急躁,想成為霸主,但是...
無領導小組面試攻略
無領導小組面試,又叫群面,是企業現在常用的一種面試形式。顧名思義,小組中,每乙個面試者都是平等的,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小組公認的角色,並為小組討論結果,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展示給面試官的是你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分析問題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情緒控制能力,...
第二次小組討論
地點 課堂 在課堂上,小組成員略微討論了專案的資料流圖,但最終還是決定採用物件導向法進行建模。同時,我們確定需求規格說明書的分工工作,其中引言和任務概述由龔美珍完成,功能需求由肖小萌和潘妍共同完成,資料需求由龐鄧承銘完成,效能需求和其他需求由張嘉恆完成,執行需求由迪力完成。小組成員在完成自己的分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