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說的是傳授給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今天我想針對於此從思維層面再做乙個昇華:"授之以漁,則先令人悟之"。
做好軟體測試,首先具備的修養是需要弄明白三個問題。這就是上面講到要的"悟"。假如開發人員修改提交了bug,我們使用"三問"的思想進行測試,對於測試人員了解需求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何以悟"三問"。您一定會問:"哪三問?"
舉個例子,咱們來設計乙個場景:想象一下,您走在馬路上,迎面走來乙個陌生人二話沒說扇了你一巴掌。
這時出於理性思考您會想到什麼。"我無意中得罪他了?"、"這人是不是精神上有問題?"、"他認錯人了?"等等。無論您想到什麼,終究歸結到乙個問題,那就是"打我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問:"原因是什麼"
開發人員提交被修復的缺陷,測試人員在展開測試工作之前需要弄明白的第乙個問題"此缺陷的原因是什麼"。以便於針對問題的原因進行測試分析、測試計畫、開展測試工作。事物之間的聯絡是多樣的,在軟體測試的思維中引入"先行後續"、"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加之唯物辯證方**。可以令我們更為透徹的理解基於此缺陷提出的原因,從而進一步深入的理解業務層面的需求。
通過溝通、分析弄明白了:走在街上被扇耳光是因為長得太醜。有人會有疑問:"雖說長得太醜,也不能扇耳光吧。為什麼要扇耳光呢"。這就是我們要弄明白的第二個問題"缺陷為什麼要這樣做"
第二問:根源--"為何要這樣修復"
缺陷被修復的方案可以有多個,基於業務、技術實現、設計風險等等角度考慮是開發人員否選擇了最優方案。了解"為何要這樣修復"有助與我們設計測試案例,並綜合衡量測試的風險,便於使問題暴露,增大對相應風險係數較大的測試點進行關注度。
亞里斯多德說過,一切存在物都由本源構成,一切存在物最初都從其中產生,最後又復歸為它。弄明白"為何要這樣做"能使我們在進行軟體測試工作的時候最大限度的追溯其本源,制定測試計畫。使缺陷更大程度的暴露。
弄明白"扇耳光原因是醜的無可救藥了"。不過話說回來,你可以用語言來感化我,為什麼要打我呢,為何不用語言來感化我、為何不去打別人呢。
從軟體測試的角度,我們要弄明白的第三個問題"為什麼不這樣做"
第三問:啟發--"為何不那樣做"
作為乙個專業的軟體測試人員,只了解問題的原因、以及根源為何要這樣修復是不夠的。從思維發散的角度來想,需要我們更進一步的考慮"another way"。這一點很重要。這個缺陷的修復為何用plan a,為何不用plan b?除了plan b外,還有沒有plan c?弄明白這些問題,便於我們更清楚的熟悉業務、理解系統、提公升測試技能、設計測試案例。這些需求背後的需求是諸多軟體測試人員成長的瓶頸。
鄙人不才,望"三問"作為軟體測試的方**能使大家修測試之心,悟測試之性。工作之餘多溝通交流,一起成長進步。
……
論軟體測試人員的自我修養
軟體測試也是近幾年才火爆起來,由於其入門低 容易上手 對學歷要求低等特點,使其迅速蓬勃發展起來。但俗話 入門容易成才難 軟體測試包羅永珍從文件靜態測試 手工測試 自動化測試 單元測試 整合測試 安全測試 相容性測試等各種形態或階段測試,這些階段都需要極強的理論基礎和紮實技術功底。由於近年來大資料 雲...
軟體測試工程師的自我修養
限於短暫 的從業年歲,日常 工作中的 技術經驗,實在不足為道 所幸翻過幾篇 測試大佬 們的工作 感悟,於是 總結了一些 大佬們共有的品質素養,願與君共勉。1.對異常 的敏銳 嗅覺 軟體測試需要善於發現產品中存在的不足。不僅僅 是從系統使用的正向看產品是否有問題,還要從使用者角度出發 去設想產品的行為...
軟體測試工程師的自我修養
限於短暫的從業年歲,日常工作中的技術經驗,實在不足為道。所幸翻過幾篇測試大佬們的工作感悟,於是總結了一些大佬們共有的品質素養,願與君共勉。1.對異常的敏銳 嗅覺 軟體測試需要善於發現產品中存在的不足。不僅僅是從系統使用的正向看產品是否有問題,還要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去設想產品的行為是否存在問題。正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