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模式(observer)完美的將觀察者和被觀察的物件分離開。舉個例子,使用者介面可以作為乙個觀察者,業務資料是被觀察者,使用者介面觀察業務資料的變化,發現資料變化後,就顯示在介面上。物件導向設計的乙個原則是:系統中的每個類將重點放在某乙個功能上,而不是其他方面。乙個物件只做一件事情,並且將他做好。觀察者模式在模組之間劃定了清晰的界限,提高了應用程式的可維護性和重用性。
觀察者模式有很多實現方式,從根本上說,該模式必須包含兩個角色:觀察者和被觀察物件。在剛才的例子中,業務資料是被觀察物件,使用者介面是觀察者。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存在「觀察」的邏輯關聯,當被觀察者發生改變的時候,觀察者就會觀察到這樣的變化,並且做出相應的響應。如果在使用者介面、業務資料之間使用這樣的觀察過程,可以確保介面和資料之間劃清界限,假定應用程式的需求發生變化,需要修改介面的表現,只需要重新構建乙個使用者介面,業務資料不需要發生變化。
「觀察」不是「直接呼叫」
實現觀察者模式的時候要注意,觀察者和被觀察物件之間的互動關係不能體現成類之間的直接呼叫,否則就將使觀察者和被觀察物件之間緊密的耦合起來,從根本上違反物件導向的設計的原則。無論是觀察者「觀察」觀察物件,還是被觀察者將自己的改變「通知」觀察者,都不應該直接呼叫。
實現觀察者模式的例子
實現觀察者模式有很多形式,比較直觀的一種是使用一種「註冊——通知——撤銷註冊」的形式。下面的三個圖詳細的描述了這樣一種過程:
1:觀察者(observer)將自己註冊到被觀察物件(subject)中,被觀察物件將觀察者存放在乙個容器(container)裡。
2:被觀察物件發生了某種變化(如圖中的somechange),從容器中得到所有註冊過的觀察者,將變化通知觀察者。
3:觀察者告訴被觀察者要撤銷觀察,被觀察者從容器中將觀察者去除。
觀察者將自己註冊到被觀察者的容器中時,被觀察者不應該過問觀察者的具體型別,而是應該使用觀察者的介面。這樣的優點是:假定程式中還有別的觀察者,那麼只要這個觀察者也是相同的介面實現即可。乙個被觀察者可以對應多個觀察者,當被觀察者發生變化的時候,他可以將訊息一一通知給所有的觀察者。基於介面,而不是具體的實現——這一點為程式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
include
<
string
>
#include
<
iostream
>
#include
<
list
>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std:
:list
;class observer
;class subject
virtual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virtual
void notify()}
};class concreatesubject :
public subject
virtual
void setsubjectstate(
string subjectstate)};
class concreateobserver :
public observer
void update(
)concreatesubject* getsubject(
void
)void setsubject(concreatesubject* subject)};
int main(
void);
python觀察者模式 python 觀察者模式
python 觀察者模式 前言e 寫的倉促就不截uml類圖了,書本chapter10,p313能看到圖 一旦觀察的主題有更新,就會通知到觀察者們,下面的例子是最簡單的乙個觀察者範例,假設這是一群投機分子密切關注 軍 火 倉庫的產品與數量變動 class inventory def init self...
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定義了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讓多個觀察者物件同時監聽某乙個主題物件。這個主題物件在狀態上發生變化時,會通知所有觀察者物件,讓他們能夠自動更新自己 任何乙個模式都是離不開角色的,這裡也會有幾種角色 抽象主題角色 把所有對觀察者物件的引用儲存在乙個集合中,每個抽象主題角色都可以有任意數量的觀察...
觀察者模式
軟體領域中的設計模式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種使用專家設計經驗的有效途徑。設計模式中運用了物件導向程式設計語言的重要特性 封裝 繼承 多型,真正領悟設計模式的精髓是可能乙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大量實踐經驗的積累。最近看設計模式的書,對於每個模式,用c 寫了個小例子,加深一下理解。主要參考 大話設計模式 和 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