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主要是論述了一張圖:設計乙個有良好使用者體驗的**(而不僅是網頁),需要從五個層面上去考慮問題,從底層到表層,順序分別是:
本書的基本觀點(冰寒個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確)是:
在建設**之前,必須從這五個層面去考慮使用者體驗要素;
這本書中沒有太多實際的案例,有一些論述相當晦澀(也可以從另外乙個角度說本人的閱讀和理解水平有限)。造成理 解困難的也可能主要是翻譯的原因,在我看來本書的中譯本基本上是以英語式中文為主,不是很符合國人的表達習慣,如果換一種譯法,變成中國人更易懂的語言, 也許更能使原著者的思想廣澤眾生。
在具體內容方面,有兩個亮點值得讚揚:
a、虛擬的使用者角色——作者建議,為了讓開發團隊時刻心中記著使用者的特徵,直接虛擬乙個真實的代表性使用者,為其 製作乙個胸卡,上面有她/他的**、名字、年齡、職業等……掛在辦公室裡,在開發過程中,看一眼這個具體化的虛擬人物,就會將她/他的需求牢記於心。這個 方法很值得讚揚,不過實際情況可能複雜得多——我們的使用者假如涵蓋了乙個更大的範圍呢?這樣做會否就有限制了?不過毫無疑問,對於專門化的**來說,此法 大有價值——要知道,如果對於使用者需求沒有相對準確的把握(當然,最好是精確的把握),再漂亮的頁面也沒有太大的用處。
b、在表現層開發方面,建立乙個視覺元素規範。其實這個對於做平面設計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可以說是平面設計裡面 vis系統(visual identifying system,視覺識別系統)在web領域的延伸。我們見過太多濫用顏色、線條、風格的**,實在是太需要有一套規範的視覺識別系統了。
個人認為這本書可被列為「可讀書」,主要理解「五個層面」的精神即可,就具體方面而言,其它的書籍應該實用、詳細得多,尤其是don』t make me think。
1.任何在使用者體驗上所做的努力,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效率:
a. 幫助人們工作的更快
b. 減少他們犯錯的機率
2. 五個層面:
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隨著層面的上公升,我們要做的決策就一點一點的變得具體,並關係到越來越精細的細節
3.成功的使用者體驗,其基礎是乙個被明確表達的戰略。當我們越能清楚明確的表達我們想要什麼,以及確切的知道其他人想從我們這裡得到什麼,我們就越能精準的滿足雙方的需求。
4.戰略要考慮的問題:**目標+使用者需求。
5.成功標準:即一些可追蹤的指標。成功標準具體顯示了使用者體驗是否有效的達成了戰略目標。
6.用文件來說明需求便於我們:
a. 知道我們正在建設什麼
b. 知道不需要建設什麼
7.撰寫需求的規則:
a. 樂觀,這個系統將要做什麼去「防止」不好的情況發生
b. 具體,盡可能詳細地解釋清楚狀況。例如「……可用」,「可用」的標準是什麼?
c. 避免主觀預期,保持明確,避免歧義。盡量使用量化的術語來定義一些需求。
8.結構層:互動設計+資訊架構。互動設計關注將影響使用者執行和完成任務的選項,資訊架構關注如何將資訊表達給使用者的選項。
9.資訊架構著重於設計組織分類和導航的結構,從而讓使用者可以高效率、有效的瀏覽**的內容
10.乙個有效的結構的特點就是具備「容納成長和適應變動」的能力
11.導航設計:
a. 首先,他必須先提供給使用者一種在**間跳轉的方法
b. 其次導航設計必須傳達出這些元素和他們所包含內容之間的關係。
c. 導航設計必須傳達出它的內容和使用者當前瀏覽的頁面之間的關係。
12.頁面布局(線框圖)是將資訊設計、介面設計、導航設計放置到一起,形成乙個統一的、有內在凝聚力的架構的地方。
13.評估視覺設計方案,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運作是否良好」上,對於之前層面設定的目標,**外觀是破壞了結構還是強化了結構?
14.如果你的設計是成功的,那麼使用者的眼睛在頁面上移動的軌跡應該有以下兩個特點:
a. 遵循的是一條流暢的路徑
b. 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選擇、某種可能的「引導」
戰略層——
**目標和使用者需求
成功的使用者體驗,其基礎是乙個被明確表達的「戰略
」。知道企業與使用者雙方對**的期許和目標,有助於確立使用者體驗各方面戰略的制定。然而回答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不如說起來那麼容易。
範圍層——
功能規格和內容說明帶著「
我們想要什麼」、
「我們的使用者想要什麼的
」的明確認識,我們就能弄清楚如何去滿足所有這些戰略的目標。當你把使用者需求和**目標轉變成**應該提供給使用者什麼樣的內容和功能時,戰略就變成了範圍。
結構層——
互動設計與資訊架構
在收集完使用者需求並將其排列好優先級別之後,我們對於最終展品將會包括什麼特性已經有了清楚的影象。然而,這些需求並沒有說明如何將這些分散的片段組成乙個整體。這就是範圍層的上面一層:為**建立乙個概念結構。
框架層——
介面設計、導航設計和資訊設計
在充滿概念的結構層中開始形成了大量的需求,這些需求都是來自我們的戰略目標的需求。在框架層,我們要更進一步地提煉這些結構,確定很詳細的介面外觀、導航和資訊設計,這能讓美色的結構變得更實在。
表現層——
視覺設計
在這個五層木星的頂端,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使用者會先注意到的那些方面:視覺設計,這裡,內容、功能和美學匯集到一起來產生乙個最終設計,這將滿足其他四個層面的所有目標。
完整的
ue 應該包含以下幾個工作:
1.
需求調研
2. 資訊架構規劃
3. 互動設計
4. 內容設計
5. 視覺設計
6. 介面開發
7. 可用性測試
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
3 個角色:
1.
資訊架構師:主要完成需求調研,資訊架構規劃,互動設計,內容設計,可用性測試
2. 介面設計師:視覺設計
3. 介面開發工程師:介面開發,表現層的互動設計(注意:這個跟互動設計是有區別的)
好的使用者體驗可以:
1
、提高使用者的回訪率(使用者黏度);
2 、增強品牌氣質的影響力和使用者的榮譽感;
3 、提高產品持續獲取利潤的能力(我喜歡說:不是不能加廣告,是看如何更有技巧的加廣告);
4 、提高產品的使用者滿意度、為品牌帶來不可估價的口碑;
5 、增強使用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信任度;
6 、合理而高效的促進使用者消費慾望,(也是長遠的利潤獲取保障)
7 、是超越競爭對手最有深遠影響的乙個重要方面
《使用者體驗要素》讀書筆記
使用者體驗要素 讀書筆記 1 認識要素 使用者體驗要素的五個層面 2 戰略層 戰略層主要考慮 使用者需求 和商業目標。1 兩個問題 2 產品目標 成功標準 要有可追蹤指標 3 使用者需求 可用性和使用者研究 現象抽查 任務分析 使用者測試 可用性 易用性 卡片排序法 建立人物角色 4 團隊角色和流程...
讀書筆記 《使用者體驗要素》
我們要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什麼?產品目標 我們的使用者要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什麼?使用者需求 品牌識別 一種重要的品牌目標 成功標準 一些可追蹤的指標,在產品上線後用來顯示它是否滿足了我們自己的目標和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細分 user segmentation 社會角色?專業角色?卡片排序法 卡片上寫資訊元...
讀書筆記4 使用者體驗要素
書摘 1 使用者體驗是指 產品如何與外界發生聯絡並發揮作用,也就是人們如何接觸和使用它 2 功能決定外觀是對的,但是直接面對使用者的部分 按鈕 布局 文字應該由使用者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為決定 使用者體驗要素的五個層面 2 框架層 按鈕 控制項 和文字區域的位置 介面 導航 資訊設計 3 結構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