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量子電腦技術中心(cqct)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人員組成的乙個聯合小組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奈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雜誌上詳細描述了這一發現。參與這項研究的量子電腦技術中心主任公尺歇爾-西蒙斯(michelle simmons)教授說:「這項成就的重要性在於,我們不是令原子活動或是在顯微鏡下觀測原子,而是操縱單個原子,以原子精度將其置於表面,以製造能工作的電子裝置。」
「澳大利亞研究小組已可以完全利用晶體矽製造電子裝置,我們在晶體矽上面用磷原子替換了7個矽原子,並達到了驚人的精確度。這是重大的科技成就,是表明製造『終極電腦』(用矽原子製造的量子電腦)可行性的關鍵一步。」將原子置於某個物體表面的技術——掃瞄隧穿顯微鏡——已問世二十年之久。在此之前,沒人能利用該技術去製造原子精度的電子裝置,然後令其處理來自微觀世界的電子輸入。
西蒙斯教授說:「電子裝置究竟能有多小?我們正在驗證它的極限。澳大利亞的第一台電腦在2023年上市,它佔據了整個房間,你只能用手拿著零部件。今天,你可以將電腦放在手掌上,許多零部件的直徑甚至只是一根頭髮直徑的千分之一。」
「現在我們已經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用矽材料在原子刻度下系統性製造的電子裝置。這不僅對電腦使用者具有特別的意義,對所有澳大利亞人來說都極為重要。過去50年來,電子裝置小型化一直是驅動全球經濟生產率快速增長的關鍵因素。我們的研究表明,這個程序仍可以繼續。」
美澳聯合研究小組的主要目標是用矽原子製造量子電腦,澳大利亞人在該領域擁有獨一無二的人力資源,同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台新電子裝置表明,實現裝置在原子刻度下製造和測量的技術已經開始來臨。
目前,商業電晶體閘極(transistor gate,該裝置可令電晶體充當電流的放大器或開關)的長度約為40奈米(1奈米相當於十億分之一公尺),量子電腦技術中心的研究團隊正在開發長度僅為0.4奈米的裝置。
西蒙斯教授指出,20年前,唐-艾格勒(don eigler)和埃哈德-施魏策爾(erhard schweizer)在ibm公司的阿爾馬登研究中心,用氙原子造出了ibm公司的標識,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標識。二人利用一台掃瞄隧穿顯微鏡,將35個氙原子置於鎳表面,拼出了「ibm」三個字母。
艾格勒和施魏策爾的研究**發表於《自然》雜誌上,他們寫道:「裝置小型化的基本原理是顯而易見的」。二人還在**中多次提出警告,並在最後總結說:「原子刻度的邏輯電路和其他裝置的前景距離我們有些遙遠。」西蒙斯教授說:「當時看似遙遠的事情如今變成了現實。我們利用這種顯微鏡不僅可以觀測或熟練操作原子,還能用7個原子製造原子精度的裝置,令其在真實的環境中工作。」
世界最小電晶體問世 柵極長度僅一奈米
在7日出版的 科學 雜誌上,一美國研究小組發表 稱,他們利用碳奈米管和二硫化鉬 mos2 成功製出目前世界最小電晶體,其柵極長度僅有1奈米,這一僅是人類髮絲直徑五萬分之一的尺度,遠低於矽基電晶體柵極長度最小5奈米的理論極值。製出更小的電晶體,是半導體行業一直努力的方向,柵極長度則被認為是衡量電晶體大...
碳奈米電晶體效能首次超越矽電晶體
晶元製造商現在面臨一定的困難,它們要用更小的製程製造更快的cpu,正因如此,晶元企業已經開始尋找 矽 的替代品 比如碳奈米管 近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了碳奈米電晶體,其效能大大超越現有的矽電晶體,它能通過的電量比電晶體多了1.9倍。研究人員表示,碳奈米電晶體效能超越矽電晶體,這還是...
浮體效應電晶體
英特爾公司正在研發一種電晶體設計,這有助於英特爾的設計人員在處理器中整合更多的記憶體。英特爾技術和製造集團負責零件研究的主管邁克表示,研究人員計畫在本週的 國際電子裝置會議 上宣讀一篇 闡述在 浮體單元 電晶體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說,浮體單元 電晶體可以使英特爾生產整合有更大容量快取的處理器,提高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