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面前,中國的軟體與服務企業面臨三座大山的壓力:一是業務量收縮,收入**銳減;二是成本上公升,利潤空間變窄;三是融資困難,一些企業的資金鏈可能斷裂。」
10月16日
,浪潮集團董事局主席孫丕恕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在麥肯錫看來,危機也預示著機會。同日,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合夥人彭壯壯對記者表示,
2007
年全球本可以實現離岸外包的業務超過5000億美元,實際僅實現
600億美元,還有
88%的藍海,全球目光在金融危機中關注中國,中國軟體與外包產業將有更大的機會。
跨國公司則持續看多中國。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說,中國企業要做的不是恐慌,而是迎接挑戰,把握機會,這樣才能度過寒冬,微軟將在軟體外包業務、人才培訓、合作創新等方面深化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張亞勤稱:
2008
年,微軟將向中國企業發包1億美元。
世界500強的三大顧慮
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已經對美國的it產業造成了衝擊。美國城鎮計算機網路檢查機構表示,將
採用谷歌辦公
軟體,作為現有使用的微軟office軟體的補充,美國的眾多**機構以及更多的公司,都開始
對谷歌辦公軟體躍躍欲試。
神州數碼融信軟體****ceo曹志鵬表示,原因很簡單,使用
谷歌軟體
能在金融危機中節約公司預算。他認為:因為金融危機,很多企業會節約開支、壓縮it預算,減少
it軟體、硬體、服務的採購,這將給眾多
it企業,特別是
it服務業帶來壓力。
彭壯壯認為:中國作為乙個向上的經濟體,有獨特優勢,但
同樣面監挑戰
。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一是市場接受度的挑戰,中國作為乙個整體品牌,將成為繼印度之後的新興軟體外包中心,已經得到國外發包企業的認可,但中國的軟體企業並沒有獲得國外發包企業的認可。
金融危機發生後,麥肯錫對眾多全球500強企業的
ceo進行了一次訪談。這些世界500強企業的
ceo對將公司的軟體與服務外包給中國企業心存三大顧慮:一是中國沒有真正的大型全球企業,在這樣的環境裡能誕生服務於跨國公司的軟體外包企業嗎?二是中國沒有
wipro、
infosys、
tata、
薩蒂揚這類知名的軟體外企業,不能放心將業務外包給中國;三是對中國的整體環境,包括智財權環境還存在許多疑慮。
張亞勤認為,中國軟體服務企業沒有獲得認可的原因是,中國的企業規模、人才積累、外包經驗方面有待提公升。
彭
壯壯提出的第二個挑戰是人民幣公升值,這造成了勞動力成本的上公升,會在長時間內影響中國的軟體外包產業。孫丕恕認為:
cpi**,員工加薪的要求很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支出以人民幣結算,而收入以美元計算,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雙重擠壓。
彭壯壯認為第三個挑戰是政策法規的變化,特別是新的《勞動合同法》出台對於軟體服務與外包產業的影響巨大。
金融危機之後,為節約成本、提公升競爭力,市場需要更多的業務外包,但如果中國企業不能改善自己的狀況,那麼在新一輪軟體外包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可能將喪失機會。
彭壯壯認為:有機會承接印度轉移過來的訂單的國家有許多,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埃及。
孫丕恕認為:融資變得更為艱難,加上訂單減少,利潤空間變窄,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企業只有兩個尷尬的選擇:要麼倒閉,要麼被併購。
金融危機衝擊了誰?
儘管it服務業短期面臨許多挑戰,但彭壯壯認為,應該長期看多中國的
it服務業,此輪金融危機甚至是中國it服務趕超印度的機會。
麥肯錫的調查表明,發達國家軟體與服務外包將是長期的趨勢。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理工科人才缺乏、跨國公司進行全球布局,這些因素都將推動發達國家的軟體服務與外包趨勢。有能力承接這些業務的將是技術人才資源充沛、有巨大的消費市場與生產能力的國家與地區。
麥肯錫提供的資料顯示:在全球範圍內,2023年可以實現離岸外包的業務是
5000
億美元,但真正實現了離岸外包的業務僅600億美金。
彭壯壯說,這意味著還有
88%的外包潛力沒有被實現,是完全的藍海。沒有實現原因包括:發包方的內部實現需要過程,以及沒有合適的接包方。
金融危機是乙個機會,在控制成本、優化管理環節的壓力下,跨國公司將在兩個方面加速發展:一是全球配置資源,二是將更多的業務外包。除了印度外,中國具備三個條件,技術人才資源充沛、有巨大的消費市場以及生產能力。
在此輪金融危機中,印度已經有的軟體服務與外包產業將受到衝擊,此前那些高階的軟體外包業務,特別是金融業的軟體外包訂單,多流向了印度。如今,金融危機不斷深化,在所有發包的行業中,金融行業的訂單萎縮得最為厲害,印度的軟體服務與外包所受的影響很大。
孫丕恕說,目前中國的軟體外包與服務業主要集中的低端行業,很少有公司拿到金融行業的訂單,中國所受影響最小。
彭
壯壯說,金融危機將推動全球的軟體服務與外包產業從
1.0向2.0發展。在1.0階段,軟體外包業務是把現有的業務和流程轉移到乙個相對成本比較低的地方。在這個階段,軟體外包企業成功依靠的是規模化經營和標準化的操作。這是印度的模式。
在2.0的模式下,將是大量的新產品、應用與服務在新市場中發展,除了業務與流程外包外
(即ito與bpo),會有更多元化的發展。多元化的方向包括研發外包、創意產業外包、知識性服務業外包。
彭壯壯認為,這將是中國模式,是中國的機會。
麥肯錫**,全球範圍內,製造設計研發每年會有1000多億美金的規模,創意產業和知識流程的服務也有數百億美金的規模。
張亞勤認同彭壯壯的觀點,其稱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有五大研發方向:移動通訊和嵌入式系統、網際網路技術產品和服務、數字娛樂、伺服器和工具、新興市場,每個方向都有著相應的軟體外包機會,中國企業在這些方向都有很多機會。
it背後是紡織、家電、造船……
10月16日
,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在成都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金融系統相對封閉,中國不會產生金融危機,中國的危機是製造業危機。而製造業危機帶來的是中國軟體與服務業的群體危機。
孫丕恕表示,為製造行業提供軟體解決方案與服務的企業將受到影響,特別是為了中小型製造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
但張亞勤、彭壯壯同時也認為,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才能真正幫助中國的it服務業渡過這場危機。
過去5年來,伴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崛起,ibm、
sap、微軟都大力拓展中國中小型企業市場,包括中小製造型企業。國內的用友、金碟在此方面則走得更早,由於跨國公司在高階的擠壓,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型製造企業很早就是他們的主要營收**。
目前,在廣東、福建的中小型製造企業不斷倒閉的情況下,為它們提供it服務的這些企業同樣也感到了壓力,但如何通過
it服務探索一條新路,幫助中國製造業公升級,也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乙個任務,這同時也是機遇。
10月15日
,阿里巴巴日本事業部總經理孫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阿里巴巴正通過
it搭建的平台讓中國企業與國外的企業合作,國外公司有技術、創意、先進的管理經驗,中國的公司有銷售隊伍,有拓展市場,規模製造的能力,兩者通過成立具有先進管理經驗的合資公司,面向中國市場的有技術含量的產品。
阿里巴巴日本事業部扮演的角色是為雙方提供資訊交換的it服務平台,甚至牽線搭橋。
孫炯說,it服務只是手段,它的物件是紡織、家電、汽車、造船等行業。
從開闢藍海到保衛藍海(五)
從開闢藍海到保衛藍海 一 從開闢藍海到保衛藍海 二 從開闢藍海到保衛藍海 三 從開闢藍海到保衛藍海 四 google docs 上的ppt有很大失真,動畫 附註都沒有了,對原pptx檔案感興趣的留下email 中西方的哲學,都認為事情總有兩面性,太陽中有太陰,太陰中有太陽,所以強大的競爭對手也有不及...
從開闢藍海到保衛藍海(一)
最近在公司做了乙個關於藍海戰略的課程 從開闢藍海到保衛藍海 課前我講到,藍海最熱是07年,08年山寨之後,藍海一詞逐漸被人淡忘,後來郎咸平教授出了一本 藍海大潰敗 藍海戰略vs本質論 書中宣揚了他的最近的乙個課題 行業本質論,書名否定了藍海大潰敗,但很顯然這是一種吸引眼球 借 藍海 之勢上位的炒作手...
如何尋找創業藍海
紅海 藍海概念的提出,讓更多的創業者積極去尋找藍海,在紅海中市場越來越擁擠,利潤空間越來越低,行業競爭愈發殘酷,後來者想進入紅海分一杯羹變得異常艱難。藍海,代表的是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不那麼殘酷的行業競爭和更高的利潤,尋找創業藍海,成為很多創業者的又一方向。有些藍海完全是在已有產業邊界以外建立的,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