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發展要求其不僅僅能為決策層提供支援,同時 也能服務於普通的業務人員;不僅能從整個戰略層面進行綜合分析,還能夠在具體的戰術層面進行詳細指導。 這種新型的
商業智慧型
被稱為操作型bi(operational bi),同時也被認為是bi未來的發展趨勢。
商業智慧型
利用操作型bi,一線的業務人員可以隨時了解業務最新狀態。例如在呼叫中心,當乙個客戶打進來**後,服務人員就可以迅速調出該客戶資料,弄清這個客戶都使用了哪些服務,之前都提出了什麼意見,從而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詢問客戶的基本資訊。
針對操作型bi的特點和實施中的問題,記者與商業智慧型專家進行了交流。
您認為操作型bi產生的背景是什麼?對於企業來說,它意味著什麼?
操作型bi的概念一般可理解為:bi可以由職員在自己日常工作中操作,並由此引發的組織策略、流程、技術為一體的解決方案。實際上就是指一般員工也需要用bi,也能用bi,也必須用bi。
對於當前普遍實施的bi專案來說,很多存有不足,引起了需求方的不滿,尤其是在投資回報率上。
資料倉儲
動用那麼長的週期、那麼大的資金,結果做出來的主要是報表和一般查詢,短期內體現不出收益;累積的資料越來越多,效益卻遲遲體現不出來。
有的企業專門成立樂bicc,讓終端使用者養著一大幫人專業地不停做報表,做分析。如寶鋼實施了sas的bi後,在企業內部有100名左右的專職分析師。但是這樣雖然效益可能產生了,但成本急劇增加。對於一般企業來說,投入產出比不一定很划算。
對於企業來說,如果接受操作型bi這個概念並將系統引入企業內部,對提高員工執行力,發揮員工的主動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另外,也有助於確立衡量bi的效益指標。總體來看,對提公升roi有益,對普及bi、落實bi有益。
操作型bi具有哪些特點?
當前bi有多種定義,我個人認為,bi是採取相適宜的「工具」,幫助 「相關角色」對職責範圍內的「有關內容」做出最佳決定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樣,我們可以從「最佳決定」這個目的點上理解操作型bi的特點。
一、「做決定」的主體或者說角色,是日常業務處理者。操作型bi,其智慧型存於業務流程各節點之中。它通常在流程的主要節點上安排對應責任和權力的相關人員,從而做到合適的「人」和合適的「事」的對接,實現「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進一步,操作型bi在這些節點上設定自動化和智慧型化,達到「人人有助手,事事可優化」,這樣就能輔助使用者的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公升工作效果。
二、「所做決定」的性質和影響面較常規。操作型bi是日常業務活動的效果優化,屬於常規決策。同時類似於漸進式的優化,不大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三、「做決定」所需要時間短,要求即時訪問資料。操作型bi處於工作流程之中,需要較快做出決定,特別是一線員工,面前的客戶是不能拖拉的。因此,操作型bi必須能訪問到oltp中的最新資料,實現即時查詢。
四、「做決定」所需要的資料要求相對簡單。操作型bi的資料基礎可以是oltp中的資料,也可以是ods的資料, 資料集市的資料也可以用。以ods的資料為準,應該更助於流程型bi的實現。資料
儲存方面要考慮增加擴充套件性和吞吐量,使用插入機制等。
五、「做決定」所需的展示工具簡單直觀。操作型bi所處理的業務邏輯較為簡單,但是協同性要求很強,需要通過即時通訊、手機簡訊或者是
電子郵件
的方式,因此這些應用上的支撐工具也簡單易用。
要想實現真正的操作型bi,您認為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我覺得從使用者的角度考慮,上了bi系統要真正能把它用起來,這是關鍵。有很多人用,有很多人願意用,效益至少就體現了一大部分。而如果從整合商的角度來看,就容易出現簡單變複雜的傾向。
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要以業務需求為導向,以業務類人員主導專案;寧可設定較低期望,也不要抬高美言**。寧可從核心業務及涉及的流程入手、逐步推進,也不可貪大求全。寧可先不做
資料倉儲
,也要先做紮實ods。寧可暫緩做功能型bi,也要形成全員用bi的氛圍。
具體到實施細節上,我覺得真正的操作型bi,應該普及到業務流程中所有節點的操作者,讓他們都可以根據資料來決定如何對本節點進行最優化。也就是在每個關鍵流程節點上存有「智慧型塊」,眾多「智慧型塊」的結合促進整體操作的最優。
而要實現這個目標至少都要分三個過程, 第
一、在關鍵流程和流程關鍵點建立「智慧型塊」。第二建立智慧型塊之間的關聯,以初步嘗試根據資料調整流程走向。第三形成總控「智慧型塊」,建立真正「智慧型塊」網路。
「智慧型塊」智慧型程度又分為三個等級,一是提供資料參考幫助使用者作數字方面的回憶,叫查詢/報表;二是幫助使用者尋找關係、尋找原因,叫「綜合分析」;三是產生幾條實現目標的路徑,讓使用者取捨,叫做「方案選擇」。
這個過程不一定必須整合企業的所有資料,完全可以從某乙個應用出發。後台資料支援可以用資料倉儲的方式,也可以用資料集市的方式,甚至可以在oltp
資料庫中實現。另外真正的操作型bi,在流程上要實現「全程貫通、資料上全面整合」,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操作型bi的實施面臨著哪些挑戰呢?
事實上大多數bi都不是「在一張白紙上畫圖」。如果企業異構系統多,如應用中有
erp、
crm等系統,做操作型bi難度就非常大。面對眾多不同廠家的系統,如何才能將「智慧型塊」融合在流程中的關鍵節點上呢?
利用嵌入式技術,還是介面方式,還是各個廠家自己在原有系統上開發,各個方案在應用功能和資料上都很難做到位。其主要的困難在於將「技術緊藕合、業務松藕合」轉變為「技術松藕合、業務緊藕合」,另外,在專案協調上也會增加難度。
除了整合技術外,資料處理、實時查詢及歷史資料查詢之間的關係也很難界定。從使用者某乙個請求開始,可以從oltp中取資料,可以用etl方式從資料倉儲中取資料,也可以用eii方式直接訪問源資料或ods層資料。不同的方式下技術架構有所不同,面臨的軟體風險和硬體情況也不同。
面對以上困難,我認為要合理處理以下挑戰:在資料獲取、資料
儲存、資料交付方面選擇適合的方案;增加擴充套件性和吞吐量,使用插入機制;提供高效能,包括在處理高負載任務時遮蔽新請求;分離分析型和戰術型查詢和任務;借助rdbms混合型工作負載的能力等。
操作型bi的支撐技術與傳統的bi有哪些重要的區別?
我更願意叫傳統bi為功能型bi,稱操作型bi為流程型bi。這種分類法是以業務導向來劃分的,依據是使用者對職責範圍內工作所做決定的難度和所需的時間長度。
bi在後台支撐技術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應用支撐技術,一類是管控開發型支撐技術。在應用支撐技術方面,由於要解決複雜的查詢,以及複雜的推理過程,甚至要為使用者提供備選方案,因此功能型bi要借助的工具多於操作型bi,它一般會涉及到描述性統計工具、報表與展示工具、經濟**方法與模型、經營技術與工具、olap分析及專家系統工具、決策方法與模型這7種工具。而操作型bi則更多採用描述統計工具、經營技術與方法等。
管控開發型支撐技術一般包括系統管理工具、開發工具。功能型bi通常必須要完成資料標準、資料交換、資料儲存、資料利用這四個過程,且資料儲存採用資料倉儲、資料集市的方式,過程有些複雜。而操作型bi由於涉及的應用深度較淺,可以用oltp、ods、資料倉儲等幾種方式完成資料的支援。
專家解讀BI(商業智慧型)發展趨勢
的發展要求其不僅僅能為決策層提供支援,同時 也能服務於普通的業務人員 不僅能從整個戰略層面進行綜合分析,還能夠在具體的戰術層面進行詳細指導。這種新型的 商業智慧型 被稱為操作型bi operational bi 同時也被認為是bi未來的發展趨勢。商業智慧型 利用操作型bi,一線的業務人員可以隨時了解...
商業智慧型 BI 發展的新趨勢
商業智慧型 bi 發展的新趨勢 2017年 2020年 第一,雲端化是重要趨勢 在2016年8月份我寫過一篇文章 深入分析 bi 資料視覺化市場 saas 模式 在這篇文章中,我提到大概在2018年前後在國內大概會出現比較成熟或者很成熟的視覺化bi分析saas模式的產品。判斷的依據是什麼?還是我在文...
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
第乙個趨勢是 全體it巨頭將重兵布局ai雲服務,ai a a s,意思是人工智慧即服務,將成為未來趨勢。ai是未來,已經是不證自明的事實,新老it巨頭不僅在自身業務裡積極運用人工智慧,同時也在積極利用雲計算平台將ai服務提供給第三方。從供給方來說呢,it巨頭們都很清楚,只要第三方使用自己的平台,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