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原註解:
這段話可以從各種層次上來理解和發揮。
大而言之,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理解,
「質」是指人類樸素的本質,「文」則指文化的累積。
那麼,「質勝文則野」就是指人沒有文化,就會像原始人一樣粗野,落後。
「文勝質則史」就是指文化過於發達後人類失去了原來樸素的本質,顯得虛浮而沒有根基,
所以要「文質彬彬」,文化的發展要與人類的本質相適應,相協調。
小而言之,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理解,
「質」是指質樸的品質,「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
那麼,「質勝文則野」就是指乙個人沒有文化修養就會很粗俗;
「文勝質則史」就是指乙個人過於文雅就會顯得像個酸秀才,書呆子,注重繁文縟節而不切實際。
所謂 「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典型的「文勝質則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質彬彬」,既要有文化修養,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廣而言之,「文質彬彬」還可以從寫作、藝術、審美的
內容和形式、內在美與外在美、質樸與文飾等各個方面來加以理解和發揮,
從而使「文」與「質」成為一對內涵豐富而外延廣泛的範疇得到深入研究。
這些註解應該不是乙個人的成果吧。
雖然我的文化修養沒法和他們比,看過很多地方實在太精闢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玩遊戲找藉口我是樂之者,讀書我是好之者,篤行道我是知之者。哇咔咔!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原註解: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凡事從眼前做起,從身邊做起,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異想天開。
沒有耕耘,哪來的收穫?隻間耕耘,不問收穫。
再次證明孔子是實幹家。
其實創意思維也是要的,
古人的很多想象我們今天都實現了,飛機,**,電視…
另外,不是說hollywood電影中很多科幻**、裝置,也都成實物了嗎?
原註解:
對於我們搞不太清楚的事情,既不輕易相信,也不盲目否定。
這個有借鑑意義。想起了乙個笑話:
富爾頓第一次公開展示他發明的蒸汽船時,沒有人相信這東西動得起來。
兩岸群眾不斷鼓嘈說:「動不了,動不了,絕對動不了!」沒想到船一下子發動了,
夾著蒸汽和鳴鳴聲向前駛去。群眾張口結舌看了好一會後,
改口說:「停不了,停不了,絕對停不了!」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原註解:
智者也就是聰明人。聰明人通達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好種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
唉,自己參詳不了就記住、理解人家的吧。學會,不會學。
四書之《論語》學習日記12
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對別人不必過分苛求,但我想對自己或者對自己在乎的人不然。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有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是能這樣灑脫的,少,不是要團結人嗎?忽然又想起前幾天聚會上,有人說,喝酒臉紅的人不容易醉。林sir答,那是會喝酒的人騙不會喝酒的人的。關雎 樂而不淫,哀而...
四書之《論語》學習日記14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為什麼儒總讓人想到迂腐呢?孔夫子不是告訴我們要會變通的嗎?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白話文解釋裡的經典註解 君子想的是道德法律,小人卻一心想看 三畝地,二頭牛,老婆 孩子 熱炕頭 其實,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原本也不錯,關鍵是要注意如下兩個方面的問...
清華與四書
千萬別搞錯,實際情況是 color red 今年 四書 將成為 b 人文社科實驗班 b 本科生的必修課中的內容。color 很多報道把粗體部分給去掉了,惹得罵聲一片。既然是 人文社科實驗班 的同學來學習 四書 那他們就是專業人士,是把研究 四書 作為學業中的重要一環來看待的。但是一看 url 具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