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架構面向未來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全面出擊NgHLR

2021-04-07 04:37:58 字數 1860 閱讀 5175

現有的2g網路的容量持續不斷擴大,3g也已經近在眼前,未來ims的遠景更是令人期待,所以現有的核心網路很有必要進行公升級換代,以適應新的發展。基於此,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推出了全新的下一代hlr產品——nghlr。

現有的hlr產品在面向3g/ims演進的條件下,其侷限性日益顯現出來,首先是容量限制,隨著移動使用者的不斷增加,現有hlr產品的容量一般難以超越百萬量級,難以滿足現在移動使用者迅速增加的現狀;其次,缺乏資料靈活性,使用者資料多為靜態儲存,新功能的開發受到限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現有hlr難以實現向3g/ims的平滑演進,往往需要增加新的平台,成本較高。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推出的基於全新平台的下一代hlr產品--nghlr,是基於現有移動通訊網路,面向3g的全新的網路解決方案,可實現2g/3g/ims的平滑過渡。採用了先進的atca平台和開放的軟體資料庫,單機架即可實現900萬的超大容量,結構緊湊,效能出眾。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強大的、先進的硬體平台:nghlr採用了先進的基於atca的硬體平台。atca(advanced telecom computer architecher)是由pci工業計算機製造商協會(pcimg)開發並頒布的針對下一代電信網路的標準架構體系。atca為高度可擴充套件的通訊網路解決方案提供了基礎,裝置製造商通過提供

基於atca的新一代產品,可以幫助電信運營商達到如下目標:通過加速部署全新優質服務來提高每使用者平均收入(arpu),同時降低運營成本,從而實現裝置製造商和電信運營商的雙贏。

nghlr解決方案採用了atca標準刀片式模組,提高了埠和計算密度,降低了複雜性和功耗,實現標準化智慧型平台管理介面,由此帶來自動高效的管理能力。此外,atca解決方案的占地面積只有以往部署方案的幾分之一,計算能力更加出色,操作成本也得到了進一步降低。

2.先進的、開放的軟體平台:nghlr採用了開放的軟體平台。業界廣泛採用的開放操作平台和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標準化的協議棧和商業化的資料庫,使得新業務的開發周期大大縮短,開發乙個新業務只需要不到3個月的時間。

3.無與倫比的超大容量:nghlr具備無與倫比的超大容量。單子架支援300萬使用者,單機架可支援900萬使用者,在信令連線方面具備高效靈活的特性。除了支援傳統64k信令以外,支援hssl(2m)信令(64kbits/2mbits可以混合配置)和sigtran。支援24個物理埠(可根據使用者需求再擴容)和744個邏輯鏈路。而且容量和信令配置靈活,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靈活配置和擴充套件系統容量及信令連線。

4.面向未來的分布式架構:nghlr採用了開放的分布式架構,對實時處理和資料庫管理採用較清晰的分離的策略,便於將來二者實際的分離。nghlr支援各類資料庫,包括hlr/auc、aaa、hss,支援2g、3g使用者資料的儲存,同時支援hss功能(高速同步),可以平滑演進到ims。因此nghlr是乙個全面支援2g/3g/ims的解決方案。

6.完備的冗餘備份方案:為了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nghlr解決方案提供了完備的冗餘備份方案。首先,nghlr所有的關鍵元件都有冗餘,確保hlr本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通訊網路中,nghlr支援現有的所有備份方式,包括n+1,1+1,1:1負荷分擔等備份方式,可以實現實時的地理冗餘備份方案,確保移動通訊網路的正常執行。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nghlr解決方案採用了基於開放性的it平台和商業化的資料庫,具備無與倫比的容量及緊湊的機架結構,採用標準開放的介面,從而實現靈活高效的o&m。採取了實時的冗餘備份方案,效能先進,面向未來,可以實現2g/3g/ims的平滑演進,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運營商的投資。

中電信建第二張全國核心網 投資10億為3g做準備

思考面向未來的架構設計

今天接到乙個哥們兒的 說,很鬱悶,想和我聊聊。我問,有啥鬱悶的事情啊,說來聽聽。他說,最近很鬱悶,我本來今年的計畫是成為乙個架構師,但是,無論如何努力,都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希望很渺茫.這哥們兒其實是乙個很努力的傢伙,曾經是我team裡技術最好的程式設計師,對乙個技術不鑽明白不罷休的那種程式設計師。我...

面向未來的人才教育

以下主要內容來自王煜全的前哨專欄。根據社會趨勢,美國提倡的steam教育,s t e a m五個英文本母分別代表science 科學 technology 技術 engineering 工程 art 藝術 mathematics 數學 它們代表五種思維模式。舉個形象的例子,假設目前城市中存在物流效率...

面向未來的友好設計 Future Friendly

一年前翻譯了本文的一部分,最近終於翻譯完成。雖然此設計思想的提出已經好幾年了,但是還是覺得應該在國內推廣一下,讓大家知道 內容策略 移動優先 響應式設計 原子設計 等設計思想和技術的根源。這些概念最早其實是由 luke wroblewski brad frost 等人在同乙個設計思想框架下提出的。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