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資料環境下的綜合佈線技術

2022-09-24 06:57:09 字數 3304 閱讀 7217

如今,技術日新月異,很多事情幾乎顛覆了我們的想象,帶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體驗。移動端的網際網路技術同樣公升級更新可用神速表達,就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傳送和上傳的資料量都達到了1.3exabytes(二的十六次方位元組),相當於10的18方,由此建設高效穩定的資料成了重中之重了,資料中心作為運轉大資料的乙個重要基地,其基礎工程綜合佈線的架構的重要性就顯得相當的明顯了。

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傳送和上傳的資料量達到1.3exabytes,相當於10的18方。bigdata「大資料」是繼雲計算、物聯網之後ti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當今資訊時代所產生的資料量已經大到無法用傳統的工具進行採集、儲存、管理與分析。全球產生的資料量,僅在2011就達到1zb,且根據**,未來十年全球資料儲存量將增長50倍。大資料不是雲計算,是雲計算的靈魂和公升級方向。

大資料環境下的綜合佈線技術探析

1、大資料時代網路挑戰

全世界聯網主機數中軸標是上公升趨勢,2023年全世界人均只有0.1個裝置是聯到網上的,到2023年人均7個。到2023年將每3分鐘傳送360萬小時**,相當於全球已生產的全部電影。2023年在全球網際網路流量中,美國是6337pb/月,佔全球31%,中國佔全球63%。2023年乙個網民乙個月消耗1兆流量,2023年數字到10兆,2023年乙個月到lg的流量,到2023年乙個網民乙個月可能要到10程式設計客棧g。

另外,物聯網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得到了應用,「萬物互聯」是物聯網的終極目標。這部分是資料流量絕對增長量。物聯網的時代將是感測器自動不間斷地巨傳大量資料並通過網路儲存在資料中心內,對網路與資料中心的儲存量起到了推動型作用。

大資料與網路基礎設施的發展是相互影響、制約或促進的,所有資料量的上公升需要更大規模的資料中心與其相適應,佈線系統作為資料中心內部連線與管理的基礎設施是所有資料流通的基礎,對於資料中心執行對大資料流的支援起了關鍵作用。佈線系統作為搭建資料中心的基礎物理平台之一。

2、標準化發展應對大資料

根據2012版本的《資料中心電信基礎設施標準》tia942a對於虛擬化的網路架構基本沒有涉及。基於當前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狀況,雲計算虛擬化的網路發展將是大型資料中心網格架構的重要發展趨勢,採用無阻塞的交換矩陣的網路結構是從網路層面應對大資料時代的技術手段之一。為應對大資料的挑戰,雲計算虛擬化網路技術的應用是技術發展必然的趨勢。

面臨海量的資料儲存用於資料處理,資料中心為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與資料分析計算能力,,將大量採用虛擬化雲計算的技術,包括伺服器虛擬化技術等。網路架構總體的趨勢將採用大二層虛擬化的網路,核心層採用40g/100g,接入層採用10g的方式基本已經成為網路公升級的方向。虛擬矩陣的資料中心主幹網路中,更多地將從10g網路公升級到40g/100g。ieee803.3ba於2023年已經正式頒布採用40g/100g的網路技術標準,,資料中心主幹鏈路88%以上小於100m的距離,,多模光纖0m3/0m4採用mtp與qsfp介面多通道並行傳輸的方式,基於其良好的價效比,被業界認為是資料中心主幹鏈路應用的首選方案。

3、支援大資料網路物理層接**術分析

當網路主幹走向40g/100g的高速網路時,資料中心接入層裝置與伺服器網路介面從1000m走向10g是必然趨勢。過去接入層的網路速率在1000m及以下,採用銅纜rj45的介面模式在整體市場中處於主導地位。而當網路上公升到1g0時,將有多種介面模型可供選擇,當前10g介面型別較多,技術要求的差異較大。從10g介面型別中,基於功耗、埠密度、支援距離等方面思考,筆者認為從長遠來看cx4銅纜方案並不占有太大的優勢。而其餘四種型別,sfp十dac的10g無源銅纜、sfp十aoc的10g有源光纜、sfp十10gbasee一sr的光纜、rj45base-t的銅纜的解決方案,各有優缺點,這裡不詳細闡述。各種10g接**術都在進步,不同時期的優勢點也有變化,至於何種技術在市場上能得到更多應用,仍需拭目以待。

4、傳輸介質的技術應用分析

資料中心跟傳統大樓的佈線不太一樣。對於光纖來講,其實已不單單滿足於10m、40g、100g,標準ieee802.3ba已經正式頒布,40g用到8芯光纖來傳輸資料,而100g則用到20芯的光纖。ieee工作組的步伐也並沒有就此停住,在完成了802.3ba後,正在做乙個向下相容的、從10g到100g的光纖標準"、.

資料中心的光纖應用,採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的方法進行配線管理。在未來幾年裡,機構的調整和應用的調整可能需要將伺服器從這個機櫃搬到了另外乙個機櫃,有一種方法,就cgfljyfjgo是集中式cgfljyfjgo管理。在設計水平線路的時候,不再連到列頭櫃,而是把所有線路連到乙個集中管理配線區,在這個區域通過跳線連線完成從mda到had,從had到eda,甚至從mda直接跳到eda,或eda直接到ead。所有這些工作都在集中地配線去完成,而不需要跑到下面搬伺服器或者重新敷設線路,這樣對於一些經常變更的應用來講有更大的吸引力。目前對於10g以下的應用,可以採用介面卡加上跳線方式完成線路之間的連線,未來要公升級到40g/100g也很簡單,把這個介面卡換成mtp或者mpo面板就可以。

基於當前資料中心內主幹網路主要由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背景,tia標準化組織已經在研發基於電阻100ω,平衡雙絞線銅纜支援40gbase-t的網路,草案標準已經發行,預計標準將於2023年正式實施,該標準將銅纜雙絞線頻寬擴充套件至2000mhz。將繼續採用rj45作為介面標準。定義銅纜級別為cat.8,可以支援40gbase-t網路傳輸距離達到30m,基本滿足資料中心40g鏈路55%的距離。銅纜支援40g的應用是對40g標準的乙個重要補充,雖然距離比較短,在規模較大的資料中心主幹內無法成為主流。但預期銅纜方案的成本優勢將對大量規模較小的資料中心建設來說,是一種較顯優勢的方案,有助於促使資料中更快及更大範圍推進40g網路的應用。

5、電子配線架的比較分析

目前,智慧型配線系統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所以各公司產品的設計理念也不盡相同,從硬體角度來說大致可分為埠檢測技術和鏈路檢測技術兩種,我們從效能上來做乙個簡單的分析。

埠檢測技長是在埠內建了微型感應器,採用標準8芯跳線插入任一端埠即有感應,連線跳線需要按順序建立連線關係。端**術的特點是採用普通程式設計客棧跳線,易於部署www.cppcns.com和維護,能夠自動發現使用埠,因為使用標準跳線大大節省了維護成本。端**術可以很方便地將普通非智慧型的配線架公升級為智慧型的配線架,如果已經部署了普通配線架並已經在使用中,跳線已經插滿,業務正在執行,即使如此也可以**公升級佈線系統。

鏈路技術的特點是使用特殊跳線,可自動發現特有的跳線,允許跳線兩端不按次序連線。

鏈路技術需要較多上層裝置構建特有網路組,形成管理網路,來掃瞄電子配線架,從而建立資料庫。如果要擴充套件,只增加電子配線架是不夠的,必須增加多個層管理和掃瞄i量備,使用者必須對自己的網路和管理點數有效準確的評估,以配備足夠多的裝置。如果採用特殊跳線的鏈路方式,儘管可以實現一些功能,但需要許多複雜的上層裝置擴充套件和掃瞄,不利於擴充套件和部署。總體來說,兩種技術都各有優缺點,這兩種技術的共同點是採用帶外的管理模式,不採用雙絞線中1到8針對的傳輸介質,而是在埠或旁側增加感應能力來判斷跳線的位置。當然,智慧型佈線也有其他技術,比如傳輸線路載波技術,還比如將鏈路技術改良融入一些端**術的有點,相信智慧型佈線技術在硬體上還會進一步發展。

大資料時代下綜合佈線肩負更重要的責任

隨著人們對電子產品依賴程度的飛速提高和網際網路資訊時代的逐步到來,網路 資料的傳輸能力一次又一次的成為了制約資訊傳達的重要因素。雲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推進了大資料時代下資訊科技的提公升,同時也對我們的資訊傳達硬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佈線系統作為資訊資料的直接連線線系統,對這個負有最直接的責任。劣質佈線...

資料中心綜合佈線之水平子系統解析

水平子系統是綜合佈線結構的一部分,它由配線間至資訊插座的電纜和工作區用的資訊插座等組成,典型的水平子系統連線如圖2.2所示。水平子系統線纜通常沿樓層的地板或吊頂佈線。水平子系統宜採用4對雙絞電纜 水平子系統在高速率應用的場合,可採用光纜及相關連線硬體。水平子系統根據整個綜合佈線的要求,應在配線間或裝...

大資料關鍵技術解析

大資料技術,就是從各種型別的資料中快速獲得有價值資訊的技術。大資料領域已經湧現出了大量新的技術,它們成為大資料採集 儲存 處理和呈現的有力 大資料處理關鍵技術一般包括 大資料採集 大資料預處理 大資料儲存及管理 大資料分析及挖掘 大資料展現和應用 大資料檢索 大資料視覺化 大資料應用 大資料安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