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讀架構之美,對於這樣的書真是不容易下心去讀,尤其又是在這美好的寒假時光裡。這次看了下第二章,感覺第二章依舊是引入階段,也就是前戲,繼續講述架構。而且指向了有架構可尋的一些好處,我看出來也就是這樣的了。
第二章大致是講兩個系統的比較,功能類似,但是結局不同。首先看混亂大都市, 沒有統一的概念將不同的部分組織起來,**風格不一致,控制流無法**,即控制流的流向很複雜額外的資料快取,其目的讓資料停留在更方便的地方,沒有人了解整個系統,沒有任何文件。巨集觀層面特點:系統沒有彈性,無法變更和新增新功能,版本週期過長,低品質的軟體,對第三方支援協議,涉及太多內部結構。會出現難以理解的、不容易復現的錯誤。 團隊新成員不理解整個系統,不能搞請狀況,流失率高。造成的惡果的原因:沒有清晰的需求。這個是專案開始之初,團隊就不知道要構建什麼。這個是混亂的乙個重要原因。系統結構難以理解,壞的架構設計只會招致更壞的設計因為想解決問題,只能選用阻力最小的方法
缺乏內聚,不相關的功能放在一起,沒有清晰的角色定義。不必要的耦合。系統沒有最底層,沒有控制中心,所有元件必須一開始就建立。這使得**層次的測試不能進行。沒有共同的**風格,沒有共同的庫,沒有共同的命名習慣。重複的**到處被使用。開發周期過長,造成整個系統測試、迭代困難,軟體質量沒***,這個即使惡果,又是原因之一。
而對於設計之城來說,那自是有條有理,多階段發展,雖然存在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逐個階段的實施中卻是沒什麼大的衝突的。這就是涉及到了架構的存在了,也就是是否有設計的存在了,對於設計來說就是對於我們前進的藍圖,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藍圖胡亂建造必然會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了。
《架構之美》閱讀筆記02
1.新 的定位 一開始就有系統結構清晰的總體檢視,所以,新的功能單元可以新增到正確的功能區域,而不是為了一時方便,隨意新增。這樣,有的時候開發者的工作會需要動寫腦筋,但是在系統維護和擴充套件時,就變得容易了 2.系統的一致性 頂層設計的良好風格和決定,為底層 好處,是統 一 整潔的。清晰的定義,確保...
閱讀《架構之美》筆記02
在了解作者之後再說這本書。去架構設計乙個系統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這個系統有多少個功能點,而應該是 1.執行在windows還是linux上,選擇的是tomcat還是jetty 2.你想支援的多少併發使用者的請求 3.是構建於內網還是外部易可訪問,需要怎麼樣的安全性要求 4.是吞吐量優先還是要求高響...
《架構之美》閱讀筆記02
首先我看了關於混亂大都市這一節,了解了微觀層面特點沒有統一的概念將不同的部分組織起,風格不一致控制流無法 即控制流的流向很複雜,額外的資料快取,其目的讓資料停留在更方便的地方 但是,容易造成資料的不一致性,維護或擴充套件不方便 沒有人了解整個系統,沒有任何文件,巨集觀層面特點,系統沒有彈性,無法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