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第二章讀後感

2022-08-03 00:21:11 字數 1347 閱讀 6586

大道至簡第二章讀後感

①《華陽國志》中寫道:僰道有蜀王兵蘭,亦有神作大灘江中。其崖嶄峻不可破,(冰)乃積薪燒之。我們可以得出,李冰鑿山的方法是「積薪燒之」。但是同樣是戰國時代,《列子·湯問篇》裡的愚公,同樣是移山,卻選擇了「碎石擊壤」,這種最笨重最費體力的方法。而李冰不像愚公一樣蠻幹,他通過學習、尋找和觀察,發現了「燒」可以加快工程進度,使一座大山短時間就碎掉了。愚公太勤快了,勤快的今天可以比昨天多鑿一倍的石頭,他越是勤快,就越沒有機會找到更快的方法。畢竟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的,提出新的方法解決的將是影響成效的根本問題。而李冰一定是個閒人,閒的可以為夫人炒個菜,卻陰差陽錯的發現了壘灶的鵝卵石被燒得爆裂,從此《史記》記載下了它的這種辦法,所以說是「懶人創造了方法」。寫程式也是一樣,漫無目的的一行行敲**是及其費力的,倘若你花時間去思考,找出最佳的演算法,這個過程就變得簡單了。

②早期的編寫**是極其麻煩的,慢慢的發展,直到有了組合語言,短而簡單的程式寫在乙個檔案中就可以了,形成習慣以後,大家都把**寫到乙個檔案裡,這樣查詢乙個函式要在編輯器中按五千次上下翻頁鍵,於是懶人創造出了懶方法,即單元檔案。有了單元檔案,也很快出了乙個新的概念:模組。把乙個大模組分成小模組,再把小模組分成更細的小小模組,乙個模組對應乙個單元,於是各個單元的**可以由幾個人分別寫了。讓源**分散開來,結構化程式設計的時代開始了。

③我們既然知道如何將書分類、歸整地整整齊齊放在書桌上,那怎麼就沒想過如何把所學的知識分類一下,歸納一下,整整齊齊地放在腦子裡呢?如果乙個人學了一年的程式設計,他還是腦子暈乎乎的,不知道如何做程式,那想來只有乙個原因:他學了,也把知識學進去了,就是不知道這些知識是幹什麼的。或者說,他不知道各種知識都可以用來做什麼。其實結構化程式設計的基本單位是「過程」,而不是「單元」。要知道,cisc

指令集與

risc

指令集之爭中,動搖

cisc

指令集地位的方法,就是分類統計。如同桌子上的書一樣,我們嘗試著把學過的知識分一下類,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程式的各種實現方法。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進步會很快,也能更好地研究編寫軟體產品了。

④作者對程式的理解是「程式=資料+

演算法+方法」,而我們在平時學習的時候知道的是「程式=資料

+演算法」。我們在遇到題目的時候,第一步不是在電腦上直接敲**,而是要先分析,寫出流程圖,這樣就簡單多了。面向過程開發也是有方法的,而在面向過程時代,只需要有「單元」和「模組」的概念,一樣可以做出任意大型程式。在那個時代,方法並不顯著,但物件導向的出現使得方法成了做程式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因為「過程」和「單元」,「工程」出現了。

這個世界上有勤快的人就必定有懶人,懶人就有懶人的方法。懶人多在思考,多在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然後只做關鍵的、有意義的事情。在程式設計方面,愚公移山的精神可能是無用的,除了練習敲**。所以多學習懶人的方法,必定會有助於我們的學習。

《大道至簡》第二章讀後感

有一句俗話說越會花錢的人越會掙錢,同樣的越懶的人越會運用方法,因為懶得走路發明了汽車,因為懶得坐車發明了飛機,如果每個人都兢兢業業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工作,那麼社會不會進步。我們並不是說勤勞的人不好,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懶人有懶辦法。書裡引用了李冰積薪燒山的故事,李冰身為一地長官手底下掌管著幾千萬人,他...

《大道至簡》第二章讀後感

是懶人創造了方法 第二章的開篇又引出了一篇故事,這次故事的主人公換成了李冰,蜀地太守。同樣是開山,愚公想到的是 碎石擊壤 而李冰就已經懂得 積薪燒之 了。愚公太勤勞了,他想 吾今勝昨倍許,明勝今倍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快。但是越發的勤快,愚公便越發沒有機會找到更快的方法。但他只是個普通人,就算他再...

《大道至簡》第二章讀後感

第二章的開頭沿用了愚公的故事,並引出了類似的例子李冰。同是鑿山,卻方法不同。愚公是勤勤懇懇的,三個技術人員,面隊的這個龐大的工程,碎石是開衫的辦法。同樣面對浩大工程的李冰,用懶人的方法燒了一座山。乙個會鑿,乙個會燒。時間上卻是差的很多。無論的時間的利用,人力資源的利用,都可以看出李冰略高一籌。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