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並不是完全表意的文字,英文也不是完全表音的文字

2022-06-12 09:48:10 字數 1238 閱讀 8282

一直以來,對英文的學習很是不解,一門表音的語言,竟然沒有統一的讀音(受拼音影響-_-)。不同的字母或者字母組合,當巢狀進大的組合時,讀音竟然不同。甚至於為了包容不同的語言(如法語,德語,中文拼音,韓文,日文)改變了字母組合實際的發音。

也許這就是語言文字為了包容而選擇忽略一點規則。

中文並不是完全表意的文字,英文也不是完全表音的文字——直到我看到貼吧裡的這句話,才恍然大悟,中文已經發展到不是完全表意的了,那麼自然英文也並不完全表音。不過呢,我的理解和下面這位吧友樓主的觀點有點點不同,他原本的意思是:中文表意,但也有表音的字;英文是表音,但也有表意。

我感悟的很簡單,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中文發展到現在已經並不完全表意,因為好多符號的意思已經開始猜不出來了;可以推理到英文發展到現在,也並不完全表音了。之前的自己在學習中總是很困擾,陷入絕對論裡了。總是很奇怪,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為什麼這麼讀?有什麼規則?其實沒什麼規則。變化是不變的真理,相對是絕對的真理。凡事先接受,接受了才能學習,接受了才能理解。如果不接受,總是想先弄清楚為什麼再接受,那就永遠不會知道為什麼。

原文附在下面:

其實中文並不算是完全的表意字啊。個人覺得,傳統的象形文本才算是表意文字,比如"龜"很像乙隻烏龜,"月"形狀像個月亮,"行"是兩個人在走,這樣的文字才叫表意文字,但是這類文字數量有限,於是發展到後來,很多字其實都是表意+表音,比如"鯉""狸",就是左邊表意,代表他是魚類還是獸類,右邊表音。所以漢字並不能算是完全的表意文字。

例如我身邊有本書叫做《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可以看到九個字裡至少有四個字都有表音的成分。

縱觀歷史發展,很多地區都先後出現了象形文本,而表意文字向表音文字進化算是一種歷史的趨勢。漢字給人感覺是,一開始用表意,表意不夠用了就用表意+表音,但是偏旁部首太多,沒有能夠總結提煉出表音的字母,算是一種進化未完全的文字。

表音文字,你只要會音標,哪怕你不認識,也能讀出來。表意文字,你不一定會讀,但能大概猜出是個什麼。比如氙,我不知道是什麼也知道是種氣體。

當然,英文也不光是毫無規律的表音文字,有很多的詞根是表意的,比如coworker,co是一起的意思,er是的人的意思,那麼你只要知道work是工作,你就知道這個單詞是一起工作的人,也就是同事的意思。所以有經驗的人看到乙個長單詞,基本能猜出大概意思。說英文純表音,只能說你英語學的太爛了。

綜上所述,中文和英文都有表音和表意的成分,而英文更提煉更有規律,字母使用起來也更加方便。當然,中文是我們的母語,你非要說中文牛逼也沒什麼可說的,我估計我再多說又有人罵我美分了。少年,不是你覺得中文牛逼,你英文學不好就有理由了,給你學習時間學英文你都學不好,還有臉在這裡辯?

物件導向並不是必要的

程式開發並非一定要物件導向不可,物件導向是一種方式,但是不是唯一的方式,這種方式很多時候有用,不代表任何時候都是最高效的,更不是唯一的真理。物件導向將相關的狀態屬性和操作方法放在乙個實體中,起到了歸類和分而治之的作用。對於乙個系統來說,這個是最根本的方法。但是物件導向的分而治之並不完美。面向過程也有...

物件導向並不是必要的

程式開發並非一定要物件導向不可,物件導向是一種方式,但是不是唯一的方式,這種方式很多時候有用,不代表任何時候都是最高效的,更不是唯一的真理。物件導向將相關的狀態屬性和操作方法放在乙個實體中,起到了歸類和分而治之的作用。對於乙個系統來說,這個是最根本的方法。但是物件導向的分而治之並不完美。面向過程也有...

堅持,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一朋友,一本院校畢業,在醫療行業幹了1年,做藥品銷售代表。覺得幹得沒有成就感。就自學計算機謀求轉型。他當時選擇很多人都不願去的非洲,針對性地練習半年英語。社招進了華為。英語尚好,還願意去熱帶,雖然技術次了點,但只要肯學就行,華為也何樂不為。幹了兩年半,女朋友寂寞難耐,提出分手。於是回國,離職。出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