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設定:
server-nfs:192.168.6.233
client-nfs-linux:192.168.6.243
client-nfs-windows:192.168.6.3
實驗步驟:
nfs-utils、rpcbind
【yum -y install nfs-utils】
【cd /opt】
【mkdir share】
【chmod -r 777 share】
【vim /etc/exports】
/opt/share 192.168.1.0/24(rw,all_squash)
nfsnobody:nfs的系統使用者
【systemctl restart nfs】
linux: mount -f nfs 《對方ip>:《共享的絕對路徑》 本地掛載點
【執行】-【cmd】-【命令提示符】
【showmount -e 192.168.1.110】
【mount \192.168.1.110\opt\share x:】
開啟【我的電腦】就可以看到共享的鏈結
配置檔案:/etc/exports
配置檔案目錄:/etc/exports.d
nfs服務的主配置檔案為/etc/exports,用於定義共享的目錄以及客戶端的許可權,格式如下:
/path/to/some_dir clients1(export_options,...) clients2(export_options,...)
其中clients支援以下幾種格式:
single host:ipv4,ipv6,fqdn
network:address/netmask
wildcards:主機名通配,例如,*.magedu.com
netgroups:nis域內的主機組,@group_name
anonymous:使用*通配所有主機
export_options的常見引數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general options:
ro:客戶端掛載後,其許可權為唯讀,預設選項;
rw:讀寫許可權;
sync:同時將資料寫入到記憶體與硬碟中;
async:非同步,優先將資料儲存到記憶體,然後再寫入硬碟;
secure:要求請求源的埠小於1024
root_squash:當nfs客戶端使用root使用者訪問時,對映到nfs伺服器的匿名使用者;
no_root_squash:當nfs客戶端使用root使用者訪問時,對映到nfs伺服器的root使用者;
all_squash:全部使用者都對映為伺服器端的匿名使用者;
anonuid=uid:將客戶端登入使用者對映為此處指定的使用者uid;
anongid=gid:將客戶端登入使用者對映為此處指定的使用者gid
更多引數資訊可以通過命令 man exports 檢視幫助手冊
nfs伺服器配置
nfs伺服器可以讓linux作業系統之間資料的傳送,比如你跑有linux系統的開發板和你linux電腦間資料傳送 在 etc exports 檔案中加一句話 nfs ser 192.168.0.rw,no root squash 儲存退出 nfs ser 其他linux機器 比如你的開發板 訪問的資...
NFS伺服器配置
配置nfs伺服器 如同windows之間的共享一樣,首先要確定共享的是哪個資料夾,允許哪些訪問者,還有賦予訪問者什麼許可權。這些都是通過修改 etc exports檔案來決定的,還沒有配置過nfs的這個檔案時空白的。vim etc exports 新增 如下 tmp rw,sync,no root ...
配置NFS伺服器
1 檢視nfs伺服器是否啟動 service nfs status 如下 表示正常啟動 2 配置nfs伺服器 vim etc exports 新增 如下一行 tmp rw,sync,no root squash tmp 共享目錄 可以訪問的共享目錄的主機ip,代表所有使用者 rw,sync,no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