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張圖很直觀的表明我們需要挖掘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使用者角色」在可用性設計裡,是乙個很重要的概念,之前很多關於使用者的討論,比如:「不要聽使用者的」「要不要聽使用者的」「以使用者為中心是有害的」「要關注使用者,學會傾聽使用者」等等,或許都從各自的角度來證明了自己的想法。今天在西貝那裡看到這樣一張圖:
從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不光開發團隊的不同工種的理解差別很大,而且使用者的期望和使用者的真正需要也不盡相同。
2、在設計時候適當運用角色,正好可以彌補設計與使用者真正地需求之間的差距。
下面我們先解讀一下上圖,按照從左之右,從上至下:
使用者的描述
根據使用者描述的理解
分析師的設計
程式設計師編寫
高階顧問的描述
專案策劃書
操作用使用的工具
使用者自己建造的結果
提供基礎支援的程度
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a. 我們先比較1、8和10會發現,不但使用者真正的需求和使用者的描述是有差別的,而且讓使用者自己去設計更是不且實際,使用者不是設計師,並沒有專業性的用軟體去表達自己的能力。鑑於使用者的侷限性和非專業性的問題,我們不能完全聽使用者的,更不能讓使用者去做設計。
b. 從2、3、4、5、6、7、9可以看出,最基本的方向和起點大家都是一致的,但理解確實差別很大,理解的層面和深度各異。此時我們需要有一種方法客觀的統一意識,朝使用者真正的方向努力,使用者角色是個很好的輔助方法。程式實施是實現了基本的功能,根本滿足不了需求;使用者顧問把使用者的需求誇大或者變的過於「高雅」;產品經理和分析設計師都只是接近使用者的真實需求。我們這些認識和想法,只有通過使用者驗證和反饋,來不斷的客觀修正,才能真正的達到使用者真實需求。
3、至於具體做法,是一門學問,藉此推薦兩本書,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大量的時間才能真正的掌握這門技能。
為何需要核函式
生存?還是毀滅?哈姆雷特 可分?還是不可分?支援向量機 之前一直在討論的線性分類器,器如其名 汗,這是什麼說法啊 只能對線性可分的樣本做處理。如果提供的樣本線性不可分,結果很簡單,線性分類器的求解程式會無限迴圈,永遠也解不出來。這必然使得它的適用範圍大大縮小,而它的很多優點我們實在不原意放棄,怎麼辦...
為何需要呼叫「super viewDidLoad」
super didreceivememorywarning void viewdidload 在上面的 中,什麼需要呼叫父類相應的方法呢?以viewdidload為例,父類 super 中的 viewdidload 會幫助你做一些初始化的工作,比如 a是父類,b繼承a,b 在viewdidload ...
為何需要驗證集?
在神經網路中有很多引數,有些引數,比如權重是可以通過訓練集學習更新的 但是有些引數是在訓練開始之前人為設定的,比如學習率 或初始學習率 層的大小等這類引數,我們可以稱之為超引數。這樣的引數一次訓練只能設定一次,很顯然為了找到乙個合適的數值,需要不斷調整其設定值,重複訓練模型,觀察其結果。那為什麼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