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英國諺語所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這學期的計算器工程的編寫,是在每一步的編寫,每一次的作業的完成上,最後才完成的。期間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通過詢問同學和朋友,自己網上的資料查詢,陸陸續續將其克服了。但是這個只是計算器的雛形,還有許多的缺點和不足。
<1>在處理批量資料的時候執行時間太長,**的執行效率不夠
<2>視覺化介面太醜23333===
<3>在編輯框的輸入,如果輸入的字串太長的話,編輯框無法顯示
<4>使用者體驗不好,只能處理簡單的+,-,x,÷
<2>完成計算器寫了大概1000行的**。
<3>本次課程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github,queue的用法,**規範,計算表示式的轉換,檔案的讀入和輸出,vs2016入門,mfc鍵盤響應)
<4>體會感受:通過計算器的乙個完整的工程編寫,更加體會到什麼是工程的一體化,要有完整的構思才開始編寫。其次是對於c++封裝的更加深刻的理解,每乙個class的處理,使得編寫更具有邏輯性。再有就是對視覺化介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再是一問三不知的小白了。
<5>今後的計畫:1.要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程式設計思想,始終有一條計畫線,這樣才不會偏離原本規劃的主題。2.對程式的封裝要良好,這樣才能保證**的安全。3.對於bug,要及時的修改。
<1>在編寫前,先規劃好計算器的個個部分的作用和編寫的大概流程
<2>**的規範應該嚴格遵循
<3>使用者的體驗介面優化
<4>批量計算的優化
第七次作業總結
知識點總結 1.變數 表示式,將賦值運算子右側表示式的值賦給左側的變數 2.自增自減運算子使變數的值增1或減1,有四種形式 i i i i 3.i i 和 i i 的區別 執行完自增 減 運算後i的值都加 減 1,但表示式的值不同 i i 的值為原值,i i 的值為增 減 1後的值 4.自增減運算子...
第七次作業總結
1.知識點 1 資料的基本型別 整型 短整型 short 資料長度 32位 整型 int 資料長度 16位 長整型 long 資料長度 32位。浮點型 單精度浮點型 float 資料長度 32位 雙精度浮點型 double 資料長度 64位。字元型 資料的基本表現形式為常量和變數。2 常量 符號常量...
第七次作業
磁碟管理和維護 磁碟檔名 dev sd a p 1 128 dev hd a p 1 128 dev vd a p 1 128 heads 磁面 sectors track 扇區 cylinders磁柱 分割槽命令 fdisk dev sd 格式化 mkfs.ext4 dev sda mkfs.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