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生命週期通常分為3大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若干子階段,即:3個階段、8個子階段:核心思想:按工序將問題化簡,將功能的實現與設計分開,便於分工協作,即採用結構化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將邏輯實現與物理實現分開。將軟體生命週期劃分為制定計畫、需求分析、軟體設計、程式編寫、軟體測試和執行維護等六個基本活動,並且規定了它們自上而下、相互銜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級下落。- [1]. 計畫階段: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
- [2]. 開發階段:
初期: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
後期:編碼、測試;
- [3]. 執行階段:軟體維護。
各項活動嚴格按照線性方式進行,當前活動接受上一項活動的工作結果,實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內容。當前活動的工作結果需要進行驗證,如果驗證通過,則該結果作為下一項活動的輸入,繼續進行下一項活動,否則,返回到前面,甚至更前面的活動修改。
按照瀑布模型的階段劃分,軟體測試可分為:[1] 單元測試、[2] 整合測試、[3] 系統測試 。
特點:- [1] 專案從開始到結束按照一定的順序執行。
- [2] 文件驅動的,各個階段不連續也不交叉。
- [3] 將軟體生命週期的各項活動規定為依據固定順序連線的階段性工作。是一種線性模型
優點:
- [1] 提供乙個模板,為分析、設計、編碼、測試和支援等提供乙個共同的指導。
- [2] 為專案提供了按階段劃分的檢查點,當前一階段完成後,只需關注後續階段。
- [3] 支援結構化軟體開發,促進軟體開發工程化,控制軟體開發的複雜性。
- [4] 可在迭代模型中應用瀑布模型。
缺點:
瀑布模型強調文件的作用,要求每個階段都要仔細驗證。但是,這種模型的線性過程太理想化,已不再適合現代的軟體開發模式,幾乎被業界拋棄,其主要問題在於:
- [1] 各個階段的劃分完全固定,自由度低,缺乏靈活性,階段之間產生大量的文件,工作量大。
- [2] 模型線性,使用者只有等到整個過程的末期才能見到開發結果,開發風險大。
- [3] 早起的錯誤可能要到開發後期的測試階段才會發現,進而導致嚴重後果。
- [4] 突出缺點是不適應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難以調整。
軟體開發模型
軟體開發模型 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 是指軟體開發全部過程 活動和任務的結構框架。軟體開發包括需求 設計 編碼和測試等階段,有時也包括維護階段。軟體開發模型能清晰 直觀地表達軟體開發全過程,明確規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動和任務,用來作為軟體專案工作的基礎。對於不同的軟體系統...
軟體開發模型
前提 在介紹軟體開發模型之前,要說一下軟體的生命週期,如同人的一生一樣,要經過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直到衰老死亡的過程。同樣,乙個軟體產品也要經過計畫,分析,設計,程式設計,測試和維護直到被淘汰的過程,軟體的這一過程稱為軟體生命週期。定義 軟體開發模型 software develo...
軟體開發模型
常見的軟體開發模型有瀑布模型 演化模型 螺旋模型 噴泉模型。1.瀑布模型 wate ll model 將軟體生命週期劃分為需求分析 軟體設計 程式編寫 軟體測試和執行維護等基本活動,並且規定了它們自上而下 相互銜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級下落。不適應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開發模型是線性的,使用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