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開發模型

2021-08-19 18:54:04 字數 1188 閱讀 2128

常見的軟體開發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噴泉模型。

1.瀑布模型(

wate***ll model

):將軟體生命週期劃分為需求分析、軟體設計、程式編寫、軟體測試和執行維護等基本活動,並且規定了它們自上而下、相互銜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級下落。

不適應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開發模型是線性的,使用者只有等到整個過程的末期才能見到開發成果。對於需求不確定的軟體產品不適合採用瀑布模型。

缺點:瀑布模型缺乏靈活性,無法通過開發活動澄清本來不夠明確的活動。因此,當使用者需求比較明確時才使用此模型。

2.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也稱為快速原型模型。

是通過一些快速原型語言先構建出軟體產品的原型系統,這樣可快速的和使用者互動,使用者通過該原型系統具體的了解該款軟體,並通過原型發現使用者需求的遺漏,同時使用者參與度相較於瀑布模型加大了不少,彌補了瀑布模型的不足。但可能導致系統設計差、效率低,難於維護。

快速原型方法可以克服瀑布模型的缺點,減少由於軟體需求不明確帶來的開發風險,具有顯著的效果。

3.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將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相結合,綜合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的優點,並增加了風險分析。

適用於內部的大規模軟體開發:螺旋模型強調風險分析,

包含4個方面活動:制定計畫,風險分析,實施工程,客戶評價;

4.噴泉模型(water fountain model):

主要用於描述物件導向的開發過程。噴泉一詞體現了物件導向開發過程的迭代和無間隙特徵。即允許開發活動交叉、迭代地進行。

軟體開發過程的各個階段是相互迭代的、無間歇的。軟體的某個部分常常被重複工作多次,相關物件在每次迭代中加入漸近的軟體成分。

迭代:模型中的開發活動常常需要重複多次,在迭代過程中不斷完善軟體系統。

無間隙:指在開發活動(如分析、設計、編碼)之間不存在明顯的邊界。

適合於物件導向的軟體開發,開發效率相對較高。

缺點是常規的專案管理方法不適用。

5.v6.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好處是軟體開發可以較好地適應變化,客戶可以不斷地看到所開發的軟體,從而降低開發風險。

是將軟體產品作為一系列的增量構件來設計、編碼的。

這樣既可以快速的向使用者提交可完成部分功能的產品,有能讓使用者有較充裕的時間適應新系統。

這樣的開發模型需要開放式的體系結構,同時可能會導致開發的軟體設計差、效率低。

軟體開發模型

軟體開發模型 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 是指軟體開發全部過程 活動和任務的結構框架。軟體開發包括需求 設計 編碼和測試等階段,有時也包括維護階段。軟體開發模型能清晰 直觀地表達軟體開發全過程,明確規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動和任務,用來作為軟體專案工作的基礎。對於不同的軟體系統...

軟體開發模型

前提 在介紹軟體開發模型之前,要說一下軟體的生命週期,如同人的一生一樣,要經過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直到衰老死亡的過程。同樣,乙個軟體產品也要經過計畫,分析,設計,程式設計,測試和維護直到被淘汰的過程,軟體的這一過程稱為軟體生命週期。定義 軟體開發模型 software develo...

軟體開發模型

1 瀑布模型 又稱經典生命週期模型,它體處理乙個系統的 順序的軟體開發方法。2 增量過程模型 2.1 增量模型 以迭代的方式運用瀑布模型,隨著時間的推移,增量模型在每乙個階段運用線性序列,生產出乙個軟體的可交付的增量。第乙個增量往往是核心產品,滿足了基本的需求,然後在後續的增量開發中,不斷的擴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