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性一致性原則
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已區分開,我們可對正常心理繼續細分:
①心理健康:符合十標準
②心理不健康:不符合十標準,根據程度不同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症性心理問題
郭念鋒在2023年在《臨床心理學概論》中提出心理健康十個標準:
週期節律行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比如白天思維清晰,注意力高,適於工作;晚上能進入睡眠,以便養精蓄銳,第二天工作。如果乙個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著覺,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動的固有節律處在紊亂狀態。
意識水平
意識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為客觀指標。如果乙個人不能專注於某種工作,不能專注於思考問題,思想經常開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現工作上的差錯,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了。
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圍環境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維的動搖,有時表現為意志力薄弱。他們的情緒和思維很容易隨環境變化,給精神活動帶來不太穩定的特點。
心理活動強度
這是指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種強烈的精神打擊出現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遺留下後患,可能因為一次精神刺激而導致反應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強的人雖有反應但不致病。
心理活動耐受力
這是指人的心理對於現實生活中長期反覆地出現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這種慢性刺激雖不是一次性的強大劇烈,但卻久久不消失,幾乎每日每時都要纏繞著人的心靈。
心理**能力
由於人們各自的認識能力不同,人們各自的經驗不同,從一次打擊中恢復過來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恢復的程度也有差別。這種從創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稱為心理**能力。
心理自控力
情緒的強度、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方向和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當乙個人身心十分健康時,他的心理活動會十分自如,情感的表達恰如其分,詞令通暢、儀態大方,既不拘謹也不放肆。
自信心
乙個人是否有恰當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種標準。自信心實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提高。
社會交往
乙個人與社會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標誌著乙個人的精神健康水平。當乙個人嚴重地、毫無理由地與親友斷絕來往,或者變得十分冷漠時,這就構成了精神病症狀,叫做接觸不良。如果過分地進行社會交往,也可能處於一種躁狂狀態。
環境適應能力
環境就是人的生存環境,包括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工作性質、人際關係等等。人不僅能適應環境,而且可以通過實踐和認識去改造環境。
符合以上標準即為心理正常中的健康心理,不符合的即為心理不健康,不健康的部分如果鑑別呢,看來訪者內心衝突的型別,是變形衝突還是常形衝突,變形衝突對應神經症性心理問題,常形衝突對應一般心理問題或者嚴重心理問題
常形衝突:具有現實意義(即與重要現實生活事件和出境關聯),有明顯道德意義;例如家人被確診得了某種疾病,內心不安,擔心其健康情況
變形衝突:不具備現實意義(即日常生活瑣事外行人不理解),不具備道德色彩;例如感冒了每天糾結是否吃藥
一般心理問題與嚴重心理問題鑑別:
根據以上內容心理正常部分全部鑑別開來,總結一下,先排除軀體疾病,然後用三原則區分出心理正常和心理異常,根據十標準鑑別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根據衝突型別鑑別出神經症性心理問題,根據刺激性質持續時間反映強度是否泛化鑑別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
附:神經症與可疑神經症的鑑別:
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分 怎樣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
郭念鋒 1986 認為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具體標準一時難於確定,但基本原則是可以說清楚的。根據心理學對心理活動的定義 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是腦的機能 從心理學對人類心理活動的定義出發,結合心理活動的特點,明確提出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第一,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因為心理是客觀現實的...
屬於正常的異常心理
衡量乙個人的健康狀態,心理是否健康是乙個重要指標。所以,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培養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注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心理學家認為,現實生活中,絕對的 十全十美的心理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些短暫的異常心理也會發生在正常人身上,不能視為病態。焦慮反應 人們為適應某種特定環境而作出的一種反應方式。如登...
隨想 與心理諮詢師和朋友傾訴的區別
大家生活中可能會經歷各種挫折和打擊,造成心理上暫時的不健康。這裡我想談談和心理諮詢師傾訴的優勢。從我自己感受來說,朋友相對於諮詢師有以下不好的地方 1.對於朋友無法敞開心扉,一些比較陰暗 噁心 難以令人接受的東西無法和朋友訴說。在和朋友傾訴的過程中會故意模糊 跳過一些細節。但某些細節其實會帶給自身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