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很魔幻的一年,但好在這特殊的一年中,經歷了一些事情,閱讀了一些書籍,終於明白了一些之前的困惑。因為覺得自己這些感悟可能具備一些普適性,所以作本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經常會有**拿 35 歲來製造年齡焦慮,但現實生活中,我也見過不少超過 35 歲的程式設計師。在中國幾十年前是沒有程式設計師,就如同再往前幾十年,中國是沒有農民工的概念的。
我出生在農村,父輩基本上都進城打工,一般是當泥工,也就是泥瓦匠,通俗講就是農民工。農民工確實收入微薄,但 08 年後有了改善,我記得我有個哥們他做木工,別人找他幹活,他說沒有 400 一天他不幹,那還是 2009 年的時候。
初中教科書就告訴我們市場要講供需關係,那麼工種其實也是由供需決定的。
08 年我們大力發展基建,對於農民工而言,其實是幸福的,因為需求的旺盛,農民工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記得多年前乙個段子,在地鐵上兩個農民工在討論 iphone 也不貴嘛,乙個月工資就隨便搞定,然後地鐵中其他穿著光鮮亮麗的白領們默默收起手中的蘋果手機很久沒有說話。
而現在,我們提出新基建。新基建就有數位化,我在的汽車行業數位化已經明顯就是趨勢,和**商打交道的過程也得知很多城市也在搞「數字孿生」工程,通俗的講未來的現實世界會有乙個數位化的世界與之對應。
未來的數位化也是將現實世界進行對映,這個會是乙個巨大的需求缺口。
有需求就會有**,數位化的東西離不開軟體實現,軟體實現離不開軟體編碼、維護,具體到人就是會產生大量的崗位,甚至是新的崗位。
大多數人瞧不起農民工,但大基建的前提下,農民工的需求很旺盛,如果不懶的話,農民工是可以生活得很富餘的,想想你們村,是不是 08 年前青瓦紅磚,08 年後是不是農村小洋樓鱗次櫛比?
所以,回到程式設計師這個話題,因為數位化的原因,未來需求會更旺盛。
從短期來看,我們確實會被各類裁員、優化資訊所嚇到,人都有同理心,都害怕悲劇在自身重現。
但從長期趨勢來看,程式設計師會更多,都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我更相信人人都會懂程式設計。
當然,你如果要咬文嚼字,說不是人人都可以程式設計,那當我沒說。我想說的是,數位化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多的人具備基礎的數位化知識。
有數位化,就有大量的**要編寫,也有大量的軟體系統要公升級,大量的舊系統要維護,長期來看,這些都是旺盛的崗位需求。
大概程式設計師選擇入行時,都想著自己要從事的是乙份高科技工作,所以從意識上就有意無意賦予了自身一些特殊的象徵,但很多時候這種強加的意義讓自己焦慮不已。
我經常在想,當李鴻章第一次面對美國的高樓大廈時,他心理是什麼樣的衝擊感。
那些在清朝能建高樓大廈的人算不算高科技人才?
那些能建立現代船舶、火車、汽車的人算不算高科技人才?
我想在當時肯定算的,那麼現在呢?
應該不算。
如果是金融公司,那麼所有螞蟻員工其實和傳統的行業員工沒有什麼兩樣。
給自己賦予一定的意義能夠促進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但另外一方面會容易讓自己陷入一種「能力陷阱」當中。
程式設計師很容易覺得自己很特別,因為我也是程式設計師,所以我很清楚有很多程式設計師的口頭禪就:*** 就傻 x,他懂個屁。
其實,術業有專攻,在現代社會中,每乙個崗位的出現都是社會精細化分工的結果,我們應當客**待這件事情。
不活在自己強加的意義當中有個好處就是可以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
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的好處就是,你會發現你經歷過的東西其實在別的行業習以為常。
你說 35 歲會失業,那體育冠軍退役後還賣藝呢。
你說都是青春飯,可青春飯的行業可多了。
為什麼你就不行呢?
吳曉波在他的書《激盪三十年》中提到乙個現象,如果看經濟效益好不好就看看村口有沒有人打牌,沒事做的時候農民工就聚集在村口休閒娛樂,有事情做的時候就全部外出打工,村莊就變得空蕩蕩只剩下老人和狗。
程式設計師喜歡自稱「碼農」,但自是自嘲而已,旁人真叫喚肯定急眼。
但社會在發展,如果真有一天,新基建如同現基建,程式設計師褪去科技屬性回歸碼農屬性,你能接受閒時呆家裡,村口聚集打牌,忙時披掛上陣擼**嗎?
如果,你覺得不能接受那又是為何呢?
大部分人會說:我們不一樣?
但真不一樣嗎?為什麼不一樣呢?
在資本家面前,你真以為不一樣嗎?
我知道有很多文章說程式設計師要及早轉型,當專案經理,當產品經理,做技術管理。
我也認同,但這不現實。
自接觸自動駕駛後,天天和演算法打交道,也就是天天和數學中的概率論和統計學打交道。
這世界上有乙個正態分佈,也有個帕累託原則。
先說正態分佈,這世界除了天才和傻子,絕大多數人都是正常人,身高、顏值、智力。
所以,不出意外,你我都是普通人。
帕累託原則就是「二八定律」, 80% 的價值是由 20 % 的人完成的,或者說 20% 的人甚至更少拿著了行業 80% 的收入。
有些人壞就壞在狂吹噓那 20%,人為製造焦慮或者製造氛圍讓你覺得自己應該、應當、可以、值得進入那 20% 的行業頭部。
可考慮到正態分佈,考慮到人群基數,我們可都是正常人吶!
不是否認說要上進,但認清自己是乙個普通人會更踏實。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是乙個普通人,自己只是從事乙份普通的工作後,你會發現原本的焦慮其實也迎難而解了。
生活無非就是求碗熱湯,程式設計師無非就是 coding 和 debug ,扯那麼多戰略規劃、專案管理、產品運營作甚?
絕大多數人成不了架構師,絕大多數人成不了專案經理,你的專業能力就是你的鐵飯碗,不要輕易放棄。
當然,你有能力轉型那也鼓勵你,我只是認為絕大多數程式設計師還是腳踏實地的好,畢竟大概率是不善言辭,沒有必要拿別人的長處來戳自己的短處,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價值。
人不好的習慣大概有 3 種:
有人口頭總說我過去如何如何,其實拋開主觀因素,會發現過去也沒什麼厲害的地方,也沒有什麼牛x的地方。
有人當下享樂,只問今朝。
有人總對過去不滿,對現在惶恐,總想著未來快的到來。
我自己屬於第三種,我內心總對現在惶恐,我閱讀大量的書籍,訂閱大量的專欄,不停的否定自己現在不夠好。
我希望我快點成長,快點厲害起來。
這種心理支撐了我不斷成長,也不斷反噬我的內心,我太焦慮了。
後來閱讀心理的書籍,我才決定要慢下來。
我其實是內心恐懼,我並不能處理好當下,所以一直活在虛妄的幻想當中,幻想未來我會成為更好的我。
所以,我的一切急於求成,學習各種套路招式無非就是想迴避當前,貼近未來的幻想。
有人說該松的松,該緊的緊,又說過不要練死勁,要用巧勁,要接化發,要四兩撥千斤,講起來頭頭是道,很有哲理性,而魔幻的現實是被人揍得鼻青臉腫。
每乙個虧損的家庭都有乙個自以為是的股神。
每乙個失敗的產品都有乙個無所不能的「x布斯」。
每乙個千瘡八孔的系統都有乙個揮斥方遒的技術專家。
這世界有太多的聰明人,太多喜歡巧勁和乾坤大挪移的人,但其實站在上帝的視角看,所有的概率事件不過是重複的演練。
我是個普通人,我是個普通的程式設計師,與其緬懷過去,幻想未來,丟到虛妄的巧勁,踏踏實實做好當前,何必要成為最好的自己,現在不就是最好的自己嗎?
說的殘酷點,通俗點,我們都是工具人,解決業務問題就是我們的價值,再高階一點,提公升系統效能,認認真真學好演算法是最靠譜。
所以,踏踏實實沒有什麼不好,認真應對當前問題,少扯談是我們程式設計師價值所在,也是我們拿相對高薪的理由。
程式設計師不要總想著四兩撥千斤
2020 年是很魔幻的一年,但好在這特殊的一年中,經歷了一些事情,閱讀了一些書籍,終於明白了一些之前的困惑。因為覺得自己這些感悟可能具備一些普適性,所以作本文和大家一起分享。經常會有 拿 35 歲來製造年齡焦慮,但現實生活中,我也見過不少超過 35 歲的程式設計師。在中國幾十年前是沒有程式設計師,就...
程式設計師不要總想著四兩撥千斤
大概程式設計師選擇入行時,都想著自己要從事的是乙份高科技工作,所以從意識上就有意無意賦予了自身一些特殊的象徵,但很多時候這種強加的意義讓自己焦慮不已。我經常在想,當李鴻章第一次面對美國的高樓大廈時,他心理是什麼樣的衝擊感。那些在清朝能建高樓大廈的人算不算高科技人才?那些能建立現代船舶 火車 汽車的人...
PM談判心得4 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
此法適合於你是作為乙個專案的子專案的專案經理。背景 因為你合作夥伴的原因,變更多,進度延遲,無法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並且已嚴重影響了下乙個里程碑。此時你已無法憑己之力解決這個問題。這時,你需要做的是。1 所有的延遲的原因的證據。2 預計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當前任務。做好這些後就可以發給合作夥伴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