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的事情使用者直接會用,那麼容易出事故。所以,我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等著「接鍋」。如果做的事情使用者不直接用,那麼請等著接鍋。
自己的工作該做什麼,甚至是自己能做什麼,別人已經幫你安排好了那是乙個周五,當周的工作非常多,大家不想週末再來加班,所以早上班的時候,團隊成員都準備好晚上10點後下班了。
突然,老闆跟我說,11點銷售給你打**,有個事情需要支援一下。
很準時,11點,銷售**來了,說他1個月前接了個小專案,一直沒做,下周一就是交付日期了,現在必須馬上做,不然就要違約了
我的內心:你早幹嘛去了,提前乙個月接的活,剩半個工作日告訴我!
我壓制住內心的小宇宙,問銷售:「具體是什麼事呀?為什麼不早點說?」
銷售:「這具體什麼事我也不清楚,是a技術團隊的同事跟我一起去談專案的,他說這個活,b技術團隊半天就能幹完,特別簡單,所以我就不著急了。」
我:「哦,那你就聯絡b技術團隊吧,為什麼給我打**?」
銷售:「3天前我就聯絡b技術團隊的產品經理了,但是那個人好像出國休年假了,**打不通,找他們技術,技術都很忙,所以我又等了等,沒想到對方年假休這麼多天,到現在我也聯絡不上。」
我:「那給我打**,我能做什麼?」
旁白:a團隊,b團隊,x團隊是完全三個平級的技術團隊。b團隊和x團隊,就這麼被安排了。
你以為從公司利益和解決問題出發就對了?只要頭上有鍋在飄,你永遠是錯的這麼聽起來,不能讓公司違約啊,沒什麼可說的,安排兩個同事,把手頭的工作安排到週六做,馬上開始支援這件事。
從看專案文件開始,到諮詢使用者,還涉及到了第三方的技術服務,一邊問,一邊摸索操作方法(客戶是上帝,既不能把人家問煩了,還不能暴露我們乙個月啥都沒乾),一直忙到下午5點。
我發現這個事情確實是b團隊做更合適,我們做要多付出幾倍的成本,不考慮辛苦不辛苦,肯定是做不完了。
我找到了負責對外相關的老闆,把事情說清,然後把所有我們已經搞清楚的事情,一起轉交給了b團隊,對我們自己來說,這流逝的大半天時間,只能自己加班了,不然本職工作肯定做不完了。
我學不會冠冕堂皇地胡扯對b團隊來說,這也是「飛來橫禍」了,週末加班,幹了兩天一夜,終於在周一的時候,事情如期交付了。
週會,我們的呀外雲事件的領導在會上發言了:「
這個事情b團隊做的非常好。
明白人:產品經理休假期間一直失聯就沒事了唄?
銷售自己把手榴彈的環拉了,在手裡握了乙個月,然後扔給隊友就沒事了唄?
a團隊安排誰做都行就沒事了唄?
很有創業精神!
明白人:他們是先問有沒有加班費,沒加班費有倒休也行,沒倒休這活幹不完。
有倒休,怎麼申**班,需要哪些領導批,這些領導什麼時候能批完?什麼時候能用倒休?加班一天,倒休是給1.5天嗎?先批我兩天加班再幹活吧。
事情都火燒眉毛了,還能這麼冷靜,嚴謹。這不是創業的主人翁精神吧,這應該是少一分錢都不行精神吧!
我們就是要讓事情發生!!!"
明白人:這句話承包了我一年的笑點。
真相永遠只有乙個,那就是領導琢磨出來的事情交付是周一,呀外雲領導開會發言是周四,這中間還有乙個小插曲。
領導在公司內容的協作工具上跟我溝通:
說明:這個協作工具,暫且叫:寫給天上的信
領導:你幾點接到銷售**的?
我:上午11點。
領導:你幾點把事情轉交給b團隊的?
我:下午5點。
領導:中間你在幹嘛?
我:銷售和a團隊的負責人都說不清楚這件事是做什麼,我們在跟使用者溝通,也在自己摸索,了解具體工作內容。
領導:要6個小時嗎?
我:那是客戶,問問題要小心翼翼,我們接了人家專案1個月了,交付前問人家要做什麼,這能直接說嗎?
領導:我明白了!
我的內心:毛利偵探,您明白什麼了?要不要我去叫柯南?
領導眼裡真相只有乙個:我不想幹活,推給別人還不及時,快下班了,把活推給別人,既對公司的事情不負責,還導致同事加班!
好吧,這全方位無死角的鑄鐵大鍋又扣我頭上了!
我想,有一天我不會讓下屬因為擔心付出沒保障,而在幹活前談條件。也不會自己閒來無事,就偵破個冤假錯案!!!
我被「逼」創業了 七
搶功勞的基因要滲透到血液裡 公司在前一年12月設計了乙個練習冊產品,設計稿出來,負責人就離職了。這個產品就是將學生在過去一周或乙個月內做錯過的練習題,彙總到一起,再增加一些與原錯題知識點類似的增強練習題。耆總在1月份的時候接手產品工作,3月份周頻率的練習冊上線,4月份月頻率的練習冊上線。這時候,耆總...
30幾歲程式設計師去哪了?創業都是被逼的。
30幾歲程式設計師去哪了?有的人說創業,可是在我看來,30幾歲的人都是被逼無賴,才去創業的。因為我們30 精力上比不上年輕人,學習能力比不上年輕人,說真的,真的是這樣,你想想,20 的時候一晚你還可以來2下,30 了每晚來一下,你等著哭吧。所以精力更不上啊。不過30 了,如果你前10年是持續的輸出,...
26歲那年,我創業了
26歲那年,我創業了,28歲的時候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30歲那年,我走上了打工的路,2020年我買了人生的第二套房。最近與多個創業的朋友交流 有的很有危機感,有的很焦慮,這讓我感同身受!30歲的你,創業了嗎?上有老下有小的你,在這個時候揹負得太多,謹記創業需謹慎,輸一次輕者傷筋動骨 重者永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