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這個詞倘若用蘭波的詩來翻譯,必定是那最出名的一句「生活在遠方」。「洋」和「外」誠然指的是西洋和外國,但我們不妨往大里解讀:「洋」是異域,是神秘;「外」是遙遠,是未知,這可不就是「遠方」的全部含義了?「洋」和「外」可不就是「遠方」這個內涵最恰當的外延?撇開其他各種不談,光只這一點理由,人們「崇洋」,人們「媚外」也都無可厚非了。從這個角度講,「崇洋媚外」恰恰是褒義詞,是無可指摘的。如若不是這樣,當年海涅欲「乘著歌聲的翅膀」,「向
著恆河的原野」,飛往「最美的地方」,可不就要被斥為「崇洋媚外」了?
我就是個頂「崇洋媚外」的人,喜歡極了外國文學。從小就驚異於課本裡長長的外國名字,中學以後就將頭埋進一頁一頁的書裡,咀嚼法國的乳酪,思慕英國的紳士,痴迷於美國南方的莊園,做著丹麥童話式的夢。久而久之,就得了這麼個好聽的名聲。
「洋」和「外」投射在空間上是未知的異域,投射到時間上便是遙遠的古代。豎行排版、繁體字、或文言或古白話,古代文學像高深的佛光,看不清,只滿心景仰;又像精緻的古玩,猜不透,又一味摩挲。遠古神話、先秦散文、漢賦、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似一串長長的明珠,閃耀在各自的時空。
於是我驚異地發現,我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崇洋媚古」。但我旋即又發現這個說法也不恰當,因為在古代文學之外,我還喜愛中國的現代文學,而且喜愛程度甚至超過了古代文學。
中國的現代文學嚴格來說是乙個不太遠的時代。它於我而言是乙個交織著新與舊,充斥著熱血與激情的存在;更因為這乙個浪漫的存在已經逝去了,我便潛意識裡將它歸進了時間的「遠方」。所以我不是「崇洋媚古」,還是「崇洋媚外」。
於是我更加驚異地發現,在我所有對文學的喜愛裡,是不包括當代的,中國的當代。我對中國的當代文學從來沒有乙個完整概念,沒讀過幾部作品,也沒想過去讀幾部作品。像我這樣乙個人,照理說對中國的當代文學是不該有什麼想法的,而事實是,我自覺而又自信地忽略了它的「價值」。
首先是因為它在我所處的時代,其次它與現代文學比起來顯得太過黯淡,至少我認為是這樣。乙個是光芒萬丈的「遠方」,乙個是色澤黯淡的「眼前」——你看,真的不能怪我。我也許是乙個連劇本都沒看的蹩腳的三流演員,在「我的文學,我的態度」這幕劇裡認真地演起了「傲慢與偏見」,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傲慢與偏見」,演得煞有介事、自得其樂。
諾貝爾文學獎一直是國人心中的一座聖山,然而一直沒有人能夠爬上去,它便成了一種遺憾,轉而又成了人們攻詰中國當代文學的證據;終於莫言爬了上去,然而似乎造成了更大的遺憾,「爬上去」這一事實又轉而成了人們質疑聖山神聖性的證據。如果魯迅或沈從文得了,想不會有如此多的非議。
這場「爬山」運動似乎證明了乙個沒有明言的事實:不是諾獎不認可中國當代文學,是中國當代文學沒有認可自身。我隱隱約約地覺得一點:這不是我乙個人的「傲慢與偏見」,這是乙個時代的「傲慢與偏見」。
這場「傲慢與偏見」的戲是有理由解釋的。
現代作家絕對是幸運的一代。動亂是他們日常吃的飯,變化是他們日常喝的水;吃得太多,喝得太多,要說的話也愈加的多,為人生,為藝術,為國家,為慘淡的光景裡充實的錢袋——這是乙個適合創作的時代。
當代作家們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動亂倒是經歷了不少,可是莫名其妙地被政治掛了鉤;變化也見到了很多,可是無可奈何地遭遇了商業。於是筆尖不是遭到了壓抑,就是觸不到市場;話要麼只能隨著別人的意願說,要麼只能順著別人的口味說——這不是適合創作的時代。
而且現代作家們從來不用擔心自己的話無人贊同,無人讚美。舊時代的封建文學已經被排除在外,未來時代的文學還麼有到來,廣闊的時空裡只剩了自己,這一群破壞者,這一群開拓者,這一群天才,這一群驕子;可讚美的只有自己,值得讚美的也只有自己。
現代作家盛讚自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他們確實值得盛讚。歷經了時間的沉澱,他們儼然成了一座高峰,橫亙在當代文學前路的高峰。
想到這一層,乙個念頭冒了出來:如果20年後中國當代文學的價值被極大地意識到,曾經批判的時代在那時看來成了文學的盛世,曾經令人厭惡的年輕人成了令人敬畏的天才——這不就顯得太過諷刺了嗎?
當然,這只是假設。但我不能不想到陶淵明。在他的時代,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一樣,隱逸在不被世人注意的角落。如若不是蕭統,不是其後諸多的詩人文豪,他和他的作品很可能永久地隱逸在歷史的塵埃。即便他後來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失落的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歸宿又怎麼樣,再多的盛讚與推崇於他又有何關係,這只是一場遲來的錯位。他的時代欠他乙個公平,歷史彌補不了他這個公平。
當初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靠著理解解除了對彼此的傲慢與偏見,當然這花了一些時間。我知道要破除我的「傲慢與偏見」還需要乙個過程,還需要時間。我得說我現在還是死硬的「崇洋媚外」分子,頑固地偏愛外國文學、中國的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值得慶幸的是我已經準備走出第一步:試著不傲慢、不抱偏見,試著去理解。誰知道呢,也許這將是一次完美的結合,我可不能因「傲慢與偏見」錯過了一場美麗的愛情。
傲慢與偏見
崇洋媚外 這個詞倘若用蘭波的詩來翻譯,必定是那最出名的一句 生活在遠方 洋 和 外 誠然指的是西洋和外國,但我們不妨往大里解讀 洋 是異域,是神秘 外 是遙遠,是未知,這可不就是 遠方 的全部含義了?洋 和 外 可不就是 遠方 這個內涵最恰當的外延?撇開其他各種不談,光只這一點理由,人們 崇洋 人們...
讀書隨記 《傲慢與偏見》(4)
第二十二章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過相當教育的青年女子,總是把結婚當作僅有的一條體面的退路。儘管結婚並不一定會叫人幸福,但總算給她自己安排了乙個最可靠的儲藏室,日後可以不致挨凍受飢。第二十四章 你千萬不能為了某乙個人而改變原則,破格遷就,也不要千方百計地說服我,或者說服你自己去相信,自私自利就是謹慎,糊...
《傲慢與偏見》的讀書筆記與讀後感作文2400字
書評正文 天啊,幸虧我生在了現代!若生在伊莉莎白和簡的年代,命運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啊!首先,你得出生在乙個富貴之家,父母要有足夠的產業和眼光來支援你的教育 那個時代,19世紀初時的社會 那時我國還是大清呢 教育仍只能算貴族階級的奢侈品。比如書裡高高在上的嘉芙蓮夫人聽到伊莉莎白家裡居然沒有家庭教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