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嘗試以博弈理論來分析鉅鹿之戰,從而引出貫序博弈,並闡述如何通過可信的威脅而改變事件的結果。
項羽提戈來救趙, 暴雷驚電連天掃。
臣報君仇子報父, 殺盡秦兵如殺草。
戰酣氣盛聲喧呼, 諸侯壁上驚魂逋,
項王何必為天子, 祗此快戰千古無!
這是清代詩人鄭板橋對「鉅鹿之戰」中的項羽一生英勇氣概的讚頌。我們從中可以想象項羽在萬馬之中左衝右突,勇武過人的雄風。鉅鹿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雙方兵力大概是項羽有數萬人,而秦軍有四十萬,差不多十倍之差。當時項羽率全部楚軍渡過漳水,令全軍「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最後取得了勝利。
當然鉅鹿之戰項羽之所以可以以少勝多原因有很多,這裡我們著重討論破釜沉舟這個策略所起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如果雙方兵力懸殊,那麼兵力多的應該會取勝;當然,這是建立在雙方戰鬥力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在鉅鹿之戰中,我們可以認為項羽的部隊戰鬥力較強,但是一般來說也不可能在正面戰鬥中擊敗十倍於自己的秦軍,即使秦軍實際上有相當的一部分是從監獄釋放的囚犯組成的。那麼除了戰鬥力優勢,項羽採用了什麼策略來改變了正常的結果呢?
首先,我們需要為這次事件進行建模。我們假設雙方都奮勇作戰的話,都會損失慘重;而一方勇敢,另一方怯戰逃跑的話,那麼勇敢方會得到勝利。收益如下:
(1)雙方勇敢作戰:( 1,0) --秦軍收益為1,楚軍收益為0
雙方血拼的情況下,認為秦軍還是會勝利,但收益不高;而楚軍會全軍覆沒。
(2)秦軍勇敢/楚軍逃跑:(3,1)-- 秦軍收益為3,楚軍收益為1
楚軍逃跑的話,秦軍會取得勝利;同事楚軍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3)秦軍逃跑/楚軍勇敢:(2,3)-- 秦軍收益為2,楚軍收益為3
秦軍如果逃跑的話,勝利屬於楚軍。
(4) 雙發都怯戰逃跑:(2,1)
雙方都怯戰退避的話,楚軍畢竟人少,且是在秦軍的占領區作戰;另外,秦軍中有一部分並非正規軍而是死囚,他們只想活命,所以秦軍如果逃跑的話收益較高。
整體這個博弈是乙個貫序博弈,也就是說博弈雙方是按次序出招的,有點類似於下棋。每一方出招之前都知道對方上一步的策略是什麼。
秦軍會做如下思考:如果我逃跑的話,我得到收益2;如果我勇敢出擊的話,有兩種可能。乙個是楚軍也勇敢作戰,我的收益為1,另乙個是楚軍逃跑,我的收益為3。楚軍也不是傻子,在我勇敢出擊的情況下,他們應該會選擇其最高收益策略逃跑。所以我們應該勇敢出擊!
楚軍也會做類似思考而得到自己應該逃跑的策略!
但事實上是楚軍奮勇拼殺,以一當十,而秦軍則無心戀戰,迅速潰敗。到底是什麼策略改變了這個結局呢?那就是破釜沉舟。
項羽斷了全軍的後路,以視死如歸的態度來迎接這場戰役。這個決定有效的改變了收益,從而改變了雙方的選擇。收益中的四種情況只剩下兩種:(1),(3),因為楚軍已經沒有後路,只能奮勇拼殺了。顯然這個行動策略會被秦軍得知。秦軍在只有(1),(3)這兩種可能下,當然也會選擇對自己收益更高的行為,那就是逃跑。
因為破釜沉舟這個策略向秦軍傳達了乙個訊號,那就是「嗨!秦兵小子,我已經沒有退路了,我要和你血戰到底」。而秦軍在獲知這個訊號後,會做如下推理:楚軍一定會奮勇拼殺的,在這個可信的威脅下,我應該選擇獲得更高收益的策略,還是逃跑吧。
情況被逆轉了!項羽採用可信的威脅改變了結局。如前文所言,鉅鹿之戰的結局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實際情況遠比本文所討論的內容要多的多。筆者這裡只是在懷念項羽的英雄氣概的同時,從博弈論的角度**了這個著名戰役的勝負的乙個原因而已。在研究和學習這些理論知識的同時,望讀者可以感嘆一下古人的英勇和智慧型,即使在當時還沒有博弈論的理論體系。
開源,新的平台之戰
opendaylight專案的執行總監neela jacques在文章 開源的轉變 一種新的平台戰爭 中提到 開源已經成為軟體公司業務戰略的關鍵,是一種新的平台之戰。多年來,開源軟體似乎處於技術產業的邊緣。而如今,開源軟體變得如此普遍和受歡迎,從超級計算機到gopros以及幾乎所有資料中心都會選擇開...
輸出的可信度
import mglearn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model selection import train test split from sklear...
數字證書的可信
pki公鑰基礎設施通過建設信任根,結合數字證書,實現了可信身份。通過數字證書技術,可以實現數字簽名 資料加密。數字證書的可信基於可信根對使用者身份的核驗,確認資訊和使用者身份匹配,頒發給使用者乙個數字憑證,這個數字憑證即為數字證書。使用者基於公鑰演算法生成公鑰和私鑰,公鑰演算法也被稱作非對稱金鑰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