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急切地**未來大學的形態,因為大家相信世界在不久的將來會被人工智慧顛覆,而大學必須改變自己,才能培養出能夠適應,甚至是引領新世界發展的人。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學主辦了一場「對話未來大學高等教育論壇」,該校校長席酉民在論壇上詳細解析了他對未來大學的理解與設想,給人工智慧時代的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一種思路。他認為,未來大學應該是一種「學習空間」和「科學生態」。
「我們必須理解未來社會是什麼樣的,以及這樣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
席酉民總結《零邊界成本社會》《奇點臨近》等書籍,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以及一些專門的研究機構發表的對於未來世界的分析和**說:「幾大推手會改變這個世界。」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顛覆」將無處不在,其發生的具體邏輯是:網際網路、物聯網支撐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越來越發達的大資料和雲計算技術催生更加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機械人,人工智慧和機械人改變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改變商業模式,最後引發整個社會的變革。
「這就是未來的邏輯。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種社會的情景和需求,去思考我們的教育怎麼發展。」席酉民說。
要重塑大學教育,需要從教育這個更寬泛的概念談起。席酉民認為,未來,教育「消滅無知」的功能已經失去了,因為人們太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但是擁有的知識可能是很膚淺的,這時候需要有能力去判斷和整合這些知識,然後上公升為智慧型。
他設想,未來人們將在幼兒園、小學、中學時期就獲得了最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批判性思維,並且發展出了自己的興趣。在具備了基本的學習能力以後,便跟隨興趣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可以進大學念書,也可以不進大學念書。
而未來的大學,不再是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乙個環節,而是幫助人們追求興趣的「學習空間」「科學生態」「網上得不到的,需要互動的,需要研發的就去大學,可能上6年或者8年」。
順著這個思路,今年2月,西交利物浦大學宣布在蘇州太倉市建設融合式教育實驗基地計畫,探索未來大學和校園的新形態,為再定義「大學」提出了乙個方案。
席酉民計畫把這個校園打造「六個圈」。第乙個圈是學習超市;第二個圈是創新工廠;第三個圈是研發群落;第四個圈是標準和認證平台;第五個圈是創業圈;最後一圈是社會和產業聯盟。拿創新工廠舉例,席酉民說:「初中生或者老人都可以來做實驗專案。
「這種情況下大學可以念一門課,也可以念20門課,只要你學分夠了,可以貼乙個標誌,這個人從這裡畢業了,但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建立了基礎的學習知識和學習能力以後,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席酉民透露,這個教育實驗基地計畫2023年啟用。
他認為,應試教育和高考之所以讓人痛苦不堪,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乙個解決教育資源分配問題的機制。而當人們的觀念轉變成為滿足興趣而學習之後,「教育資源立刻就會湧現出來了」。
「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強不是什麼都會,而是在感興趣的乙個領域裡做到極致,這個絕招利用網路放大出去,就有巨大的效益,你的價值就是無限的。」他認為,未來有10%的人會成為專業精英,即從事科研活動和研發機械人的專家;20%的人會成為行業精英,即有專業素養、領導力和企業家精神的業界領袖;另外的70% 主要任務則是「享受生活」。
如果真如席酉民所說,該如何讓70%的人在人工智慧時代自如地生存和享受生活呢?這有待未來大學進一步探索。
人工智慧對人類文明的衝擊有什麼(下)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一些人工智慧對人類文明衝擊的內容,具體體現在人工智慧能夠給我們的崗位職業帶來很多的衝擊,已經威脅到了人們的職業。當然,人工智慧對人類文明的衝擊不只是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還有很多,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內容。首先,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可能會導致競技的樂趣大大減少。當我們看...
人工智慧對人類文明的衝擊有什麼(下)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給大家介紹了一些人工智慧對人類文明衝擊的內容,具體體現在人工智慧能夠給我們的崗位職業帶來很多的衝擊,已經威脅到了人們的職業。當然,人工智慧對人類文明的衝擊不只是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還有很多,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內容。首先,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可能會導致競技的樂趣大大減少。當我們看...
零基礎學習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應該怎麼選?
大資料時代帶或了大資料這個行業,同時也將人工智慧這個詞代入了人們的視野。從名字上看,大資料更偏向於資料的挖掘 處理 分析,商業決策用到的比較多。而人工智慧似乎在人們的生活中用到的比較廣泛。於是有的人會問 零基礎學習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哪個好?真相往往和人們想象的不一樣。聽了我的解答,或許你就不會再糾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