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有大約140億個神經細胞,每個神經細胞與大約1千到1萬其它神經細胞通過神經突觸相連,每1立方厘公尺腦組織中有4千萬個突觸.每個突觸內有2千多個小泡,每個小泡內有5千到1萬個遞質分子,通過生化反應,將乙個神經細胞的興奮傳遞給另乙個神經細胞。
這種遞質分子是如此之小(直徑10nm,質量10^-18g),以至於分析其行為的時候不得不考慮量子效應。量子物理學家馬基瑙在2023年闡明:「有些場,比如量子力學的概率場,既不具有能量也不涉及物質,而是介於『資訊』與質量能量之間的橋梁」,已故的澳大利亞神經生理學家約翰.埃克爾斯爵士結合量子力學的研究成果得出如下結論:
「神經細胞中的突觸小泡完全可能被精神意向以和量子概率場類似的方式挑選出來,並釋放突觸遞質」
「自我能夠通過大腦施加類似量子力學概率場的作用,來干涉自然因果關係,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只是因為意願有悖於物理學而放棄意願自由的信念」
「可以認為心智是一種場,是物理學意義上可以接受的場,但其作為一種非物質的場,可能於概率場最類似」 。
所以說,人腦的神經系統的精細結構已經成為了量子物理學中定義的資訊場和能量場互動作用的橋梁,人腦並不是簡單地按照既定的規則處理輸入的資訊,而是從能量場獲取資訊的輸入,經過不確定性的轉換輸入到資訊場,在資訊場中「思維」對資訊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沒有作為「存在」的物質或能量的作用。最後,再經過不確定性的轉換從資訊場反映到能量場,形成神經訊號。
人腦中最神秘的部分恰恰是這種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正是人類創造力的根源。如果沒有不確定性,人類只能循規蹈矩,重複著幾百萬年前祖先的生活方式。
反觀人腦的創造物──軟體。目前軟體只能處理一些確定性的問題,輸入資訊,經過可以**的處理,輸出「正確」的結果。這些只實現了資訊在人腦的能量場中的處理過程,而沒有涉及到資訊場。所以軟體缺少「靈性」,因為軟體存在環境的「制度」很嚴格,軟體無法按照自己的「創造力」去處理問題。也就是說,計算機只能作為「機器」存在,並不能代替人。
如果我們希望計算機能夠具有靈性,至少要在計算機的環境中構建乙個「資訊場」,這種資訊場的作用帶有量子物理中的不確定性,從而能夠用「偶然性」來解決問題,跳出「必然性」的桎梏。
讀書筆記 靈性
週末,是把一本名為 新世界 靈性的覺醒 這本書看了三分之二了,本來想這兩天看完的,結果未能如願。先來說說是這週末把蓋茨比的電影看了,結果感覺真挺棒的,就是這種把原著讀了之後,再去看這個電影。電影稍有小小的改動,沒有 我 的一些故事,主要是蓋茨比。電影裡貝克小姐的身高那麼高,比 我 還高,細細一想其實...
《新世界 靈性的覺醒》感
今天是把這本書看完了,確實是影響有點的,又是推薦讀之。本書作者是德國作家艾克哈特 托爾,是書上說 西方近十年來最重要的精神導師的又一力作。第一本書 當下的力量 當時借這本書也是被介紹所吸引,然後翻譯者還是張德芬,聽說過吧。結果在書的背面還有介紹說,是美國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奧普拉,也聽說過吧,在她的影響...
如何提高自己畫畫的靈性?方法得用對!
如何提高自己畫畫的靈性?方法得用對!關於靈性,是乙個偏個人感受的詞。而且針對不同的畫 不同的風格 不同題材,靈性所指的東西並不是完全統一的,更別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了。如果要用一種更具體的說法,來形容那些會讓我們覺得 有靈性 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大概有2種說法,那就是作品有感染力或者是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