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子兵法 》「勢」論的美學探析

2021-09-28 19:30:44 字數 4442 閱讀 3231

摘要:《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兵書,同時還是一部集中論「勢」的著作。《孫子兵法》對後世藝術美學發展所產生的審美向度上的深刻影響,最鮮明地體現在對「勢」範疇的論述上。孫子之「勢」既指代「自然之形勢」和「內在之氣勢」,更最終指向「戰爭之局勢」, 即綜合利用自然之形勢和內在之氣勢而自然形成的對作戰形勢的控制力與對敵人無形的打擊力,並蘊藉著顯明的本體美、辯證的理性美和流動的力量美。《孫子兵法》之「勢」論在美學史上的影響突出地表現為對傳統「勢」論的多元化突破,並以「自然-人-社會(戰爭)」為其邏輯構架。以此為基點,後代的理論家們都不約而同地圍繞「勢」範疇進行理論闡發、體系建構和意蘊拓展,使「勢」最終成為具有深刻審美蘊含和華夏民族特色的經典美學範疇。

提起《孫子兵法》,人們都知道它是一部研究軍事謀略和作戰技巧的古代兵書,具有很高的地位、深刻的價值和廣泛的影響,以至於人們把這部著作奉為「兵經」或「武經」,而把其著者孫武封為「兵聖」。事實上,從文字的價值闡釋和實踐品格來看,這些評價絕非溢美之詞。然而,《孫子兵 法》對後世的影響絕非僅限於軍事領域,在哲學美學特別是藝術美學領域內,它的影響同樣不可低估。但目前很少有學者願意涉足甚至根本不屑提及,這確乎是一種已被長久「遮蔽」了的「存在」。《孫子兵法》對後世藝術美學發展的審美向度上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最鮮明而集中地體現在 對「勢」範疇的論述上。 

一、「勢」在《 孫子兵法》 中的多重所指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勢」是乙個被廣泛應用的重要範疇之一。《孫子兵法》從軍事學的角度,較早提出且頗為系統地論述了「勢」的各種型別及其特點。從《孫子兵法》全書來看,直接提到「勢」字的有15處之多,涉及 《計篇》、《勢篇》、《虛實篇》、《地形篇》等篇章,其中《勢篇》是論述「勢」的專篇。儘管在其他篇幅中並未直接提到「勢」字,但都程度不同地和「勢」相關聯,講的都是治軍策略、用兵技巧、軍事實力、虛實關係、戰場地形、攻守方式、間諜運用等對軍勢、戰勢直至戰爭結果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我們不妨說,「勢」才是《孫子兵法》的核心範疇,《孫子兵法》其實就是一部論「勢」的兵書:作戰前應善於判斷形勢、駕馭局勢,作戰中應巧妙地利用地勢、山勢、水勢、火勢,善於造勢、積勢、任勢、變勢、化勢,調動全軍的氣勢,佔據戰勢的主動權,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最大可能地奪取戰爭的勝利。顯然,《孫子兵法》並非是在同乙個層面上用「勢」,由此便形成了《孫子兵法》中「勢」範疇的多重所指。 

一指自然之形勢,具體表現為戰爭中應巧妙地運用地勢、山勢、水勢、火勢等。這是孫子論勢的第一層次。《行軍篇》提出了處於不同地形情況即「處山」、「處水」、「處澤」、「處陸」條件下不 同的「處軍」方法,得出了「好高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的駐軍原則,強調了「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等地形的隱患,這些旨在說明作戰時要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勢。《地形篇》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詳細地考察了「通形」、「掛形」、「支形」、「隘形」、「險形」和「遠形」此「六地」的利弊,並**了應相應具備的戰術原則,說的也是地勢對戰爭形勢的巨大影響,孫子認為此乃「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九地篇》在開篇便提出了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和死地等「九地」,論述了戰場地形地勢對士兵心理、諸侯 態勢和敵我形勢的影響。《火攻篇》雖然表面看來是在講「以火佐攻」,實際上是說火攻同樣可以對戰爭局勢產生重要影響。可見,在孫子那裡,「自然之勢」已成為影響戰爭結果的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指內在之氣勢,具體表現為為贏得戰爭的主動權而具備的全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這是孫子論勢的進一步深入。

如果說自然之形勢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外部因素的話,那麼「人」才是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在因素。《孫子兵法》從內部因素即人的素質、人的心理等方面加以闡述,認為從將帥到士兵必須打出氣勢、拿出信心,同時應消解和壓制敵人的氣勢。

「用兵任勢也。」(曹操語)孫子認為,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將帥就必須善於激發全軍的氣勢。一方面將帥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即謀略冷靜而幽邃、管理公正而嚴明等)和運籌帷幄的指揮能力(奇正變化、避實 擊虛等),給全軍做出表率,從而激發士氣;另一方面又要靠深入敵軍(「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重擊敵軍(「故殺敵者,怒也」)和激勵獎賞(「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等手段,做到「與眾相得」(《行軍篇》 )。在他看來, 「齊勇如一」(《九地篇》)才是真正的為軍之道;只有戮力同心,才能得戰爭之「勢」,進而取得戰爭的勝利,因為「上下同欲者勝」(《謀攻篇》 )。

全軍內在氣勢的獲得,既要靠「我軍」士氣之激發,又要靠對「敵軍」士氣的消解和爭奪。《軍爭篇》深刻指出:「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作為將帥,必須善於 「觀勢」,即所謂的「相敵」。孫子在《行軍篇》中列舉了32種「相敵」方法,包括飢、渴、勞、虛、恐、擾、亂、倦、窮、失、窘、困、不精、乏、怒,以及靜、挑、安、來、隱、伏、覆、車來、徒來、薪來、營軍、敵卑、辭強、陳、謀、期、誘等。在孫子看來,「任勢」必須「觀勢」,正所謂「知彼知己,勝乃不殆」(《地形篇》)。

三指戰爭之局勢,具體表現為由自然之形勢和內在之氣勢而形成的對作戰形勢的控制力與對敵人無形的打擊力。這是孫子論勢的核心和落腳點。

「勢」在虛為「氣」,在實則為「力」,體現為作戰時的一種爆發力、衝擊力。有的學者指出:「『勢』就是在軍事實力的基礎上,由於實行正確的作戰指揮,從而在戰場上所表現出的實際作戰能力。」孫子也提出: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勢篇》 )在孫子看來,「勢」具有「轉圓石於千仞之山」和「激水漂石」所形成的「勢能」,依靠此「勢」,「其戰人也,如轉木石 」(《勢篇》)。但這種「勢能」究竟緣何而來呢?除了前述的巧妙利用自然地勢、調動全軍內在氣勢以外,孫子還作了進一步的論述。他認為,「勢」貴在「變」, 「戰勢不過奇正」,要善於在「奇正」之間尋求不斷變化,「以正合,以奇勝」,唯其如此方能「不可勝窮」。「勢」貴在「造」,造出聲勢,給敵軍以假象,「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勢」貴在「化」, 《 用間篇 》 講的就是化勢的問題,即通過用間和反間扭轉戰爭形勢,化被動為主動,達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效果。「勢」貴在「度」,即審視實力、把握時機、巧妙安排。孫子在《地形篇》論述「遠形」時提出「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的觀點,在論述「六敗」時又提出「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也就是說在地勢均等、平分兵力、實力相當的情況下作戰就非常不利。「勢」還貴在「積」,經過長期而有準備的蓄積和貯存,就如同火山爆發、劍拔弩張般蘊藏著極大的動力和能量,所以他說「勢如弓廣弩」,王皙則提出「勢者,積勢之變也」。總之,作戰應「求之於勢」,「擇人而任勢」,方能形 成「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般之「勢」或曰對敵打擊力。

基於上述理解,很顯然,孫子之「勢」絕非簡單的「形勢」二字可以全部說清。它固然最終指向戰爭的局勢,因為《孫子兵法》原本就是談論戰爭的,孫子就是想證明應通過一切辦法取勝戰爭,但同時還要看到,把握戰爭的局勢、贏得戰事的主動權,不可能唾手可得,而應善於利用自然之勢,巧妙地營造內在之勢。只有做到內外結合,才能真正得「勢」, 「因利而制權」(《計篇》) ,否則只能 落個「用之必敗」、吾乃「去之」的結局。孫子以其氣派非凡的「論勢」,給予當時的為政者和後世的軍事作戰以深刻的啟示。

二、《 孫子兵法》 中「勢」範疇的美學意蘊

三、《 孫子兵法》 「勢 」論在美學史中的地位

在中國古典文化傳統中, 「勢」起初被廣泛地應用於哲學、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但「勢」範疇最為成熟也最具影響力,卻是在它被移植、拓展到藝術美學領域以後的事情。《孫子兵法》在「勢」範疇的發展歷程中無疑起到十分重要的「關節點」作用。首先應引起關注的便是《孫子兵法》對傳統 「勢」論的多元化突破。有的研究者指出:「孫子之勢已經生髮成熟。其系統所涉及的領域是從自然界現象到人類社會,從具體到抽象、從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到形而下的具體度、量、數等,顯然是乙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前文論述來看,《孫子兵法》的「勢」論已不僅涉及地勢、山勢、水勢、火勢等「自然之勢」,更把視角拓展到人本身,關注戰爭主體的「內在之勢」,並把它應用到社會實踐領域即戰爭實踐中。儼然,孫子是在「自然-人-社會(戰爭)」的邏輯構架中展開其「勢」論的。從另外乙個層面來審視,孫子還把「勢」範疇進一步由「實」(自然之勢)變「虛」(內在之勢)再變「實」(戰爭之勢),從而給予「勢」的虛實特性以較為完整的揭示。不容置疑,任何範疇都是過程性的,都要歷經不斷的發展才日臻定型、走向成熟。如果用今天的眼光回視「勢」範疇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儘管「勢」範疇的鼎盛期出現在藝術美學領域,但「『勢』這一範疇的發展,首先在政治軍事等領域

我們不難看出,孫子之「勢」對後世「勢」論的拓展與深化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可以從兩方面得到直接體現和印證:一是後世論「勢」的範圍已由孫子的「自然-人-戰爭」進一步轉入藝術實踐領域,從而大大拓展了「勢」範疇發展和藝術發展的新空間,凸顯了「自然之勢」向「人文之勢」的轉變。顧愷之的一席話足以佐證:「《孫武》……若以臨見妙裁,尋其置陳布勢,是達畫之變也。」二是順著《孫子兵法》的「勢」論,後代的理論家都不約而同地圍繞「勢」範疇進行理論抉發、體系建構和意蘊拓展。衛恆的《四體書勢》、劉勰的《文心雕龍》、顧愷之的《畫論》等,都對「勢」範疇的完善與成熟 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隨著「勢」在書論、畫論和文論中的廣泛應用,「勢」逐漸成為與「意」、「氣」、「神」、「韻」、「味」等同等重要的、具有深刻審美蘊含和華夏民族特色的經典美學範疇。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是《孫子兵法》使「勢」範疇進一步走向自覺。從這個意義上說,《孫子兵法》不僅孕育了大智慧型,也推進了「勢」範疇的大發展。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年 7 月

《孫子兵法》 一兵勢第五

兵勢第五 孫子曰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 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 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兵之所加,如以碫擊卵者,虛實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 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創業中的「孫子兵法」

創業投資和行兵打仗一樣,要講究戰術策略。孫子兵法憑藉三十六計成為戰爭史上的經典兵書,其實在大眾投資理財中,也有一些法門可以幫助小本投資者降低投資風險,我們也可以視其為投資中的 孫子兵法 1 不要大量借貸投資 普通大眾大多是小本投資,由於經濟相對比較拮据,又希望手中這點錢賺錢,在投資過程中,只能贏,不...

創業中的「孫子兵法」

創業投資和行兵打仗一樣,要講究戰術策略。孫子兵法憑藉三十六計成為戰爭史上的經典兵書,其實在大眾投資理財中,也有一些法門可以幫助小本投資者降低投資風險,我們也可以視其為投資中的 孫子兵法 1 不要大量借貸投資 普通大眾大多是小本投資,由於經濟相對比較拮据,又希望手中這點錢賺錢,在投資過程中,只能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