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討論過了,實體的概念。
這篇文章主要用來談論一下,我們如何認識乙個軟體實體。
在哲學上,我們認識乙個「實體」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四種:
1、猜想
2、經驗(歸納)
3、推理 (演繹)
4、頓悟
著上面的四種途徑,其實也是按照認知順序排列的。
人類最初認識世界的方式,其實就是靠猜想,猜測這是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猜測這個世界有什麼規律。
比如說 泰勒斯就認為這個世界的本源是水,而中國祖輩們認為是金木水火土。這個階段的認知,其實是很難模糊和難把握的,因為大家都沒有自己的證據,支撐,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也很難真正的把握實體,真正的了解這個實體。更不可能像前面文章裡描述的那樣,我們對實體有乙個統一的理解。
關於經驗,這個其實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我們見過太多的場景,然後內心就會自動的對這些場景進行識別,分類(這點涉及實體屬性的知識),然後按照我們的經驗,對這些複雜情況,進行歸納,最終得到一種知識。現在網路上特別火的人工智慧,其實追尋的就是這個路線,通過大量的經驗,來歸納出一種認知。這種認知基本可以處理我們面臨的絕大多數問題了。
關於推理,這是我們在學生時代最長用知識,最經典的,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 正確的前提輸入,合理的邏輯過程,必然產生正確的輸出。所以這個階段,我們已經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認識世界了,不出現反例,我們的前提輸入結果都是正確的,一旦出現反例,我們就需要修正我們的輸入或者推理過程了。
關於頓悟,其實就是說我們人類天生有一種接近上帝的本能,通過這種本能一樣可以認識實體,認識真理。
對於軟體本身來說,其實,我們也是可以通過以上的四個步驟來認識的。
當然我推薦大家使用第二第三種方式進行認知,因為第一種我們沒法辦法統一認知,第二種大概可以一部分統一,第三種才能做到真正的統一。
軟體編碼與哲學思考
對於軟體工程師們來說要想實現改變世界的大夢想,必須從一行行簡單的 編制開始。對於資深的軟體工程師們,通過鍵盤的敲打編寫了數不勝數的 做了大量的軟體程式,但要讓他們說出第一行 從 開始 最後一行 在 結束卻又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應循著 軟體是什麼?軟體從 來?軟體到 去?這樣...
軟體需求與分析 認識
沒有技術背景很難真正成為乙個優秀的軟體需求分析師,最多也就是乙個業務需求分析師。菜鳥的軟體需求分析知識體系架構 個人認識 我以為對於軟體需求來說,我感覺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知識體系,會侷限我們的想法 我的意思是不要讓思想拘束起來,解決了本質問題的就是好方法 私以為 需求的目的是做出 符合 的軟體,使用...
軟體與哲學 3 討論「實體」的前提
在我們討論問題的過程中,特別是對於問題又爭執的時候,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忽視掉乙個問題,我們大家對於所談論的 實體 的理解是不是一致的。哲學概念中,乙個客觀存在的物體,我們稱之為 實體 而我們討論實體時,其實我們內心是預設了以下三個前提的 1 這個客觀的實體是存在的。jonah king 2 這個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