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新解

2021-08-31 03:11:01 字數 3770 閱讀 9614

「盲人摸象」新解

平等思維唐曾磊 

有一則著名的故事,名字叫「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的典故出自於佛經《大般涅槃經》第三十二:「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大臣受王敕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善男子。如彼眾盲不說象體亦非不說。若是眾相悉非象者。離是之外更無別象。善男子。王喻如來正遍知也。臣喻方等大涅槃經。象喻佛性。盲喻一切無明眾生。」 

經中故事說的皇上命人把一頭大象展示給一群盲人,他們圍著象摸。摸到牙齒的說像一根蘿蔔,摸到腦袋的說象像一塊大石頭,摸到鼻子的說大象像乙個木臼,摸到脊背的說大象像床,摸到肚子的說大象像甕,摸到尾巴的說像一條繩子。 

「盲人摸象」成為一則成語,用來比喻那些不能全面觀察事物,只見區域性不見整體的人。 

我們進一步分析以下幾個問題: 

1、

盲人們為什麼會犯錯誤

首先,他們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觀察」物件的。 

每個盲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大象,乙個盲人在他的位置上,只能「觀察」到大象的尾巴,而另外幾個盲人可以「觀察」到身體、牙齒、鼻子、尾巴和其他的部位。 

其次,他們相信「眼見為實」——也就是他們相信他們親手摸到的東西。就像我們相信我們親眼看到的事情。他們不願意相信別人站在他自己的位置上會「觀察」到不同的結果!因為他們的出發點就是「自我」!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觀察問題一定帶著自己的思想和習慣的烙印,一定是非常片面的。而且他會發現他的觀察非常準確,明明是別人的觀察有明顯的錯誤,但別人卻在愚蠢而固執地堅持著。其實大家在不同程度上有這種傾向。 

再次,盲人們在發現大家的結論大相徑庭之後,首先的反映是在貶低別人,固執己見。 

如果他們選擇跟別人去**,他們怎麼會發現大象是那個樣子而不是跟自己說的樣子一樣,他們很快就會發現真相:目標物件也許沒有什麼不同,而觀察者站在了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上,觀察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2、

誰是盲人

我們就像故事中的皇上,作為有眼睛能夠看到的人來評價盲人對大象的說法,顯然我們非常清楚,知道他們都是片面的,他們只看到了大象的一方面。 

但問題是,這是在判斷主體彼此之間判斷能力不平等的情況下來作出的結論。能夠更廣、更深地了解觀察物件的人將會比其他人得到更加全面的認識。 

但如果我們也是盲人,我們如何判斷? 

我們必然也會跟那六個盲人一樣,通過盲人特有的「觀察」方式——自己的雙手,來「觀察」大象,這時候,我們摸到了什麼地方,那麼大象就是什麼樣子的。比如,如果摸到了大象的尾巴,就會說大象長得像一條繩子,也就自然會支援那個聲稱大象長得象繩子的盲人的說法。 

您這時候一定會說,我怎麼會是盲人? 

到底我們是不是「盲人」呢?請問,我們每次觀察事物的時候,都是全面的麼? 

事實上,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平等地跟別人站在同樣的位置上,帶著跟別人一樣的主觀和偏見在觀察著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一切,就像那些盲人。 

可以想象,我們觀察和記憶中的一切都很可能是有侷限的,帶著自己的偏見。但這些偏見並不容易讓自己發現,甚至自己根本就不願意發現它。每個人強烈的自我會給自己套上一副堅硬的外殼,用以抵擋所有的所謂的錯誤給「自我」帶來的傷害。我們自己怎麼可能錯?我們怎麼可能是偏見?是別人有偏見! 

偏見意味著以自我為中心,意味著侷限,意味著不能包容。下面圖中是乙個蒲公英,每個有偏見的人就像一根飛出來的小飛絮。儘管這根小飛絮也有不少的觸角可以從各個方面來觀察接觸這個世界,但它是有侷限的,它與乙隻整個的蒲公英比起來,它本身就意味著侷限。同樣,每個人也都會覺得自己考慮得很周全了,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但他所謂的方方面面只是從他的角度考慮的方方面面。還有很多各方面、各層次的問題,他根本沒有想到和看到。 

有乙個人一直在找尋著,找尋著,他已經七十歲了,有人問他說:「你的找尋還沒有結束嗎?你什麼時候才要定下來?」 

他說:「我在找乙個完美的太太。」 

那個人問說:「七十年過了,死亡已經在敲門,你什麼時候才要定下來?」 

他說:「我能怎麼樣呢?沒有乙個完美的太太,你怎會快樂?」 

那個人又問說:「但是你已經找尋了這麼久,難道還找不到乙個嗎?」 

他說:「是的,有一次我的確找到了乙個女人。」 

然後,那個人說: 「那為什麼你不跟她結婚?」 

那個七十歲的追尋者變得非常傷心,他說:「很困難,她也在找尋乙個完美的先生!」 

3、

到底哪個答案才是正確的

盲人們中哪個觀察結果是正確的呢?如果讓能夠看見的人來判斷,我們很容易做出判斷:他們都是錯誤的! 

但我們做出的判斷就是正確的麼?我們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盲人?只是比那六個盲人看到了更多的一點?是不是有很多我們也沒有看到? 

即使我們通過眼睛看到的就是全面的和正確的,你怎麼能夠說服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是錯誤的? 

對於盲人們,你怎麼證明你能夠看見?你說你能夠看見他們就會相信麼?你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你是可以看見的,通過你的看見就可以一眼把握到大象的整體?如果你跟六個盲人站在一起,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什麼?也許大家一致認為你也是盲人,你也是愚蠢的和瞎的! 

如果考試的話,誰的結論會是正確的? 

你的結論是正確的麼? 

不一定! 

什麼是正確呢? 

字典上的解釋是符合事實﹑規律﹑道理或某種公認的標準。與「錯誤」相對。 

解釋中的事實、規律、道理或標準都不是絕對的,尤其是規律道理和標準往往是有前提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首先要制定「公認」的標準,然後再拿這個標準來衡量,符合標準的答案就是正確的。 

所以,誰的答案是正確的呢?

這要取決於制定答案的是誰。 

首先,如果制定答案的也是乙個盲人。那麼他從哪個角度「觀察」,答案就是什麼。如果他摸到的是繩子,那麼你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寫上「大象就像一根繩子」! 

其次,如果制定答案的是跟我們一樣的能看見的人,那麼答案就是如我們所大家有目共睹所看到的那樣子。 

最後,如果制定答案的有他特別的看法,那麼也許所有其他人的答案都是錯誤的。 

地毯的顏色

有乙個老婦人正將一面地毯掛在樹上風乾。 

路邊走來了兩個人,一邊乙個停下來看著這地毯。 

「這塊金色的地毯好精緻呀!」第乙個人說道。 

「怎麼連金色與銀色都分不清楚,這明明是用銀線編織的嘛。」第二個人露出一副不屑一顧的神情。 

「胡說!這是金色的地毯。」第一位怒喝道。 

「你才胡說八道,這明明就是銀色的地毯。」對方也不甘示弱地咆哮起來。 

就這樣,兩個人便大吵了起來。 

「好啦!」老婦人不慌不忙地笑道,「你們說得都對,不過也都不對。」 

「這是什麼意思?我不懂!」兩個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老婦人把地毯翻了翻,這兩個人恍然大悟。 

原來這地毯是兩面的,一面是用金色線編織的,而另一面則是用銀色線編織的。 

摘自唐曾磊《愛學習,會學習》

永勝不敗的秘訣——唐曾磊平等思維對話錄

家長如何幫孩子改掉有害習慣——唐曾磊平等思維對話錄

您到底要什麼?——唐曾磊平等思維對話錄

行動才能達成結果——唐曾磊平等思維對話錄

人為什麼會害怕失敗——唐曾磊平等思維對話錄

看透他(她)的心——唐曾磊平等思維對話錄

俘虜孩子的心,家長勿作暴君——唐曾磊平等思維對話錄

教授的困惑——教授與狗的故事分析

以愛殺人——思想偏見

模式識別研發中的盲人摸象問題

模式識別研發中的盲人摸象問題 盲人摸象是出自於印度的寓言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群盲人站在一頭大象下摸到大象不同的身體部位 然後得出不同的結論 但是沒有乙個人能夠說中是一頭大象,其實 在模式識別實踐中 經常可以遇到盲人摸象的問題 計算機就象盲人一樣 沒有象人類那樣的視覺系統 其笨無比 要辨識乙個東西是...

瞎子摸象與刻舟求劍

我這幾年越來越覺得,這兩個成語故事是對我們世界深刻的隱喻。瞎子摸象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 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乙個又大 又粗 又光滑的大蘿蔔。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

瞎子摸象與刻舟求劍

我這幾年越來越覺得,這兩個成語故事是對我們世界深刻的隱喻。瞎子摸象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 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乙個又大 又粗 又光滑的大蘿蔔。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