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第一次接觸固態是在13年,那時候固態還很貴,256gb普遍**都上千的。(請忽略16年9月那一波**)
當我把自己的筆記本換上固態裝上系統 軟體,哇塞。。。。。。。真香。
那速度簡直了,開機變得很快了,開機進入桌面之後再也不像之前那樣滑鼠還要轉好久的圈圈了,直接想開什麼開什麼,完全沒有了老硬碟的那種等待。香的一批。。。。
那麼現在就來說一下普通使用者固態硬碟怎麼選。請注意**【普通使用者】**。
在這場儲存革命中,為了實現更快的速度、更好的體驗,ssd的介面也在不斷進化革新,像主流的ssd介面就有sata、m.2、aic(一般還會叫pci-e)、msata等。(msata這個介面目前來說很不常用,就不介紹了,就是sata的mini版本,其他資料一模一樣),這3種常見的介面有什麼不同?又適合什麼樣平台使用呢?
sata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序列ata(俗稱的串列埠)
如圖就這貨
現時,sata分別有sata 1.0(1.5gbit/s)、sata 2.0(3gbit/s)、sata 3.0(6gbit/s)三種規格;
目前主流主機板上都是3.0居多,少量2.0,或者乾脆沒有2.0。
從介面速度上我們不難看出,哪怕是現在最快sata固態也只能有6.0的頻寬,根據介面的協議,也只不過550+的傳輸速度。對比機械已然不慢,但是還不夠快。
m.2介面,是intel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新的介面規範。
m.2介面是為超極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介面標準,以取代原來的msata介面。無論是更小巧的規格尺寸,還是更高的傳輸效能,m.2都遠勝於msata。
m.2介面,是intel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新的介面規範。其實,對於桌面台式電腦使用者來講,sata介面已經足以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了,不過考慮到超極本使用者的儲存需求。
發展到現在這類介面的還可以分為兩類;
此類硬碟的外形如下圖:
這一部分是需要確認你要安裝固態硬碟的裝置,是否能支援此類協議,因為m.2介面的兩個key,所支援的協議不同,可能會影響使用。介面支援什麼協議,什麼型別,請檢視產品說明書。
m.2 mkey
此類介面一般來說用的是nvme協議,以pcie 3.0為例,鏈結頻寬一般為pcie x4,鏈結速度是就是32gbps(4*8) ,換算到資料讀寫速度就是每秒4gb位上限,不過目前為止達不到,畢竟理論歸理論,實際有損耗。
部分使用pcie 匯流排,走pcie通道,ahci 協議(三星 sm951a);
ps:部分鏈結頻寬也有pcie x2的,速度就只有16gbps,2gb/s,讀寫速度一般為700-1600 / 500-1000(adata sx6000);
m-key&b-key
部分ssd採用sata匯流排,使用achi協議(三星 850 evo m.2),大部分都這種;
部分採用nvme協議,走pcie通道,不過頻寬只有pciex2(例如intel的傲騰記憶體,金士頓的a1000);
以intel 760p為例,這是一款 m.2 介面,nvme協議的高速固態,全速讀寫資料為3200/1600 mb/s,但是注意這是全速(up to),最高速,並不是所有容量都這個速度。
這乙個型號目前有五個容量: 2.04tb,1.02tb , 512gb,256gb ,128gb
速度如下:
從中可以看出讀取速度在256以上差距不大,但是128-256的差距簡直天差地別。
所以從容量上來建議上256gb起步的容量,畢竟速度快的不是一點半點。
任何拋開預算談配置的都是耍流氓
csdn:
ilongge.cn:
為何那麼多女人不想嫁人
為何那麼多女人不想嫁人?為何我不願意嫁給你?你叫我給你乙個理由,是的,我有理由。理由是 結了婚,我不再是情人,也不再重要,我只是乙個黃臉婆。我不願意被冷落。理由是 結了婚,我的地位遠遠落後你家的每乙個人,我再也得不到關愛的眼神。理由是 結了婚,所有親友的問候語就會變成 什麼時候生小孩啊?我不要生小孩...
為什麼那麼多「偽需求」?
為什麼有那麼多 偽需求 做產品或做工具,經常碰到 偽需求 的問題,其實業界早有定論,使用者說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有兩個流行的著名故事,第乙個故事,在汽車出現之前,福特去調研使用者,眾多使用者表示 我們需要一輛更快的馬車 第二個故事,大學城邊酒店林立,競爭激烈,其中一家的酒店老闆開始使用者調研,每...
為什麼華為加班那麼多
為什麼華為加班那麼多?十年前,pc機 個人電腦 的記憶體還是256k,512k為主流,再往前,記憶體就更小了。為了節省空間,編寫的程式都是很精練的。是否還記得有這樣一道演算法題 不用額外的變數,交換兩個變數的值。連乙個臨時變數的空間都節省了。現在的pc機記憶體已是4g,8g為主流了,伺服器的記憶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