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如果乙個人不是很幸運能夠碰巧遇到一本好書,一位好導師,乙個好主管,乙個好專案的話,上述的幾項基本功即使走入工作崗位好幾年都很難紮實,隨著進入殘酷的職業競爭,技術革新的壓力隨時都有可能襲來。這時候讀書和培訓就成了一些還沒有放棄理想的人的選擇了。然而如果他這時候還沒有醒悟和鑑別能力的話,讀書基本上是在吃安眠藥,參加培訓則形同——至少從我的一些間接經驗來看,時下的很多軟體開發培訓機構基本上能把乙個人的職業信心徹底葬送。這樣再消耗一些時日,他對軟體業的激情基本上會很快喪失殆盡,自信也差不多蕩然無存。出走幾乎是遲早的事情——我實在不忍心用「逃亡」二字。能夠倖免於難的也不會好活到**去,雖然薪水可能不低,職位也步步高公升,但是「靈魂深處的痛苦指數」卻會一直高居不下。在當下的中國,還沒有哪個行業能夠像軟體業一樣讓業外的人們如此艷羨,也沒有哪個行業能夠像軟體業一樣讓業內的人士如此斷腸,極具諷刺意味。
這就是我們每天看到的現實,很多都是我的朋友、我的師弟師妹師哥師姐、我課堂上的學生帶給我的直接經驗,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能在此多少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這不是中國軟體人才的全部,但卻佔據著乙個相當大的生存地帶。由於我很早都對這一現象有所認識,今年3月份赴美出差期間我就特意就此和一些美國軟體界的朋友、包括一些大學畢業實習生有過交流。我發現他們大學期間建立起來的計算機體系的基本觀念,他們的圖書市場,他們的培訓環境和我們相差實在太大。我們在「搖籃、自學、提高」這三個關鍵的人才成長環節上統統都輸得很慘。雖然很多經驗都還很凌亂,但是強烈的反差給人帶來的感觸相當深刻。
這不要緊,痛都痛了,大家都有痛,本來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就缺乏誠信,充滿浮躁,我們不能要求軟體業獨求完美。但是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台各種政策、呼喚各種法寶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冷靜下來先在一些基礎層面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求完美,哪怕僅僅是一些改進,至少是做一些不違良心的事情?可是我們幾乎是在頑固地在忽視、甚至踐踏軟體人才的成長環境。這麼多年了,君不見大學教室裡還是在講著不痛不癢的概念化理論;出版界還是在利用外行編輯加外行作譯者來營造乙個個出版神話;培訓公司還是在通過欺騙一撥又一撥的善良學員來分享著一次次的盛宴;乙個個軟體園的圈地跑馬,打著軟體的旗號,享受著國家的優惠,卻產出著不含二進位制的東西……不是我們的程式設計師沒有追求,不求上進。相反,我認為我們的程式設計師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理想堅守者,最具學者氣質的「民工」,最懂追求的勇士;最講誠信的公民。可是如此之差的成長環境一遍又一遍地撕碎著他們的理想。
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本面向程式設計師的原創專業技術雜誌;什麼時候中國能夠產出20位像侯捷這樣的大教育家;什麼時候中國每年能夠原創20本以上大家能夠響噹噹叫得出來的技術名著;什麼時候中國原創的技術名著的銷量能夠賣到20萬冊以上;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家像developmentor、thoughtworks、wintellect這樣誠信專業的職業培訓機構;什麼時候中國80%的技術出版社能夠如實、主動地向作譯者通報印數,按時、積極地付酬;什麼時候中國的軟體職業培訓機構中走出來的學員有80%說他們沒有上當受騙;什麼時候中國的國立大學中計算機相關科系裡80%的學生走出校園的時候沒有感到學業荒廢;什麼時候中國有80%的技術作譯者能夠拍著胸脯說他負責任地完成了技術作品;什麼時候中國大學的課程教本有80%能夠擺脫低水平的重複摘抄和拼湊,不讓學生感到厭煩……這些都是軟體人才的「基礎設施」,如果我們對這些「基礎設施」的全面潰爛堅持視而不見的話,那麼任何法寶對於中國軟體業都將無濟於事。
我不敢奢望「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家哪怕像borland、manhattan associates這樣的二線原創技術公司,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所大學能夠排進世界大學前200名,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個在世界軟體界叫得出名字的產品,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本原創技術著作被翻譯成英文在世界範圍出版,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名李開復、張亞勤這樣的大學者…..」但我知道如果沒有前述肥沃土壤的建立,這些理想都將永遠是海市蜃樓、南柯一夢,即使再大分貝的宣傳,我也不相信,也不會樂觀——就像我目前不能對資訊產業部發布的「年度軟體狂長報告」感到任何信任和樂觀一樣。
軟體業的根本還是軟體人才,對此無需再多贅言,很多有識之士早已對此有詳細的論述。但是軟體人才不是**呼喚來的,軟體人才是我們一點一滴的合力匯集而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不可能仰賴張亞勤這樣的天才,群星閃耀的中國軟體界只能建立在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上。如果中國的軟體人才成長環境、軟體教育環境還是如此惡劣的話,我們將會永遠停留在今天的低水平上。到時候不要說看到美國同行、德國同行、印度同行、愛爾蘭同行、以色列同行、冰島同行等等「臉紅」,就是看到巴西、泰國、新加坡這樣的同行我們也是除了「臉紅」別無選擇。
我們有世界上最聰明的學生,而軟體產業的直接成功要素正是智力,所有的人一開始都想當然地據此認為我們最有可能、也最應該在軟體領域有所突破,但實際上我們卻有著世界上最為尷尬的軟體人才,產出著世界上最令人心碎的軟體作品。我們沒有把最聰明的學生有效地提公升成最有用的軟體人才,這是教育界的失職,出版界的失職,培訓界的失職,同時也是整個軟體界的失職。
「教育、出版、培訓」看似簡單,卻深刻地決定著我們今後很長時間的軟體人才環境,從而在整體上決定著中國軟體業的發展——事實上,這三塊短板是一直在瘋狂地敗壞著我們的軟體人才環境,損傷著我們的軟體業。這就是中國軟體業的殘酷現實,我們只有正視這些現實,整體性地在此方向上努力,實實在在地做一些工作,我們才能找回丟失了很久的理想。
出處:事實上,如果乙個人不是很幸運能夠碰巧遇到一本好書,一位好導師,乙個好主管,乙個好專案的話,上述的幾項基本功即使走入工作崗位好幾年都很難紮實,隨著進入殘酷的職業競爭,技術革新的壓力隨時都有可能襲來。這時候讀書和培訓就成了一些還沒有放棄理想的人的選擇了。然而如果他這時候還沒有醒悟和鑑別能力的話,讀書基本上是在吃安眠藥,參加培訓則形同——至少從我的一些間接經驗來看,時下的很多軟體開發培訓機構基本上能把乙個人的職業信心徹底葬送。這樣再消耗一些時日,他對軟體業的激情基本上會很快喪失殆盡,自信也差不多蕩然無存。出走幾乎是遲早的事情——我實在不忍心用「逃亡」二字。能夠倖免於難的也不會好活到**去,雖然薪水可能不低,職位也步步高公升,但是「靈魂深處的痛苦指數」卻會一直高居不下。在當下的中國,還沒有哪個行業能夠像軟體業一樣讓業外的人們如此艷羨,也沒有哪個行業能夠像軟體業一樣讓業內的人士如此斷腸,極具諷刺意味。
這就是我們每天看到的現實,很多都是我的朋友、我的師弟師妹師哥師姐、我課堂上的學生帶給我的直接經驗,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能在此多少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這不是中國軟體人才的全部,但卻佔據著乙個相當大的生存地帶。由於我很早都對這一現象有所認識,今年3月份赴美出差期間我就特意就此和一些美國軟體界的朋友、包括一些大學畢業實習生有過交流。我發現他們大學期間建立起來的計算機體系的基本觀念,他們的圖書市場,他們的培訓環境和我們相差實在太大。我們在「搖籃、自學、提高」這三個關鍵的人才成長環節上統統都輸得很慘。雖然很多經驗都還很凌亂,但是強烈的反差給人帶來的感觸相當深刻。
這不要緊,痛都痛了,大家都有痛,本來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就缺乏誠信,充滿浮躁,我們不能要求軟體業獨求完美。但是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台各種政策、呼喚各種法寶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能夠冷靜下來先在一些基礎層面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求完美,哪怕僅僅是一些改進,至少是做一些不違良心的事情?可是我們幾乎是在頑固地在忽視、甚至踐踏軟體人才的成長環境。這麼多年了,君不見大學教室裡還是在講著不痛不癢的概念化理論;出版界還是在利用外行編輯加外行作譯者來營造乙個個出版神話;培訓公司還是在通過欺騙一撥又一撥的善良學員來分享著一次次的盛宴;乙個個軟體園的圈地跑馬,打著軟體的旗號,享受著國家的優惠,卻產出著不含二進位制的東西……不是我們的程式設計師沒有追求,不求上進。相反,我認為我們的程式設計師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理想堅守者,最具學者氣質的「民工」,最懂追求的勇士;最講誠信的公民。可是如此之差的成長環境一遍又一遍地撕碎著他們的理想。
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本面向程式設計師的原創專業技術雜誌;什麼時候中國能夠產出20位像侯捷這樣的大教育家;什麼時候中國每年能夠原創20本以上大家能夠響噹噹叫得出來的技術名著;什麼時候中國原創的技術名著的銷量能夠賣到20萬冊以上;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家像developmentor、thoughtworks、wintellect這樣誠信專業的職業培訓機構;什麼時候中國80%的技術出版社能夠如實、主動地向作譯者通報印數,按時、積極地付酬;什麼時候中國的軟體職業培訓機構中走出來的學員有80%說他們沒有上當受騙;什麼時候中國的國立大學中計算機相關科系裡80%的學生走出校園的時候沒有感到學業荒廢;什麼時候中國有80%的技術作譯者能夠拍著胸脯說他負責任地完成了技術作品;什麼時候中國大學的課程教本有80%能夠擺脫低水平的重複摘抄和拼湊,不讓學生感到厭煩……這些都是軟體人才的「基礎設施」,如果我們對這些「基礎設施」的全面潰爛堅持視而不見的話,那麼任何法寶對於中國軟體業都將無濟於事。
我不敢奢望「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家哪怕像borland、manhattan associates這樣的二線原創技術公司,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所大學能夠排進世界大學前200名,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個在世界軟體界叫得出名字的產品,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本原創技術著作被翻譯成英文在世界範圍出版,什麼時候中國能夠有20名李開復、張亞勤這樣的大學者…..」但我知道如果沒有前述肥沃土壤的建立,這些理想都將永遠是海市蜃樓、南柯一夢,即使再大分貝的宣傳,我也不相信,也不會樂觀——就像我目前不能對資訊產業部發布的「年度軟體狂長報告」感到任何信任和樂觀一樣。
軟體業的根本還是軟體人才,對此無需再多贅言,很多有識之士早已對此有詳細的論述。但是軟體人才不是**呼喚來的,軟體人才是我們一點一滴的合力匯集而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不可能仰賴張亞勤這樣的天才,群星閃耀的中國軟體界只能建立在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上。如果中國的軟體人才成長環境、軟體教育環境還是如此惡劣的話,我們將會永遠停留在今天的低水平上。到時候不要說看到美國同行、德國同行、印度同行、愛爾蘭同行、以色列同行、冰島同行等等「臉紅」,就是看到巴西、泰國、新加坡這樣的同行我們也是除了「臉紅」別無選擇。
我們有世界上最聰明的學生,而軟體產業的直接成功要素正是智力,所有的人一開始都想當然地據此認為我們最有可能、也最應該在軟體領域有所突破,但實際上我們卻有著世界上最為尷尬的軟體人才,產出著世界上最令人心碎的軟體作品。我們沒有把最聰明的學生有效地提公升成最有用的軟體人才,這是教育界的失職,出版界的失職,培訓界的失職,同時也是整個軟體界的失職。
「教育、出版、培訓」看似簡單,卻深刻地決定著我們今後很長時間的軟體人才環境,從而在整體上決定著中國軟體業的發展——事實上,這三塊短板是一直在瘋狂地敗壞著我們的軟體人才環境,損傷著我們的軟體業。這就是中國軟體業的殘酷現實,我們只有正視這些現實,整體性地在此方向上努力,實實在在地做一些工作,我們才能找回丟失了很久的理想。
認清現實,才能找回理想
認清現實,才能找回理想 李建忠 今天看到孟巖寫的 放棄理想,未必能成就現實 文章好像沒有貼全,只是貼了一部分,但大致意思還能看明白。孟巖寫這樣的文章,我一點都不感到奇怪。我知道孟巖一直在思考,中國軟體界也一直在思考。孟巖在文中又一次撫弄我們心口的傷疤,直陳我們在通用軟體平台方面的慘痛事實,提出一種別...
要多久人工智慧的夢想才能照進現實
在不少人看來,智慧型裝置的高度智慧型的乙個表現就是 可通過自然語言進行語音對話的互動方式,並且可以不斷學習進化。這種認識在業界得到了廣泛認可,而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構建更好的生態,這是因為語音可進入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語音需求,單一的裝置廠商很難滿足語音的多場景化需求。dueros...
長沙新生植髮 認清植髮技術先進性才能不踩坑
脫髮趨勢的不斷年輕化,催生很多植髮機構不得不進行更高層次更有效的植髮技術公升級,不管是各類植髮機構,還是層出不窮的植髮技術,都給當代脫髮主力軍帶來了美好的期望。經過植髮,可以提公升顏值,重塑形象,找回自信,就連平淡的生活也開始處處充滿正能量nruglcau和陽光。脫髮人群普遍對植發技術存在疑慮 但是...